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版钉钉(深度思考产品:钉钉、企业微信和飞书)

一个Word文档记录,一个Excel表格统计,一个PPT演示文档,微软Office套件近30年来一直是办公软件的首选。在国内市场,Office的直接竞品是WPS。随着WPS满足本地用户、在线模板、协同操作等功能场景的需求,WPS大有弯道超车之势。

微软团队是一款沟通协作软件(P.S .估计很多人都没听说过)。集成了IM聊天、视频会议、文件网盘、Office365协同办公等功能,可以说非常强大。而团队只是外企在中国使用,国内企业使用的同类软件是钉钉(阿里)、企业微信(腾讯)、舒菲(字节跳动)等新一代数字化企业办公软件。



但是企业微信、钉钉、飞书的实力完全不一样。企业微信的核心是客户关系管理(CRM),钉钉的核心是协同OA,舒菲的核心是办公协同。比如飞书文档,可以在协作中链接各方,也可以通过人际关系找到文档。而且飞书文档的模板库极其强大。



(飞书文档库)

钉钉之前总裁对媒体表示:竞争对手不是团队和Office,而是希望中国电脑以后不用装Office。

企业生产力的提高主要来自四个方面:沟通、组织、协作和业务,实现企业数字化。钉钉、企业微信、舒菲这三个产品和阿里、腾讯、字节跳动一样,赋能国内企业组织,帮助企业员工通过工具更好地推广业务。但由于三种产品的发力点不同,选择的产品会以不同的方式决定企业未来的生产力。

我想通过产品经理擅长溯源的本质来说说钉钉、企业微信、飞书的发展历程:

2015年,钉钉开始探索国内企业的移动办公平台。当时“沟通”失败后,陈航开始探索新产品,也就是钉钉的前身——工作圈。在当年的云起会议上,陈航在会场中演示了一个功能——在同样的网络环境下,给会场中的某个人打“电话”。现在回想起来,这其实是一部网络电话。

会后,一家初创公司对这个功能很感兴趣。于是我钉钉,和它达成深度合作。这就奠定了坚实的发展方向——实现中小企业的移动办公和管理。钉钉的产品迭代围绕着:“初创企业的核心痛点需求是什么,钉钉之后会迭代哪些功能”。从最初的管理约束开始,钉钉开发了“打卡”、“钉钉”、“阅读展示”等功能,随后又开发了HR组织管理、财务管理等多个模块。后来发现企业痛点太多,钉钉只做核心功能,于是开放ISV生态平台,引入第三方SaaS服务商。

下图为钉钉整体架构:(钉钉MAU数据1.96亿)



真的吗?早在2003年,腾讯就发布了企业级实时通讯产品“腾讯通”。因为这个产品的概念过于超前,没有得到当时市场的认可,逐渐成为了腾讯的内部通讯产品RTX。

后来腾讯也推出了企业QQ,微信也推出了企业号。最后,以RTX为底层,微信在2016年推出了企业微信,从而确认了与钉钉的战斗。

微信事业部产品副总裁曾这样定位企业微信——“企业微信要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让企业去中心化的专属连接器”。但是思考如何连接,如何去中心化,如何去授权,似乎没有明确的答案。

企业微信更注重沟通和外部客户关系维护,解决商家之间的沟通合作。企业微信开通了微信通讯录,可以达到企业微信和微信同步沟通的效果。企业微信因其解决业务往来的特性,自然增加了个人名片、产品宣传册、企业形象等功能。

下图是企业微信的产品架构:(企业微信MAU数据8889万)



然而,有一个带着悲伤笑容的玩家进入了游戏。2017年元旦,字节跳动成立了飞书项目组,开始了正式的三方大战。舒菲从一开始就以协作为产品核心,参考Yammer、Slack等国外产品,以内部OKR为产品设计思路。

下图是飞本和Slack的产品模块对比:



钉钉企业版

舒菲在工作台上集成了管理、协作和其他功能。从协作出发,解决信息过多导致效率下降的问题。国内版舒菲从国内企业出发,解决员工效率和信息化问题。Lark(舒菲海外版)深挖国外企业的需求,使用他们认为更适合的更成熟的产品,如Google drive、Google analysis、Salesforce等来帮助他们工作。

以下是舒菲的产品架构图:(舒菲MAU数据为460万)



从以上三款产品的背景和产品架构来看,钉钉的长板在于:管理和业务;企业微信的长板在于:商务和沟通;飞书的长板在于:合作。

所有员工用钉钉都会狂吐槽。钉钉的管理能力可以很强,但是没有线下业务、协同办公等易用的功能。,可以让员工感受到效率提升的方向。再想想:企业靠打卡和“阅示”建立的管理真的有效吗?(P.S .有些老板可能觉得有用)

2018年,企业微信要放大招,要硬钉,而这个大招就是连接微信这个拥有10亿MAU的巨大流量池。为了连接微信,做了“用微信消息沟通”、“支持微信小程序和企业支付”等功能,可以让销售人员和客户资源沉淀在企业微信中,构建私有域流量。

因为字节跳动既没有ToB的经验,也没有社交流量池。所以钉钉和企业微信根本没有办法。建立并打通IM通讯、日历、文档、邮件、视频会议等产品的协作机制,围绕这些功能做一些惊人的升级。如舒菲的《思考笔记》给舒菲文献增加了逻辑图的能力;舒菲妙计在视频会议的基础上,增加AI自动同步会议记录等。

企业可以应用的模式是产品辅助成长(销售导向,企业先试用产品,满足需求后再使用),而企业微信和舒菲被企业应用的模式是PLG模式(产品驱动成长,产品的部分功能先被少部分人使用,然后覆盖到公司)。

写到这里,相信读者对这三款产品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尝试体验一下。个人认为这三款产品未来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钉钉——钉钉感觉在2020年之前一直在为管理者服务。后续是否应该多关注员工的诉求,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比如“钉钉板”、“斑马文档”等To C模块的多样性,会极大地获得员工的积极反馈,提高工作协作效率;

企业微信——如何更有效的帮助企业搭建私域,从而增加收益,减少交易路径。毕竟视频号还打通了企业微信,视频号短视频展示吸粉→直播引流→企业微信私域沉淀→小程序交易。这可能会放大企业微信的价值,真正实现转型。毕竟小微企业和个体商家的关系链是沉淀在微信生态中的。

舒菲——舒菲如何吸引第三方服务商入驻接入平台是焦点。可以补充舒菲的“组织管理”和“业务沉淀”能力。继续探索产品,最大化协作效率。从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舒菲的功能确实不错,但是进入游戏太晚了。

最后,强烈推荐体验这三款产品。相信你会收获更多。

最后,我想对SaaS产品经理说几句话:

1.产品最初的场景决定了产品未来的方向。产品要多维度多角度梳理,这个场景不能单一,而产品经理在挖掘需求时要考虑本质;

2.多研究国外产品。SaaS的产品在国外已经非常成熟,找出符合中国用户需求的使用习惯和服务,向下延伸,就能看到亮点;

3.PLG是SaaS产品的未来趋势。PLG的背后是让终端用户“爽”,终端用户会从企业端向上决定购买。还有一点就是获客成本低,获客效率高,因为是终端用户免费帮你推广宣传;最后是To C的成长手段,To C成长的一切手段都可以用在To B产品上,通过这种方式触达大量用户,让你的产品像To C产品一样快速积累数据,产生网络效应,形成品牌优势,让你的成长飞轮快速运转。

作者:约翰1。专注互联网思维2。专注于互联网产品。教产品经理解惑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