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刘一手火锅和海底捞哪个好吃(全球开出600家店,刘一手的“底牌”是什么?)

来源:红饭网

作者:红饭采访团

成立于2000年的刘一手,曾经是川渝火锅的代表。然而,2015年前后,火锅品类在全国范围内强势崛起,众多火锅品牌相继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网络名人。曾经叱咤风云的刘一手没有多少发言权。

对此,刘一手董事长刘梅很淡定:“网络名人是无本之花,老店发展了根,偶尔开花,偶尔不开。”在全球拥有600多家门店的刘一手,早已建立了自己的上下游根基,通过这次火锅浪潮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现在,刘一手渴望利用其强大的根基再次繁荣。

洪波高端访谈周刊

栏目策划/主持:陈红波(红饭网创始人)

“刘一手”是“救你的手”的谐音,这也是事实。

刘崧·刘梅的哥哥在一场车祸中失去了一只手,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情绪低落。刘梅修女决定帮她哥哥一把。刘崧以前开了一家火锅店,他也很喜欢。两兄妹一拍即合,决定在重庆开一家火锅店。

起初,为了省钱,商店的装修由刘崧自己完成,刘梅每天下班后都去店里帮忙。“我哥哥虽然少了一只手,但他努力工作,做任何事都带着希望,所有的木匠和电工都是我哥哥。”刘梅回忆说,为了节约成本,两兄妹有一次半夜去建材市场捡别人不愿意铺厨房墙壁的瓷砖。“我本来说第二天下班就和我哥一起回去上班。他再厉害,终究还是不方便。结果我去店里的时候,厨房是全新的,我哥一个人完成了工作。”

想给火锅店起名字的时候,没想到合适的。刘梅想,不如实话告诉你,叫“刘一手”,谐音“救你的手”,挺好的。就这样,2000年12月,将主导川渝火锅业的刘一手重庆石桥铺正式开业。

关于刘梅和刘一手过去20年的沉浮 (点击链接观看视频)

1重塑成都市场格局,扬名立万。

刘崧半夜起来炒菜,早上卖早点,中午做饭,晚上卖火锅,刘梅下班过来帮忙,帮忙,收银,结账...

起初,生意并不好,甚至有人说刘一手开业不能超过三个月。刘梅也很不安。12月份开业,店里还没暖就要过年了。“人们都说仙女在二月和三月是悲伤的。当时我真的怀疑这家店是不是真的错了。”

之后,在周围居民的帮助下,刘一手勉强熬过了二月和三月。但接下来的问题是,重庆的夏天来了,店里没有空调整。重庆是著名的“火炉”。夏天客人不空调整会损失很多。这时,刘梅甚至没有钱购买空调整。



“就在我觉得跟不上的时候,生意越来越好了。”由于味道和食材都不错,加上姐弟俩做生意的诚意,回头客越来越多,店里的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短短两个月,从两三桌客人变成了人头攒动的市场。“那时候真的没有营销,全靠味道和食材。”两个兄弟姐妹就这样管理着刘一手。

2001年,兄妹俩觉得成都的火锅市场有机会,于是决定尝试在成都开店。那时候的成都市场还不是现在餐饮盛行的地方。火锅店大多是街上的小生意。大部分火锅店装修很差,很难上台面,菜品和锅底都不讲究,但是价格都很贵。

“那时,我们每家店都有不同的风格,包括中国宫廷风格、异国风情和现代时尚,”刘梅说。“我们应该已经彻底改变了当时成都的火锅市场局面。”



一夜之间,刘一手环境如此高级的火锅店吸引了众多眼球。而且,刘梅决定不把装修费用加到菜里,卖多少算多少,比成都的市场价低一个档次。

一流的环境和便宜的食物,美味又实惠,还有爱面子的客人,刘一手在成都迅速走红,一发不可收拾。“那时候我们遍布成都的大街小巷。”刘一手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10年,它拥有500多家门店,并将其开到了迪拜。从此,刘一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川渝火锅的代表之一。

在营销时代,刘一手没有变坏,而是别人变好了。

直到2015年,刘一手都处于鼎盛时期。“从2010年到2015年,我认为我们是相对成功的。”刘梅说,不仅仅是因为加盟店越来越多,还因为以前是我和我哥一起管理,但是加盟店多了,就不够用了。“那时候,没有办法。我们引进了自己的管理模式,去清华深造。我们不仅学会了,还让所有高管走了。

深造的目的不仅仅是自我提升,更是同频。“同频有什么好处?也就是大大降低了沟通的成本。”如果只有刘梅和他的弟弟妹妹去学习,他们可能会回到一个更高的层次,高管不理解,他们做不到,他们抓不住,供应商也不会配合。

“供应商去学习后,还打电话给我,说他觉得自己换了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对什么事情都没那么在意,看事情要长远。”刘梅认为这是一个企业走上正轨的基础,所以刘一手当时就进入了井喷期。

但2015年,火锅开始兴起:海底捞、呷哺呷哺等大型连锁逐渐规模化,类似香天下的各类川渝火锅也逐渐流行起来。之后,越来越多的品牌使用社交媒体在网上做生意,这在网络名人中流行起来。此时,刘一手被后来的浪潮所掩盖,成为“有些过时”的“老店”。

