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礼品卡和图书卡区别(网购新骗局 退款要先贷款买礼品卡?)

近期,在全国20多个省市,不少消费者遭遇了网购欺诈。骗子从非法渠道获取消费者网购信息后,先以返还“网购货款”为借口,诱导消费者向网贷平台借款,然后在当当网上购买购物卡。央视财经的报道显示,警方近期接到的类似报警总金额高达600万元。

专家表示,如果网购平台没有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就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知道或者应当知道销售者或者服务者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也应当承担责任。

当当礼品卡

响应

如有投诉,可疑购物卡将被冻结

多名受害者告诉记者,报警后,他们立即联系当当网客服询问这笔钱的去向,并希望对方能冻结相关账户。但当当网客服表示无法提供“礼品卡”消费去向。

对此,当当网副总裁孔敏表示,如果顾客投诉,当当网将立即冻结涉嫌购物卡。当当风控团队在扫描订单时,发现使用了大量的礼品卡,购买了容易转手的商品,会先终止交易,在确认没有作弊的情况下才会给客户发货。

当当网还告诉北青报记者,当当网最近向公安局报案,并与几名诈骗分子合作。

对于当当网频繁发生“购物卡诈骗”一事,当当网回应北青报记者称,购物卡涉及诈骗,但实际上在当当网发生的并不多。“除了当当网的防诈骗人工干预系统、快速之外,商品类别也决定了当当网是网络盗窃的低发区。当当网的商品以图书为主,金额较低,在市场上转卖的流动性较差。”

当当网市场部表示,虽然不多,但消费者要注意这样的诈骗套路。

问责制

网购平台明知故犯应承担责任

网购平台在这个过程中承担什么责任?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告诉北青报记者,首先要看网购平台是否泄露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是否采取了必要的措施防止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泄露,否则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因为《消法》明确规定,经营者及其工作人员收集的消费者个人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

陈音江还表示,当当网没有明显过错或者未履行相关义务的,不应当承担责任,但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销售者或者服务者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应当依法与销售者或者服务者承担连带责任。

安全专家也表示,此次事件中,礼品卡成为骗子的提现工具,而当当网宣传的风控机制在此次事件中并未触发,说明当当卡的安全体系需要调整,以利于尽早发现异常交易。目前受害者唯一能做的就是保存证据,协助警方调查,当当网也有义务配合警方破案。

以赔偿为借口诱导网贷买卡

①受害人接到自称“快递客服”的电话

②“快递客服”表示,如果网购商品在运输途中损坏,公司会双倍理赔。

③双方核对收货人信息、物流订单号等信息。

④“快递客服”称受害人信用评分较低,理赔款无法直接退回账户,评分有待提高。

⑤受害人向网购平台借款,下载另一个网购平台App。

⑥使用对方提供的账号和密码购买购物卡。

⑦购物卡被对方消费,受害人赔钱。

安全提示

消费者应该更多地了解网上购物

一位行业安全专家告诉北青报记者,使用购物卡的诈骗大多是“单笔诈骗”,但在此次事件中,消费者被骗金额巨大。该专家表示,在该事件中,消费者信任对方,按照对方提示主动向多个网贷平台借款,并使用对方给出的网购平台账号和密码登录。其实是用户泄露了关键信息,否则事件性质就是盗窃,而不是诈骗。

消费者是如何被骗子告知网购信息的?上述专家认为,可能是商家被入侵,也有可能是快递泄露了用户信息和所购商品的信息,这与快递公司的制度或管理有关。

从法律上来说,消费者只能由商家来承担责任,除非商家故意泄露客户信息,且有证据。所以,受害者自身的问题更需要关注。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教授王小玮说:“如果你在网购平台上退款,你必须在平台上做,这是常识。但骗子会要求受害人去平台外的其他渠道退款。遇到各种异常情况时,多问几个为什么,结合常识,就有可能避免被骗,迅速识破这一招。”

(编辑:王晨曦)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