3月8日,央行宣布,为加强可用财力,央行依法将结余利润上缴中央,总额超过1万亿元。这部分资金主要用于冲抵退税和增强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帮助企业脱困、稳就业、保民生。
这一消息被市场专业人士解读为RRR变相降息50个基点,可以暂时缓解市场的流动性。
网友的回应更真实,直呼:小子,我不敢在坟里烧这么大!
我们所知道的是,与其他银行不同,央行的主要目的是稳定国内经济,而不是为了盈利。所以不对外开放,普通人更不可能拥有央行的银行卡。
这有点奇怪。基本上,央行不盈利。为什么会有上万亿的利润?
要知道,作为全球最赚钱的银行,工行2020年的净利润是3159.06亿元。工行已经这么厉害了,央行还怎么赚几万亿?
根据央行公告,超万亿的利润不是去年赚的,主要来自过去几年外汇储备的经营收入。
近年来,中国外汇储备一直维持在3.2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万亿元)左右。这些资产包括长期美国国债、短期美国国债、其他美国证券和非美元资产。
中国的外汇储备一直由央行管理。央行需要确保人民币不升值过快,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与此同时,央行必须确保这么多钱能够保值增值。
据了解,5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在1.8%左右。假设央行持有全部美国长期国债,央行年收入可达3600亿元。
当然,现实肯定会比这复杂。例如,随着最近的国际动荡,人民币升值已成为大势所趋。然而,人民币快速升值并不是一件好事。会提高出口产品的价格,影响一定的销售。
另外,人民币升值对外企来说是好事。假设一家美国公司在中国借了100亿美元外债,在中国投资,年化利率5%。一年后,人民币升值5%,这家美国企业一年白白花了100亿美元。
如果人民币持续升值不是好事,这个时候,央行就会有所行动,减缓人民币升值。运营过程可能在亏钱,但还是要这么运营,稳定比赚钱重要。
可能有人会问“人民币升值对老百姓来说不是好事吗?一辆4万美元的豪华车在中国的零售价可能是60万元左右。假设一美元等于一人民币,那么中国人买豪车只需要8万人民币。这样不好吗?”
假设一美元等于一人民币,超级富豪一定是幸福的不得了,世界首富一定在中国。到时候会有人喊“一个上海可以买下整个美国。”
这个场景是不是很熟悉?因为日本在30多年前经历了日元大幅度升值,一个东京可以买下整个美国。随着日本赚钱效应的出现,世界各地的资金涌入日本,使日本经济充满泡沫。全球资本将日本股市推向顶峰后,泡沫突然破裂,无数日本投资者瞬间破产,很多日本企业也在股灾中宣告破产。此后,日本经济陷入低迷。
因为有惨痛的教训,中国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一直非常谨慎。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央行会在这个时候突然上缴1万亿?
这可能和我们现在的环境有关。战争、疫情、人民币升值、海外贸易难度加大、企业现金流紧张等等诸多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得国内很多企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果1万亿能合理分配给有需要的企业,我们或许有可能在危机中获得更多的缓冲机会。
以华为为例。在华为5G和手机业务遭受重大打击后,华为不仅面临着转型的压力,还面临着现金流短缺的压力。
3月8日,华为被曝发行超短期融资券,融资金额30亿元。截至目前,仅开年两个月,华为就融资三次,融资总额110亿元。
据了解,华为之前的融资多是通过内部融资。不过,最近两年,华为加大了外部融资力度。截至2022年2月底,华为现有债券总额达到340亿元。
要知道,华为这样一家净利润上百亿的公司,尚且面临现金流短缺的问题,何况是中小企业。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资本思维与创新模式的融合,全世界都是你的舞台!
在新的商业世界里,没有过时的行业,只有过时的产品和过时的商业模式。未来所有的商业竞争都将集中在产品创新和模式创新上。
一个公司或者一个老板如果创新能力不足,必然会提前败北。请记住,没有创新能力,就没有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