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余惠勇拿着400元创业,成立了百果园。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现如今的百果园不仅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水果连锁企业”,更拟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有望成为A股“水果零售第一股”。
恐怕余惠勇都没想到,自己竟然从街边卖水果的小贩,摇身一变成为上市公司的老板。
从0到4600+家
百果园的进阶之路
2021年,对生鲜零售行业而言,是极具挑战的一年。
■ 永辉超市销量下滑,市值腰斩,转投仓储店试图自救;
■ 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相继上市,奈何上市即亏损,股价一跌再跌;
■ 大润发经历了卖“假瓜”、隔夜肉等负面事件后,迎来了大规模的闭店潮;……
在众多巨头跌落神坛的2021,百果园却是“稳稳的幸福”。2021年2月25日,百果园宣布已经确定将于深圳上市。
从2001年到2021年,百果园在成立的20年间,企业发生了什么,竟然有勇气试图去登陆资本市场?百果园甩出三组数据告诉大众答案:
■ 门店方面:从最初的街边小店,发展成为4600+家门店;
■ 会员方面:从0上升到7000万消费会员;
■ 市值方面:400元的创业成本,创造了600亿的市场估值,足足翻了150000000倍。
毋庸置疑,百果园已然成为生鲜水果的头部企业。
从街边小店到600亿估值
百果园是如何做到的?
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水果第一生产与消费大国,市场规模已近2.5万亿。在外人看来,国人对水果的需求量大,水果的毛利率高,也没有专业技术门槛,是普通人创业的最佳选择。
但为何水果店铺千千万,打出品牌知名度影响力的,只有百果园?
定位:要做水果店中的“贵族”?
相比于其他零售门类,水果行业的品控难度极高,一次水果品质未达到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可能就会造成顾客的丢失。因此,卖水果一度被称为“一次性生意”,百果园的出现,打破了这一现象。
百果园一开始的市场定位,就是中高端的水果店。虽然区别于普通的水果店,但这也意味着价格不会便宜,直接劝退了一大批想要进店消费的人群。
2006年,百果园进行“改革”,将好吃作为检验水果的首要标准,这一理念的建立,直接戳中了对水果品质有要求的人群,进而打响了品牌的知名度。
模式:从“加盟”到“平台+合伙人”
对于连锁店而言,加盟无疑是最省事、来钱最快的途径,蜜雪冰城上万家的加盟店,为其创造了百亿的身价。但巨额收益的背后,面临的却是加盟的风险,如今,蜜雪冰城的品控问题层不不穷,分店的负面新闻,直接影响了品牌形象。
百果园在起步阶段,也曾“迷恋”过加盟模式,一度开了70多家加盟店,但是隐藏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包括加盟商与总部之间的信任、分店品控不好掌握、品牌形象不好建立等问题。在意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之后,百果园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停止继续开加盟店。
但品牌想要向前发展,就需要不停的开拓市场。为此,百果园又开创了一套新的模式,即“平台+合伙人”模式,公司做平台,员工做创客,让店长成为投资主体,并负责店面经营。模式看似复杂,但却容易实现双赢。
从员工角度来看:自己从“打工人”晋升为门店的“老板”、“创客”,自然就会尽心尽力的工作,争取拿到门店分红;
从百果园角度来看:“平台+合伙人”模式不仅解决了开店资金投入的问题,更能有效的提升门店运营效率,降低门店运营成本。
渠道:线上线下齐发力
和诸多水果店一样,百果园依靠线下起家,“进店购买”的销售形势根深蒂固,然而在互联网时代,这样的节奏却过于繁琐。
为了使“品牌与时代同步”,百果园不断开拓线上渠道,包括小程序、社区运营、团购平台等,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数据显示,百果园小程序的注册用户是3200万,月活跃用户在350万左右。
与此同时,百果园在线下渠道的布局也没有停下,资料显示,百果园的门店是围绕社区开设的,不仅拥有大量的潜在用户,有利于与客户近距离的沟通,还可以满足顾客在社群下单,到门店提货的需求,为客户带去便捷的购物体验。
从表面上看,百果园只不过是知名度有点高的水果店而已,但抽丝剥茧后就会明白,百果园取得今时今日的地位背后,其实是定位、模式、渠道三方面努力的结果。
全球最大的水果连锁企业
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
作为生鲜赛道的的优秀代表,百果园的发展速度很快,品牌拥有百亿身价,但即使如此,也依旧面临着“成长”的烦恼。
首先,万店目标很难实现。2016年,百果园提出“2020年1万家店、年销售额达400亿”的目标。现在2021年都已经过了大半,百果园的上述目标却依旧未能实现,这中间固然有疫情的影响,但抛开这一因素,百果园想要完成万店计划难度也颇大。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从速度和质量两个维度来看,万店计划很难实现;百果园定位比较高端,资源上也很难匹配。除此之外,其供应链也难以去承载,从中长期战略来看,盲目扩张肯定会对未来的发展带来很大隐患。
其次,物流、供应链未能有效解决。不只百果园,这是水果零售商们共同的难题。水果品类对储存、运输要求条件较高,加上一直使用的是“冷链运输”,在这个过程中,运输成本以及损耗率等方面难以控制。另外,水果售卖过程中的保存也是一大问题,损耗也不可避免,这些都会间接压缩门店的利润。
最后,品控问题依旧无法杜绝。作为中高端水果店,百果园的品质毋庸置疑,但生鲜“品控难”的这一痛点,即使是百果园也无法完美解决。日前,百果园就曾因品控问题登上了各大网站。
据青岛信网报道,李女士通过“饿了么”外卖平台在青岛崂山区百果园大拇指店买的榴莲出现果虫。随后,在与百果园交涉中,百果园回应果虫不是个例,最近几家门店都有消费者投诉。虽然最后百果园予以退款,并下架了相关产品,但是仍然影响了品牌口碑。
在目前的生鲜零售赛道上,百果园做为巨头,不仅被资本看好,又有巨额的门店数量、独创的经营模式以及拥有一大批忠实受众,还将即将登陆资本市场,无疑是占优势的。但是,在风光的背后,百果园也面临着供应链、品控、扩张等方面的问题。上市,可以为其带来更多的资金与发展机会,同样也是挑战。
来自:公开信息、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