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抬头是什么意思(二月二,龙抬头)




3月14日,农历二月初二,龙头节!“龙梦醒,早春暖,龙抬头,大雨滂沱。龙尾荡,花云起田,龙林闪,五谷入屋。”七福与你分享。祝看到的人好运!

2月2日,龙兴

祝你优秀非凡!



新华社照片

“二月二,龙抬头”,这是古人仰望天空捕捉到的浪漫与神奇。相传“二十八宿”中的“东方青龙”在农历二月初二仰望,星象预示天气。【/s2/】《二十八宿》七星为一组,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各代表春夏秋冬四季。角、康、边、房、心、尾、簸箕构成“东方青龙”。角是龙角,康是龙颈,边是龙爪,房是龙胸,尾和簸箕是龙尾。“龙抬头”,“青龙”七星开始从东方浮现,万物在此时发芽苏醒,春天真的来了。

二月二日,剃头龙头

祝你一年四季精神好



二月二日可谓“中国传统理发日”,民间谚语说“二月二刮水龙头,一年四季神清气爽”。清朝的《帝京岁时纪胜》中写道,清朝的男人都要剃头,但是正月里,有一个“禁忌”就是不能用刀。所以二月初二,都“有‘龙抬头’的意思”。龙抬头,孩子“剃头”,健康成长,出人头地。成年人剃光头,辞旧迎新,吉祥如意。

二月二,吃龙食

祝你美餐一顿胃口大开!



为了吉利,二月二的民间饮食多以“龙”命名。吃饺子叫“龙耳”,吃米饭叫“紫龙”,吃馄饨叫“桂圆”,吃面条叫“伏龙舒”,吃炸糕叫“龙胆草”,吃麻花叫”。另外“二月二吃豌豆”,当天很多地方都有炒豆吃豆的习俗。

2月2日,春节

祝你丰衣足食够用!



在以农业为主的古代,劳动是古人的正常生活。每年有一天,就连养尊处优的皇帝都会得出宫里带头“干活”一次的结论。龙抬头的这一天,二月二,可以称为中国古代的“劳动节”。此时大地变绿,春耕由南向北开始。因此,二月二又叫“春耕节”、“农事节”。北方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2月2日,率先

抬头是什么意思

祝你大有作为每一次考试都及格!



传说农历二月初三是掌管名利的神文昌帝的生日。他活在世上73次,诚实善良,玉帝让他掌管客家,掌管云纹的名声。他做官的时候后人就崇拜他。在古代,孩子们会在二月初二入学,充满了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

2月2日徒步节

祝你步步幸福



宋代的二月二日被定为百花的生日,称为“花节”。在元代,它也被称为“郊游节”,并在“隋季华李普”,“二月二日,郊游节”的记录。第一次来县城的游客分散在郊区。春游千户,容颜如花。花儿三三两两地站着,像一片薄雾一样飘动着。”“我们什么时候一起吃饭,心会在二月二号。“轻衫细马,少年春,此节,日子如诗,时光芬芳,好景不长。愿你不负好时光,一步步幸福。

二月二日,龙的历史

龙的传人势不可挡!

为什么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S2/]

作者张健

摘自《人民日报·龙年文化:昂扬飞扬的中国吉祥》。


对于我们来说,世界上有没有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龙所承载的悠久历史、丰富内容和民族精神不容忽视。



根据传说,在中国文明的起源有一条龙。在伏羲时代,黄河中出现了一种领头马身的野兽,马的背像星星一样旋转,形成一幅画面,称为河图。傅根据河图创造了八卦,这就是“龙马河图”的神话故事。可见,在中华文明之初,龙被赋予了神秘、智慧、吉祥的含义。

《周易》中有“见龙在田”、飞龙在天、“龙有悔”等卦。历史上“凤、林、龟、龙”合称为“四灵”,都是吉祥之物。



不仅如此,人们习惯用龙来比喻圣贤和英雄。孔子拜见了老子,回来的时候对他的徒弟说:“我今天见了老子,他还在作恶!”《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料酒论英雄也是龙的比喻:“龙可大可小,可升可隐,大者云烟,小者隐;然后我在宇宙中翱翔,而我藏在海浪中...龙是一种东西,堪比世间的英雄。"

中国民间认为龙是雨神,所以每到大旱之年,民间都会去龙王庙祭拜老龙王,祈求雨水和繁荣昌盛。即使是在正常年份,人们也会祭拜龙王,这意味着祈求救灾,期待丰收。

封建皇帝想借用龙威,一纸文书表明这条龙是专供皇室使用的。皇帝出生时被称为“龙的生日”,登基前被称为“龙千”。他登基后,被称为“蜻蜓”。开国的王业被称为“龙星”,后人被称为“龙种”。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龙无处不在:面上有“龙须面”,糖上有“龙须素”,水果上有“龙眼”,药材上有“龙骨”;在北京爬龙形长城,在江西爬龙虎山,在山西看九龙壁。我们形容地势险要,称之为“龙蟠虎踞”,形容刚健,称之为“轰轰烈烈”,形容吉祥喜庆,称之为“龙凤呈祥”,形容昂扬进取,称之为“龙马精神”...

不仅如此,我们还保留着许多与龙有关的习俗。农历正月十五,长江南北都要舞龙灯,表达风调雨顺、繁荣昌盛、人民平安的希望。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据说这一天万物复苏,龙将在春雷中醒来。在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人们会在有水的地方举行“赛龙舟”来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



为什么龙会在人们的心中熠熠生辉,尽管它并不真的存在?为什么中国人在生活中有很多其他动物的情况下,却喜欢自称“龙的传人”?我觉得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们把龙当成了一种情感的纽带,一种文化的象征。龙身上一定有和我们民族精神不谋而合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在民间传播。

古代画家在画龙时讲究“九相似”,即龙身体的九个部位与其他动物相似。可见,龙的形象是一个综合体,融合了其他动物的特征和本质。龙星存在于世,与这种吸收包容的精神不无关系。中国人自古就有“泰山不让土,故能成大,东海不择涓涓,故能成深”的说法,是一种备受推崇的包容文化。

另一方面,龙给人带来的感觉往往是在飞翔,在翱翔,在带着潜力飞翔。这种形象难道不与中国人自强、进取,甚至变通的哲学有共同之处吗?也许,古人在塑造龙的形象时,不断融入自己的精神和理想。另一方面,他们经常从龙身上学到智慧和勇气。



孟祥龙制图

在一些场合,我听人说,龙在西方被视为恶兽,因为它露出牙齿和爪子,所以不是理想的文化符号。这个说法其实有很大的漏洞。文化学者刘锡城介绍,中国的专家早就撰文指出,西方的龙和中国的龙不是一回事。他们是从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寄住的文化意义和天是不一样的,不能混为一谈。

归根结底,龙是一种传统的东西,一种精神象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审视和传承龙文化,关键在人。如果我们从龙身上学到的是宽容的精神,中立的态度,进取的精神,无畏刚毅的心,灵活的处事方式,那我们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什么奇迹不能创造呢?


内容:央视新闻重组配图:视觉中国


【写留言】成语后跟“龙”!

制片人马也和编辑王若璐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