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未闪烁
新熵文学,作者张道道,编辑易页
即时配送市场再次繁荣起来。
近日,顺丰控股旗下即时配送服务平台顺丰速运已通过上市聆讯,如无意外将于12月14日在港交所上市。
2016年至2019年,顺丰宣布独立运营本地配送业务,成立顺丰作为运营实体。短短五年时间,顺丰速运即将成为王卫手中的第四家上市公司。
11月初,同城即时生活服务平台UU跑腿宣布完成B+轮数亿元融资,由58产业基金领投,优多资本跟投。
从2015年线上崛起到线下,美团和饿了么经历了快速扩张。到2019年,美团配送、蜂鸟配货、顺丰等相继成为独立品牌。现在,融资和IPO成为行业主旋律,即时配送行业进入爆发期。
艾瑞报告认为,考虑到服务场景的不断拓展和新业态、消费模式的创新,即时配送服务行业增长潜力巨大。预计2025年全年订单量将进一步增长至795亿订单,2020-2025年复合年增长率为30.5%。
但与此同时,顺丰的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顺丰同城净亏损3.3亿、4.7亿、7.58亿。2018年至2020年,行业内上市较早的达达集团净亏损分别为18.78亿、16.7亿和17.05亿。
另一方面,在即时配送行业的整体竞争格局中,存在着美团配送和蜂鸟的双寡头格局。
现阶段,在即时配送的需求场景中,餐饮外卖占比最高。借助美团和饿了么外卖平台的流量,美团外卖和蜂鸟成为即时配送行业的双寡头。根据艾瑞咨询2019年的数据,两者的市场份额接近70%。
整体来看,面对不断增加的订单,品牌都面临着盈利的问题。迫于形势,融资、IPO、巨头输血成为即时配送企业应对当前竞争的策略。
本文将尝试解读:
为什么即时快递行业很难盈利?
顺丰城可以穿越美团和饿了么吗?
近场电商是不是快递行业的未来?
01。即时配送的利润魔咒
什么是即时配送?
【/s2/】简单来说,就是指在一个城市中,提供地点A和地点B之间的物流配送,重点是效率最大化。
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即时配送场景就是外卖小哥把外卖送到你手里。
相反,最初的即时配送主要服务于餐饮外卖行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发展出更多的品类和业务类型,包括餐饮外卖、同城零售、生鲜宅配、跑腿代理等等。
以顺丰城市为例,其业务主要包括对商家和消费者的同城配送服务,以及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前两者主要包括送货、取件、代买和助理服务,后者是对物流服务商配送能力的补充。
目前,作为物流行业发展最快的新兴赛道,实时配送已经成长为物流不可或缺的重要形式。
根据申万宏源的研究,目前即时配送的用户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即时配送提供的优质服务在下沉市场并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拓展,优质的物流配送服务更容易吸引一二线城市用户的青睐。
其实套用一句网上的话,“大部分品牌的努力,光拼服务是不够的。”《中国智慧物流终端配送趋势报告》调查数据显示,受访者最关心的仍然是物流购物体验的时效性。
换句话说,即时配送行业的核心仍然是“用速度打基础”,这是即时配送品牌苦于盈利的根源。
在这里,我们可以根据生产组织形式的特点和相应的表现模式将物流分为三类:全网快递、仓库配送模式和即时配送物流。
第三级物流模式有明显的“时间限制”。几天送达是全网快递的“时限”,几十个小时是仓配模式的“时限”,而对于即时送达,30-60分钟只是“标准服务”,最快时限10-15分钟甚至更短。
本质上,不同物流模式的“限界线”很难优化,因为整个限界的限界是由长途运输和分拣过程导致的限界减损造成的。
实时配送是配送时间最短的物流模式。原因是其性能模式是为点对点实时性能建立容量。正是因为实时交付、点对点人力分配的特点,无法实现规模效应。
这里可以对比一下快递行业。根据西南证券的测算,以美团和中通为例,随着日均件量的不断提升,在ZTO快递对应的单件成本逐渐降低,但对比美团的骑手成本作为单件成本,日均件量越高,同样甚至更高的单票成本。
目前实时交付能力的组织方式主要有代理和众包。以顺丰城市为例,其建立了综合运力池,主要由专职骑手和众包骑手组成。
招股书显示,顺丰城市拥有280万注册骑手。2018-2020年,顺丰市人力外包费用和顺丰市员工福利费分别为11.98亿元、23.77亿元和49.21亿元,分别占营业成本的97.8%、97.3%和97.8%。
短时间内不可替代的人力成本是即时配送行业最主要的成本,规模效应难以实现,成为很多即时配送平台亏损的根本原因。
02。可以打顺丰同城快递吗?
