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本报网2月26日电(通讯员赵青、李娜记者刘浏)每天翻看朋友圈和各大购物软件,会发现代购信息“眼花缭乱”,让人忍不住在buy buy上购买,但这些销售渠道可靠吗?近日,南京市雨花台区人民检察院办理了一起案件。女方轻信了二手交易平台上的“奢侈品代购”。交了4万多元后,对方以各种理由拖延发货。事实上,很多买家的几十万元都被她挥霍掉了。
2020年9月4日,公安机关接到一女子报警,称其通过微信代购购买了一个大牌手袋,并向对方转账人民币4万元。但对方一直以各种理由拖延发货,现在拒绝回复。警方在研究了银行交易证据和警方的微信聊天记录后,发现山东省临沂市一孔姓女子有诈骗嫌疑,于是立案侦查。
原来,犯罪嫌疑人孔某为非法获利,在闲鱼平台发布奢侈品代购信息,并通过微信与受害人取得联系,约定代购衣服、手袋的款式和价格。由于孔某是一个失信人,他借用朋友的支付宝和银行卡账户收取被害人的转账。在受害人催促发货时,以疫情期间快递物流延误、家人生病去世等理由拖延,甚至一人扮成多个角落,冒充采购员、销售助理,与自己和受害人聊天,骗取受害人信任。受害人多次要求退款时,谎称被骗并报警,希望对方耐心等待。经初步调查,孔某诈骗6名被害人,共计30余万元,已全部用于日常消费。
在大量证据面前,犯罪嫌疑人孔某无力狡辩,如实供述了犯罪事实,称自己确实没有进货渠道,也没有进货计划,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快速敛财。目前,孔涉嫌诈骗罪已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检察机关提醒广大群众,代购这种大众化购物方式背后的金钱骗局,正逐渐成为不法分子盯上的一块“肥肉”。大家在购物时一定要擦亮眼睛,仔细辨别购买渠道和相应资质,警惕假代购和真欺诈。同时,不要轻易把自己的支付宝、银行卡等账户借给别人。如果被用来犯罪,也可能遭受损失,甚至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校对丁浩宇
来源:牛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