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上购物已经成为大众日常消费的趋势。一年一度的购物狂欢节已经到来。买家通宵抢购直播,卖家争抢大优惠。在这场消费者的狂欢中,不法分子也没闲着,各种新花样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我们来看看双十一应该防范哪些网购陷阱,提高警惕,守护好自己的钱包:
案例一:花200元买衣服被骗20万元
罗女士在双十一前的预购潮中,挑了一件200元起的衣服。10月7日,她接到一个自称某宝的客服电话。对方称罗女士在某宝上买的衣服质量有问题,要求退款。通过添加罗女士的QQ,“客服”退回给罗女士500元,称退款太多,要求罗女士退回300元钱。罗女士退钱时,对方系统一直出错。客服告知罗女士转账4678元解冻。罗女士转完钱后,客服又要了4万元。罗女士照做了。在她无法解冻后,客服又让罗女士下载了一张5300元的58同城贷款进行解冻。为了解冻,按照客服的要求,罗女士先后在微博app申请,最后在朋友劝说下,罗女士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担保,最终被骗走19.78元。
本案中,罗女士购物信息泄露,诈骗团伙冒充“客服”,要求对所购商品质量进行退款。边肖:客服一般不会主动要求退款。遇到这种情况,你要第一时间通过正规的官方平台咨询确认。对于您的购物信息,您应该保护好您的订单号、地址和个人联系信息。请勿保存或转发截图至朋友圈。收到快递后,及时销毁快递,谨防被不法分子利用。
案例二:女子“免费”领空范调整被骗7万余元
10月16日,孙女士收到一条快递公司签收的短信,通知她可以免费获得一个空风扇。她按要求下载了“米之家”app,并提供了电话、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参与关注微信官方账号的提成任务。经过几次尝试,她收回了成本,并获得了利润。我开始给“注册商”转一大笔钱,期待高投入高回报。再次联系对方时,对方说弄错了,要交6万元押金。交了押金后发现无法提现,app里的账户余额已经清零。
边肖提醒:贪小便宜吃大亏,在收到“预售信息”、“免费有奖”、“扫码领卷”等信息注册个人信息时,应先核实信息是否可靠,在官方平台上查看真伪。切记不要点击不明链接或扫描二维码。不能轻易向对方提供个人信息。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