在顺丰的同城招股书中,国内即时配送服务商的主要公司分为隶属于集中式平台的即时配送服务平台和第三方即时配送服务平台。
前者是指满足相关集中平台订单的实时配送服务,主要服务于集中平台注册的商家,帮助集中平台的消费者配送;后者是从无关系统接受订单的实时交付服务。
在此之前,业内通常的分类方法是将赛道内的选手分为三类。
首先,即时配送起源于外卖模式,包括饿了么蜂鸟配送、美团的美团外卖团队、JD.COM到家时的新达达;其次是新兴的即时配送企业,包括闪送、UU跑腿、人人快递;最后,传统物流企业。
按照招股书中的分类,美团配送、蜂鸟、达达等赛道中的寡头,直接被排除在集中式平台下的实时配送服务平台之外。
耐人寻味的是,剔除上述玩家,根据艾瑞报告,在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十二个月中,顺丰城是订单量最大的第三方即时配送服务商,市场份额分别为10.4%和10.9%。
西南证券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场,美团配送日均订单2780万,蜂鸟日均订单达到450万,达达日均订单达到290万,顺丰同城日均订单超过270万。美团分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另一方面,在顺丰的城市业务中,2018年至2021年前5个月,与顺丰控股联动的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分别为公司带来2013.5万元、1.78亿元、16.22亿元和11.9亿元。
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2020年以及截至2021年前5个月,来自顺丰控股的收入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2.9%、13.1%、33.6%和38.6%。
这也意味着顺丰每年同城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收入几乎全部由顺丰控股带来。
以前在即时配送领域,靠美团和饿了么的流量?平台,美团外卖和蜂鸟占据了即时配送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达达也依托JD.COM平台的业务流量,这无可厚非。
顺丰是第三方实时配送服务平台。其实也是依托顺丰控股,只是以“第三方即时配送平台第一股”的名义上市,颇有噱头。
此外,如招股书所述,在商家日益需要建立自己的流量获取渠道以及商家和消费者复杂的分发需求的推动下,第三方实时分发平台增长迅速,市场渗透率稳步提升。
言下之意,顺丰城作为第三方即时配送平台,相对于集中式平台有优势,但能不能玩起来,还要看数据。
除上述订单数据外,2018年至2021年5月,顺丰同城收入分别为9.93亿元、21.07亿元、48.43亿元和30.46亿元,对应订单分别为7980万单、2.11亿单、7.61亿单和10.70亿单。
按照顺丰同期收入和订单量计算,其单票收入分别为12.44元、9.98元、6.36元和2.85元,呈逐年下降趋势。
同时,报告期内,顺丰同城每单平均履约成本分别为15.0元、11.3元、6.5元和5.9元。虽然演出成本大幅下降,但还是“入不敷出”。
据西南证券测算,2020年全年,美团完成外卖交易101.5亿笔,2020年拆分单票收入。平均每单快递收入9.3元,每单营业利润0.4元,营业溢价率4.3%。
一正一负差距明显。
03。顺丰速运能到达近场电商吗?
在顺丰的同城招股书中,谈到即时配送的未来消费场景,其服务范围涵盖了成熟场景(如餐饮外卖)到增量场景(如同城零售、近场电商、近场服务)。
如今,随着新消费时代“万物回家”的趋势,近场电商的概念又被重新拾起。所谓近场电商,是基于与消费者的距离(效率)来满足消费者3-5公里半径内的生活高频需求,近场电商也就是本地生活或社区电商。
2020年之前出现的社区团购,包括滴滴的“橙心优选”,拼多多在线的“买多多”,美团的“美团优选”,阿里MMC事业群等。,都可以算是近场电商的探路者。
起初主要服务于餐饮外卖行业的即时配送,经过几年的发展,拓展了更多的品类和业务类型,应用场景也逐渐扩展到居民生活所需的方方面面,成为支撑近场电商生态表现不可或缺的关键。
据申万宏源测算,虽然全网快递仍具有较高的履约效率和一定的不可替代性,但长期来看,实时配送替代全网快递的比例约为15%-25%。在一二线城市,替代比例将达到近50%。
但作为一个即时配送品牌,在这次迭代中捕捉机会并不容易。
首先,无论是近场电商还是广域电商,商业模式的迭代还是要回归本质。物流成本、SKU丰富度和用户习惯迁移成本将构成近场电商迭代和广域电商的三大壁垒。
物流成本方面,目前即时配送的平均成本为6-8元/张,与全网快递相比在价格上不占优势。但可以通过技术算法的更新迭代、外卖终端的优化等来提高骑手的配送效率。,还有即时配送品牌都在尝试。
就SKU丰富度而言,广域电商仍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即海量长尾产品的优势。无论是淘宝、JD.COM还是拼多多,SKU数量都是上亿,这是单个城市的大型超市很难达到的量级。
习惯迁移成本。目前,互联网巨头(阿里、JD.COM、美团等。)、传统线下零售巨头(如永辉)、垂直领域新兴生鲜电商(每日优鲜、丁咚买菜等)。)都有利于通过促销活动和补贴来培养用户习惯。
这三个壁垒本质上属于履约率、供应链、流量的范畴,其中流量在顺丰是最不占优势的因素。[/s2/]
在年初的Q1业绩说明会上,王微在谈到社区团购业务时表示,“公司的愿景是成为拥有独立第三方行业解决方案的数据技术服务公司,但对于社区团购来说,它需要业务流,我们坚决不碰业务流,因为我们是独立第三方。”
作为第三方即时配送平台,相对于隶属于中心化平台的即时配送服务,最缺乏的是流量导入,美团配送、蜂鸟、达达,背后都有本地生活服务平台,为近场电商提供流量入口。
综合来看,在近场电商领域,面对美团、阿里在履约率、供应链、流量因素等方面的战略部署,缺乏商流的顺丰城可能难以“先来后到”。
参考资料:
价值研究院“阿里、美团都雄争霸实时投放,Dada能否成为变量?》
巴伦周刊《在盈利未知之前,SF城值得创新吗?》
申万宏源,“即时配送会取代全网快递吗?》
西南证券“即时交割市场已成为红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