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可靠的阿星
双11是一年中线上消费爆发的高峰,也是网贷产品的黄金时刻,即商城根据用户的消费能力和还款信用给出的“消费额度”。
用户不需要关注这些平台如何借给他们“秒级贷”。能够快速去那里买到他们期待已久的宝贝,获得“瞬间满足”的体验,感觉非常好。自从网络小贷出现以后,普通消费者去银行或者朋友那里借钱,不都是用JD.COM柏华、白洁白条、苏宁等小贷好闻吗?
这里突出两个重要的事实逻辑:第一,几乎所有的大型流量平台,尤其是电商平台,都会推出自己的金融产品,主要是线上小贷产品;第二,这些平台的年化率往往高于银行。之所以受欢迎,除了在申请流程上比银行更“无障碍”,更重要的是在“消费场景”上比银行app好n倍。
其中,拥有消费场景和移动支付渠道两大核心优势的蚂蚁金服无疑是最大赢家,其次是单方面掌握支付账户征信优势的微众和掌握消费场景的京东金融。所以,互联网平台借贷竞争日益激烈的原因,并不是专家所说的相对抽象的“大数据”。在大数据上,银行的净用户价值和准确率明显高于互联网公司,但他们没有办法通过高频业务场景盘活这些数据。
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互联网平台都是网贷产品的原因。整治了那么多不停跑路、打雷的P2P,监管显然不会放松对任何网贷的监管。虽然后者比P2P有更好的平台背书和良性业务,但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非常时期应该积极加强对借贷平台的监管,而不是指望他们用技术手段做风控或者自律。这几乎是一个“中奖号码”。
一、有没有发现互联网公司在网贷的越来越多如果你留心的话,你会发现在你经常打开的软件中,有些打开的广告已经被“你是不是急需用钱?”
比如在美团,如果平台经常识别到你点餐或者看电影,就可以根据你的消费习惯和金额,大致判断借给你多少钱,可以刺激你在商城实现更多的消费。
能借多少钱,能刺激你在商场多消费。确实,我点了几次外卖软件后,会弹出红包奖励按钮,点进去后发现是对现金贷的引流。截至目前,在美团,有针对C端消费者的美团月供,也有针对B端商家的“商贷”。
(美团金融产品)
在滴滴,乘客基本是统一的实名登记制度,滴滴还可以根据用户的出行消费记录和金额信息,了解用户的消费能力,从而给予相应的个人贷款。去年滴滴的金融板块放在一个比较隐蔽的钱包里,现在已经直接显示在出租车旁边的首页,我的滴滴账户可以贷10万。
(滴滴打车在线金融服务产品)
JD.COM的借条对应支付宝的花坛,金条对应贷款的花坛。借条往往是根据用户的消费频率和金额来确定的,每次还款后金额都是递增的。金条是京东金融中的“易贷”,与JD.COM对网络小贷开放的“借条”合作项目一起,构成了京东金融消费信贷的三驾马车。
(左JD.COM APP,右京东金融APP)
因此,只要互联网平台的交易量达到一定水平,就会推出基于网贷的金融服务产品,这已经构成了目前金融科技的主流产品形态。主要区别在于有消费场景的消费贷和无消费场景的现金贷。前者是小额消费贷款,主要由和美团按月支付,后者主要由借呗、小额贷款、360店铺等支付,年化率15-35%。
二、除消费贷之外,网贷模式生存还在于抓住了企业贷款需求互联网行业相对于银行在借贷业务上的便利性在于其获客成本低,可以从流量用户中筛选出有还钱能力且需要用钱的用户。近年来,金融科技公司的风控模型在一些坏账的行权下已经比较完善,平台在数据评级和标注上越来越精细化,使得互联网平台具备风控能力。
银行的商业模式是赚取存贷利差。对于银行来说,KA客户是企业的贷款,小客户是个人的小信用卡。对于网络小贷平台来说,小额分散的个人是主要的客户群体,而企业正逐渐成为一个相对较小的客户群体。
这是一个比较高的认识。银行的风险控制,让他们愿意把钱借给钱好的企业。小微企业虽然更需要融资和贷款,但由于相对缺乏市场经营风险和信用基础,一直被传统主流金融所忽视。同时也限制了银行业在市场经济中获取长尾企业客户。因此,很多小微企业主因为企业额度不足,往往依靠自己的消费金融贷款来获得过渡资金。
然而,小微企业的贷款希望落在了一些新兴的互联网银行身上,如阿里巴巴的网商银行、腾讯的微众银行、百度的百信银行、小米的新网银行等。以网商银行发的“网商贷”为例,仍然主要是从支付宝用户群中挑选芝麻信用分较高的用户,如柏华、白洁等,精准获取,额度在5-30万不等。
目前就其自身在网络小额信贷市场的演变来看,其实由于流量本身的马太效应,必然会导致蚂蚁金服和微众巨头并存,其他的会逐渐依靠主要的交易平台业务作为辅助。此外,目前在小贷牌照暂停发放的大背景下,互联网主要采取助贷的模式。即便如此,互联网网络小贷的规模已经到了监管不得不关注的地步。
11月2日,银监会和央行发布了《互联网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对网贷行业做了相当准确和严格的重新规划。互联网平台网贷将有五条限制:
一、影响最大的是“限制异地展业”[S2/]。要知道互联网平台基本都是跨区域办展,这就意味着监管层进一步加大了管理余地空,所有互联网平台都要额外申请异地办展行业牌照。
二、互联网平台跨省经营和异地展业须缴纳50亿元注册费,且必须以缴纳。很多一下子拿不到50亿现金流的公司可以走人。
第三,规范联合贷款。单笔联合贷款,小贷业务公司出资不低于30%,限制了贷款帮扶的扩大。
第四,设定了单个个人或法人的最高贷款限额,还是很高的。限额为个人30万人以下,法人100万人以下。一般人不需要借那么多。目前不知道网银会不会参照网络小贷的管理办法。
第五,互联网公司参与跨省展业的小贷数量不得超过2家,一个互联网平台只能控股一家跨省网贷公司。类似蚂蚁金服花呗和借呗,分别属于两家不同的主营公司,未来可能会合并。监管政策的这一变化,也有蚂蚁科技推迟上市的重要考虑。
【结语】[/s2/]理性来说,互联网平台的现金贷业务,额度小,利率低,运营效率高,解决了很多人正常的资金需求。此外,还款灵活自由,方式简单快捷,成为目前人们消费模式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一点其实也值得银行借鉴。同时也要看到,监管介入将有助于互联网小贷产品进入合规可控阶段。
笔者也问了一些互联网公司的朋友对征求意见稿的态度。一般来说,大公司本身对相对合规性没有影响。另外,很多金融业务并不是主营业务,调整对整个互联网平台的影响是可控的。主要担心的是一些实力相对较弱、缺乏交易场景的小型网贷公司,他们会逐渐适应新规的发展。一部分会退出市场,陆续进入“倒闭潮”,但欠用户的欠款总会被追回,可能会被互联网平台整合或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