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通关是什么意思(香港到底什么时候“通关”?港澳办字里行间有方向)




11月4日,国务院港澳办发言人表示内地与香港“通关”正在有序推进。同一天,香港特区政府发言人表示争取逐步有序地尽快恢复和“通关”内地。次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希望明年2月与内地进行一次比较大规模的通关。


一段时间以来,“何时恢复通关”成为香港的热门话题和公众关注的焦点。






10月底,“青岩香港”通过网络问卷采访香港市民。调查结果显示,96.1%的受访者最希望恢复与内地和澳门的正常双向通关。90.6%的受访者表示两地通关失败对自己有影响,与内地恢复通关已成为香港最大的民意。


这一次,国务院港澳办启动了询问机制,通过回答记者提问来回应舆论的关切。可谓及时雨。质疑的权威解释不仅安抚了社会焦虑,也进一步明确了方向。


说话人的回答只有312个字,却包含了大量的信息。直接新闻从中提取三个关键词一窥端倪——“非常关注”、“积极成果”、“有序进展”


十分关心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发言人第一段指出,“中央政府一直非常关心香港疫情,采取多种措施支持香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这说明,香港人的关心始终牵动着中央的心,没有人比中央更关心香港同胞的福祉。直击新闻有一个简单的梳理:


2020年8月,中央政府决定支持香港三大项目的抗疫工作,包括启动普遍社区检测计划、建设社区治疗设施和建设临时医院。

2020年11月25日,林郑月娥称,中央政府提出从七个方面全力支持香港发展,包括中央政府的支持,要求香港特区政府采取“外防投入,内防反弹”的一切必要措施。

2021年1月27日,***主席在北京通过视频连线听取林郑月娥关于2020年工作的汇报,表示“中央政府已经并将继续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全力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抗击疫情。祖国永远是香港的坚强后盾,眼前的困难一定会克服。”

2021年9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在深圳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要求有关部门跟进通关事宜,尽快安排专家会面。




这一系列举措是中央政府“支持香港”的最好注脚,也是国台办发言人所说的“高度关注”的深刻含义:香港与内地恢复正常人员往来,一直在中央政府的重要事务清单上。


积极成效


发言人在第二段说,“我们注意到,在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香港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实现了动态‘零通关’的目标。”香港的防疫进展一直受到国家的关注和肯定。


11月3日,林郑月娥(Carrie Lam Cheng Yuet-ngor)表示,香港近几个月基本实现了“零诊断”,这是特区政府和香港市民共同努力的集体成果。她感谢中央政府在各方面给予香港特区的坚定支持。截至目前,香港确诊病例不足1.3万例,即每百万人感染病例约1650例,是全球感染率最低的经济体之一。近几个月来,香港市民的生活基本恢复正常,经济出现令人鼓舞的复苏迹象。





香港作为全球大都市和国际金融中心,取得动态“零出”抗疫成果实属不易。然而,在过去两年的抗疫努力中,香港社会最近出现了“抗疫疲劳”的现象。对于海关的长期封闭,有人提出,应该学习西方国家“与病毒共存”的政策,恢复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无隔离交流。人们对此有疑问,学术界也有不同的看法。


针对疫情的发展,这些讨论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有些人别有用心。欧美一些驻港机构向特区政府施压,称如果不采取“与病毒共存”的政策,实行无隔离开放,将把他们的资金和人员撤出香港。一些人抵制或使用假冒的“安全旅行”应用程序,声称特区政府收集隐私和侵犯人权,并在通关和选举之间进行不必要的联系。这些看似“劝诫”的话,其实是把科学问题政治化,把正常的社会管理无限上纲,甚至是意识形态化,只会加剧社会撕裂,对解决问题毫无用处。


事实上,疫苗接种率较高的一些国家的“与病毒共存”实验已经受到了残酷事实的惩罚。从今年夏天开始,一些疫苗接种率高的国家开始实施“与病毒共存”。然而,边境开放后,每天的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开始激增。英国和新加坡的“与病毒共存”政策,给当地的医疗体系和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对于中国的防疫政策,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近日在接受CGTN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当前形势下,与感染后治疗相比,中国采取的“零传播政策”并不是高成本,而是低成本的做法。


