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猫眼、美团等官网上,一张普通电影票的价格在30元左右。如果是3D电影或者大众电影,价格可能会贵一点。如果选择MIX Hall,看一场电影可能要100多块钱。
可以换个渠道买票,去找那些人脉很广的黄牛。一张电影票便宜5块钱,甚至便宜十几块钱!
这些“黄牛”成为代购,潜伏在朋友圈,时不时发一些广告。当你想看电影的时候,用选定的影院和座位号找到他,十分钟之内,取票码就可以发到你的手机上。
觉得这个代购不靠谱?没关系,你也可以打开淘宝,直接搜索电影票。月销售额几万的淘宝店抓的很多,一个个好评如潮。
"全国影院,在线选座,价格优惠,购买使用!"
同样的电影票,不同的价格,消费者和票贩子达成了默契的双赢。一个赚了钱,一个得了便宜。
其实这种电影票代购业务并不新鲜。在线售票平台出现的时候,这个行业就已经存在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这个产业链已经越来越成熟。
这种听起来像是“让粉丝受益”的业务是如何运作的?
如果你想把卖低价票的生意做起来,你得明白这个票是从哪里来的。很多人看到这里已经可以猜到这是一个“羊毛生意”了。门票通过倒卖赚取差价,这个毛线在那些平台上。
目前,电影市场正处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迄今为止还无法争夺领头羊。光是买票的app就有几十个,这些app里的票价都不固定。换句话说,只要你花时间去找他们,你总能找到比正常价格便宜的东西,但大多数人没有这样的耐心,这自然就给了票空钻。
另一方面,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各大平台都在线上线下争夺流量。价格战代价太大,大规模铺设线下门店显得轻率激进,只能用不定期的优惠活动作为引流方式。
对于不想看电影的人来说,十块钱的优惠券价值0,所以当有人愿意花三块钱买的时候,他们没有理由不同意。然后,售票处用优惠券买票,以低于正常售价5元的价格卖给消费者。这样谁也没亏,实现了真正的双赢。
除了这些app里的羊毛,有些企业还会推出一些活动进行推广。最著名的活动就是刷卡活动。通过信用卡消费积累的积分可以兑换一些低价电影票。只要有渠道转售,这些点都可以实现。
或者直接去供应商那里买电影券,用各大影城的会员卡买票。这些方法都可以低于市场价买票,然后通过加差价的方式卖出,无利可图。
“黄牛”的低价票源只有你能想象,没有他找不到的。只要有“羊毛”,就会有差价,生意也就紧随其后。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这个行业目前还不成熟,规模也不大,但现在卖低价电影票已经在淘宝、咸鱼等电商平台生根发芽,名气也在逐渐扩大。现在很多人都可以靠这个暴利行业月入过万。
有需求才有市场,这是永恒的真理。其实这些电影代购机构的出现也暴露了电影票价格在上涨的事实。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表示,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内地物价水平将保持适度上涨。疫情过后,经济普遍复苏,电影票价格也随之波动。春节黄金档的几部电影卖了几百块!
对于喜欢看电影的人来说,买电影票是长期需求。如果我们能找到一个价格合适的渠道来购买它们,从长远来看,我们会剩下很多钱。
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这些“薅羊毛玩家”用小利换取客户的信任,这样在不缺回头客之后,生意自然就好做了。
另一方面,电影票代购的兴起得益于战火纷飞的影院市场。据统计,从2015年到2019年,中国的电影院数量翻了一番,从6395家增加到12408家。影院总数从31600家增加到69787家,平均增长22%。目前,中国的电影院数量位居世界第一。
当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陷入缓慢增长甚至停滞的困境。观影需求虽然还在增长,但已经开始放缓。与此同时,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大公司争相扩大规模,整个市场已经供过于求。
只有人们来看电影,这些企业才能赚钱,所以即使花钱做推广也没关系,吸引用户消费才是王道。换句话说,因为是双赢,所以这条“灰色”产业链至今没有被取缔。
类似于电影票代购,也有一些商家利用外卖和淘宝商家的漏洞。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非常擅长“薅羊毛”,哪里有缺口就往哪里钻。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赚钱。
本质上,《薅羊毛》是一个游戏,一个能让消费者上瘾并获得成就感的游戏。剩下的几块钱,不能让他们变得富有,却能带来愉悦的心情。
商家不懂这个道理,所以即使对那些门弄明白了,还是会视而不见。只要他们不损害自己的利益,试图回避这个球没有坏处。
只是天上不会掉馅饼。正因如此,我们从小就知道,你们眼中的羊毛,从来都不是那些商家设下的“陷阱”。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当一个游戏成功了,再来一次的几率就大很多。
当你在薅羊毛的时候,你就像韭菜一样被切断了。这就像一个移动电话,没有尽头。
作者:冯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