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鲁东编辑/陶丽珍]华为拿到央行支付牌照的传闻尘埃落定。
3月29日,Observer.com查询工商信息,发现华为已成为深圳市讯联智付网络有限公司100%控股股东,而后者早在2014年就已获得央行颁发的支付牌照,目前可以开展互联网支付和手机支付业务。
虽然华为已经表态不会申请支付牌照,但是随着央行在数字货币的试点,以及Huawei Pay在华为手机终端的广泛植入,公司在支付牌照上的缺位日益凸显。
针对此事,知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向观察者网指出,华为拿下支付牌照,或为未来分享数字货币蛋糕做铺垫。获得牌照后,公司未来可能会开拓更多市场空,寻求更多利润。
目前,在国内移动支付市场,阿里巴巴的支付宝和腾讯的财付通已经成为两大寡头。宋清辉认为,华为在进入支付领域后仍是一个初级阶段的新“玩家”,预计对现有以微信和支付宝为主的互联网支付行业影响有限。
华为支付
牌照曾经属于中兴。
拥有庞大的终端用户群,华为进军移动支付似乎并不奇怪。
3月29日,观察者。com查询天眼信息,发现深圳讯联智付网络有限公司去年12月发生工商变更,上海瓦里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退出股东,新增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为股东,持股比例为100%。
眼部检查信息截图
目前,深圳市讯联智付网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讯联智付)官网无法正常打开。天眼查信息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13年6月,法人代表为王冠荣,注册资本2亿元。其经营范围包括电子支付、支付结算和清算系统等的技术开发和技术咨询服务。
观察者网查询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现,2014年7月,讯联智付获得支付牌照,业务类型为互联网支付、手机支付、数字电视支付,业务范围覆盖全国。经过三次续展,目前其支付牌照业务仅包括互联网支付和手机支付,有效期至2024年7月。
根据央行公告,互联网支付是指客户通过计算机、手机等设备发起支付指令,依托互联网实现货币资金转移的行为,主要以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等形式出现。
手机支付可以分为远程支付和近场支付。远程支付是指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借助短信、WAP、客户端软件和客户端软件加智能卡,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发送支付指令,实现货币支付和资金转移的行为。近场支付是指嵌入移动终端的智能卡以非接触方式与支付受理终端进行通信,实现货币支付和资金转移的行为。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截图
早期,讯联智付的这张支付牌照曾经属于中兴通讯。企业调查信息显示,中兴通讯旗下的深圳中兴软件有限公司是讯联智付创立时的投资方。讯联智付还是中兴通讯全资子公司时,前者在2015年推出了名为“中兴付”的移动支付产品,集成了支付、公交、理财、购物等多项功能。
企业检查信息截图
然而,在“中兴付”推出后的两年时间里,讯联智付连续亏损。
随后,中兴开始逐步退出讯联智富。2016年6月,中兴通讯与郑桐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上海瓦里奥科技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同意以3.825亿元的价格向上海瓦里奥科技出售讯联智付90%的股权。2018年1月,中兴通讯将讯联智付剩余10%股权转让给上海瓦里奥科技。
根据官网介绍,郑桐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1月8日。是由国内多家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互联网企业、金融服务机构以市场化方式发起设立的金融科技综合服务企业。公司注册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注册资本25.19亿元人民币。
目前,华为已经完成了对讯联智付的收购。但工商资料显示,迅联智富的法定代表人仍为郑桐有限公司总裁王冠荣,简历显示王冠荣出生于1963年。早年曾任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管理办公室支付系统处处长、支付结算司支付系统管理处处长、支付结算司副司长。自2014年12月起任郑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郑桐公司企业架构图图片来源:公司官网