香港是国际窗口,深圳是国家口岸,两个特区隔河相望。恢复“通关”是共同的愿望,也是双赢的局面。但我们都要知道,“通关”是果,疫情是因,疫情防控重在“全国一盘棋”,容不得半点侥幸和懈怠。

因此,香港切不可贸然放弃动态“零通关”的防疫政策,做好与内地通关的充分准备,才是香港防疫的正道。国务院港澳办发言人亲口称赞“动态‘出清’”,既是肯定,也是指引,为特区政府下一步抗击疫情明确了方向。





有序推进


发言人在第三段表示,“内地和香港的防疫专家近日再次召开会议,共同研究研判两地疫情形势,重点讨论了防止疫情跨境传播的一系列具体问题,达成了很多共识。”


具体有哪些问题?达成了哪些共识?


具体来说,在9月底两地举行首次对接会议时,大陆方面预期三方面的防疫措施是一致的,包括:


  • 香港应加强“豁免人士”(如空勤人员)的入境检疫豁免规定;
  • 建议香港优化出院指引(治疗后内地规定患者必须无病毒方可出院,香港允许弱病毒患者出院);
  • 两地卫生代码的转码安排不一致。

  • 以两地卫生代码为例。特区政府对抗疫症的努力有目共睹,但也不是没有改善空。特区政府推出的“安全旅游”应用与mainland China的“健康守则”机制有很大差距。“安心旅行”不是强制的,也不是自动记录的。而是以“自愿参与、自主记录”的方式操作,无法覆盖全部人群,更谈不上防止不扫描或遗漏扫描的情况,从而影响整体的抗疫效果。“安心旅行”没有实名注册,缺乏必要的旅行追踪功能。一旦出现感染病例,无法有效追踪所有密切接触者。此外,还有别有用心的人用假的“平安出行”来欺骗自己的行踪。


    但可以看出特区政府近期的举措呈现出“加速度”。


    从11月1日开始,所有政府雇员和公民在被允许进入政府大楼或办公室之前必须使用“安全旅行”计划,这是收紧防疫措施的重要一步。






    此后,“安全出行”加流量调节功能升级为“港版卫生码”,或与内地“卫生码”机制直接对接,成为关注焦点针对少数人鼓吹侵犯隐私的言论,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撰文指出,任何人要进入边境另一方,必须满足对方的入境要求,这是常识。避免在大陆被隔离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接受使用大陆的卫生代码。如果香港人不需要去内地,可以选择不下载内地健康码APP。如果他们需要去,他们自然会接受卫生法典。


    在“豁免人士”入境要求方面,香港特区政府1日宣布,从本月12日起全面收紧豁免检疫安排,加强对豁免人士的监管。新措施包括:


  • 取消大部分获豁免人士抵港后豁免检疫的安排,只保留获豁免类别(即跨境货车/巴士司机、飞行人员、在香港装卸货物的货船船员、政府人员等。)是维持香港社会运作和市民生活所必需的;
  • 要求外国使领馆和机构人员在抵港后的隔离期间,必须在指定的隔离酒店接受隔离,不得在家中隔离(总领事或同级/上级驻港代表除外);
  • 加强对豁免人员的监管。

  • 特区政府发言人直接提到,新措施进一步降低了外来病例将病毒带入香港和社区的风险。这也可以为逐步有序地恢复与内地的通关或跨境旅游创造有利条件。


    总的来说,中央政府和特区政府都在发出积极的信息,双方的商谈、专家的对接、措施的落实都取得了良好的进展。这也是为什么港澳办发言人说“通关”工作正齐头并进,有序推进。




    直报也相信,在中央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特区政府会继续堵塞漏洞,加强防控,积极配合市民,接种疫苗,实现双向免隔离,内地朋友会去维多利亚港吹海风,去麦理浩径远足,香港朋友会回内地走亲访友,游览祖国大好河山。现在,我们需要再接再厉,多一些耐心,多一些行动,对通关“最后一公里”多一些信心。


    作者罗黛娇,深圳卫视直播间总编辑。

    编辑:深圳卫视直播间新闻主编曾子晋。

    排版何心莹

    通关是什么意思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