“其实从2014年开始我就感受到了危机。我不知道这一天会怎么到来,但我知道它会到来。”也许这就是高地上的“冷”。尽管刘梅知道刘一手总有一天会爆发危机,但前方仍是一片迷雾。他该怎么办?没人知道,也没人做示范。刘一手本人就是别人模仿的例子。

虽然刘梅在2014年就开始了每年的品牌升级,但是因为前面没有参照物,刘一手的升级也只是在挠靴子。“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还不够强硬,不够凶狠,意识还不够,所以还没找到那个点。”



火锅浪潮的巨大红利正随着许多品牌而来。虽然在一些失传的刘一手还有很多店铺和味道,但他们活得不够“精彩”,人们的目光更偏向于那些“听起来不错”的网络名人。

刘梅直言,“成都火锅,催生了火锅的营销发展,做的很好。我个人认为,我们只是没有做好。”但同时,刘梅也发现了一个现象。网络名人曾经是一个正面的词,但是现在,很多擅长营销的品牌都不喜欢这个标签,因为网络名人里太多的餐厅迅速走红,然后迅速消亡。

看了那么多网络名人的生死,刘梅想明白了一个逻辑:“网络名人是一朵花,但却是被剪了插在土里的无根之花;老店的根枝繁叶茂,偶尔开花偶尔不开花,却像海底捞一样,已经硕果累累;投资人直接来自水果。”



这四个维度可以互相转化吗?当然可以。老店如果根系发达,一定要符合四季,要发芽开花,才能结果。花在哪里?你必须在淡季前长出自己的根来,否则你只会死去。“有了根系,会慢慢发芽,但最后也会经历我们的过程。”

在思考这个逻辑的同时,刘梅也看到了刘一手未来的发展方向。“2019年,我们开始做新的升级和全系统升级。这一次,我觉得我找到了感觉。”

3“味道”毕竟是火锅的“牌”。

当网络名人长期占据消费者的“头版头条”时,刘梅常常想,我们错过了什么?“其实缺了很多东西,但你不可能马上全部补上。那我们就做两件事:第一,把我们的长板做得更长;第二,弥补自己的不足。我们决定先把板拉长,等我们的产品足够强大了,就有精力去补短板。”

在刘梅看来,刘一手的长板无疑是近20年来高质量的口感和食材。"我们在研发方面做了很大努力."刘梅说,今天的刘一手不仅仅是开火锅店。全球600多家店,54家海外店,4家海外商务百货,没有稳定的产品和优秀的供应链是支撑不起来的。

早在2010年,为了在刘一手推广迪拜店,迪拜很难买到符合刘一手标准的基材,因此需要将基材制作到迪拜以求好运。但是,众所周知,国外对餐饮有严格的限制。不仅是发货的底料,门店现场的底料都是严格监管的。“想都别想用旧油”。



自此,刘一手开始研发一次性锅底并全面投入市场,刘一手也成为最早做一次性锅底的火锅头品牌之一。而且国外对“进口”相关的杯盘碗碟也有严格的限制,刘一手所有的餐具也都是自己定制的。

为了更好的完善供应链,2014年,刘一手收购了一家专业生产刘一手基材的大型工厂,将原本作坊式的基材生产推向了规模化、正规化的道路。同时围绕火锅生态积极开发一次性黄油火锅、油火锅、酸菜鱼、麻辣鱼等产品的底料,如便携式火锅、火锅面等。

其实这也是前面说的“根系”。正是这些使刘一手免于遭受网络名人的祸害。“我认为我们现在还活着,我们很好,这很好地证明了刘一手的情况很好。”

而且,在刘梅看来,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火锅正在逐渐回归价值,味道依然会成为消费者最重要的选择标准,餐饮最终的竞争依然是吃好,享受好。

2020年,刘一手将全面升级品牌,以更受年轻人欢迎、更符合市场的方式,真正将自己的食材、配料、口味植入消费者心中。为此,刘一手还成立了品牌升级团队,成员都是90-95后。



与此同时,刘一手还将推出一家山寨店。作为整个品牌的实验店,装修和服务将国际化升级,年轻化、社会化,只使用更新鲜、可追溯的食材。同时将利用国外四大事业部的资源引进全球食材,企图提升整个火锅品类的产品水准。

2020年,刘一手将有3-5家正品店,其中2家直营,1家加盟。如果效果好,有合适的有相同想法的加盟商,可能会开到2家直营+3家加盟的正品店。“只有合适的加盟商才会和我们合作,这有点不合适。就算他们跟我们合作了十几年,也不可能是正品店。”刘梅说。

记者手记

毫无疑问,不仅仅是火锅,所有的餐饮品类在网络名人浪潮退去后都会回归正常,不再被营销牵着鼻子走,味道肯定会再次回到最重要的位置。

刘一手在这场比赛中幸存了下来,这为他将来再次成为一股力量奠定了基础。正如刘梅所说,很多网络名人花是没有根的,要努力长出根来,而老店已经有了发达的根,已经达到了很多网络名人品牌努力达到的高度。

重庆刘一手火锅

正如刘梅所说,由于中国国力的不断提升,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的快速发展,现在中国的年轻人正在引领世界的审美和时尚,所以他们要做的就是看清自己,找出年轻人喜欢什么,然后把自己打扮得更符合现代潮流。

这不仅适用于刘一手,也适用于所有迷失在现代营销迷雾中的餐饮企业。



记者|陈编辑|肖春视频|罗庄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