曾表示“我不会申请支付牌照”
获得支付牌照后,华为成为国内第二家拥有支付牌照的手机厂商。经济学家宋清辉向《观察家》指出。com认为,华为此举可能为未来分享数字货币蛋糕铺平道路。其进入移动支付市场的优势在于拥有庞大的手机用户群。
根据华为最新公布的数据,华为新开发的自研生态系统应用市场AppGallery已获得12万个HMS核心的应用,全球注册开发者230万,月活跃用户(MAU)超过5.3亿。
在不久的将来,如果数字货币与硬件结合,手机将成为真正的钱包。如果未来数字货币得到广泛实施,像华为这样的硬件制造商将获得支付牌照,这肯定有助于公司拓展新的边界。
事实上,华为虽然之前没有支付牌照,但早已开始在移动支付领域布局。
华为支付
2016年8月,中国银联联合华为以及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20多家商业银行宣布,中国银联“中国银联快速通”全面支持Huawei Pay,中国银联中国银联快速通覆盖NFC等各类创新支付技术。
此外,华为还与中信银行推出了联名信用卡HuaweiCard,推出了在线手机POS,并申请了语音支付专利。
但是,当时华为对于获得支付牌照的态度却是另外一种。在2016年第十届中国支付产业国际峰会上,华为云服务副总裁苏杰公开表示:“华为不会申请支付牌照。一个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边界意识,不能去申请牌照,因为那不是我们擅长的。华为将以技术为基础,为整个支付行业提供最安全的底层解决方案。”
现在四年多过去了,市场形势早已发生变化。随着央行在数字货币的试点,以及Huawei Pay在华为手机终端的大规模植入,公司在支付牌照上的缺位日益凸显。
有媒体指出,中国十大科技巨头中,只有华为还没有真正拥有支付牌照。现在支付领域的障碍已经消除,讯联智付拥有央行批准的支付牌照,可以帮助华为布局和拓展支付业务。
众所周知,移动支付已经成为消费者非常依赖的支付方式之一。CICC的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74%的用户每天都在使用移动支付。面对这个巨大的市场,拥有大量终端用户的手机厂商蠢蠢欲动。
在华为之前,小米成为第一家拥有支付牌照的手机厂商。
田玉娥信息显示,2016年1月,小米收购符节瑞通有限公司65%股权;2019年,符节瑞通成为小米系全资控股公司。目前,符节瑞通的法定代表人是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注册资本1亿元。
眼部检查信息截图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信息显示,符节瑞通于2011年8月获得支付牌照。目前业务类型包括互联网支付、手机支付、银行卡收单,有效期至2021年8月。
央行网站截图
此外,另外两大国产手机厂商OPPO和Vivo也纷纷布局金融领域。Vivo和OPPO联合持有线上小贷牌照;贷款方面,vivo推出了“借贷宝”和“卫汇贷”,OPPO推出了独立APP“环太金融”。
苹果APPle Pay一度占据了中国整体NFC支付市场的90%。
然而,宋清辉向《观察家报》指出。com认为华为等手机厂商本质上都是硬件厂商。进入支付领域后,仍是初级阶段的新“玩家”,预计对现有以微信、支付宝为主的互联网支付行业影响有限。
今年1月,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的《2020年移动支付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分别有92.7%、91.0%和74.9%的用户使用微信支付、支付宝和银联中国银联快捷通。
图片:中国支付清算协会
2020年3月,国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指出,移动支付的产业链包括账户机构、清算机构、支付机构、收单服务商四个环节。其中,支付机构格局清晰,集中度较高。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市场份额总和已经连续四年超过90%。
研究报告指出,多家互联网巨头已获得互联网支付牌照,但受限于用户数量和使用场景,无法大规模推广。目前拥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互联网巨头有阿里、腾讯、网易、苏宁、JD.COM、百度、新浪、美团、唯品会等拼多多通过收购间接获得了牌照。
此外,2020年,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也通过收购获得了支付牌照。
中信建投指出,从监管的角度来看,支付行业的数字化发展虽然具有融合化、智能化的特点,但必须坚守安全底线。
本文为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