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京报
昨晚,在“宝贝刷单”的QQ业务群中,“主播们”还在发布刷单任务。
昨日被曝光后,“握手网”已改为“帮主网”。
昨日,新京报报道了电商账单调查报告的版面。
■追踪“电商刷榜江湖:“每天60万刷手待命”:
被曝光平台改名,依然发布刷单任务。
阿里方面表示,今年以来已监控超过2800个刷单团伙;专家表示,打击刷单需要线上线下共同努力。
昨日,新京报刊登了一篇关于“双十一”前电商平台商家好评及销量的调查报告,其中提到,包括“握手网”、“宝贝刷手网”在内的多家刷手平台通过APP或社交软件或语音软件进行刷手交易,“握手网”客服也声称该平台有60万“刷手”。
被曝光后,上述业务频繁的刷单网站已关闭网页,但“握手。com”只是改了APP名,但刷单业务还在进行中,还有“宝贝刷单。com”还在群聊和语音频道。
昨日,阿里回应称,今年已通过数据技术主动风控识别出2800个刷单团伙,JD.COM也表示正在加大力度打击刷单。互联网法律专家朱认为,刷单已经形成了新的产业链,需要电商平台和相关执法部门线上线下的共同努力。
■回访
改刷APP名字的任务还在发布中
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双十一”前,一些刷单平台隐藏在社交软件、语音软件的群聊、频道中,还有一些是线上刷单软件,商家注册后发布任务,“刷手”在线抢单,业务频繁。其中,“握手网”的客服声称有60万“手刷”,而“宝宝刷网”的客服声称每天有1万“手刷”在线。在这些平台中,发布订单的商家主要来自淘宝、JD.COM等大型电商平台。
报道刊发后,记者昨日发现,“宝宝刷网”已无法打开,但在其QQ群中,商家仍在密集发布订单。早上群助理让群成员改群名,发布命令的“主持人”同意改成“主播”。助理没有给出更改名称的原因,但更改必须在当天完成。
记者观察到,在“宝宝刷”300多人的QQ群里,从早上9点到晚上8点,共有15名“主播”发布订单。
另外,注册页面的“握手。新京报报道中提到的com”已经无法打开。记者尝试添加网站客服,未得到回应。昨天傍晚,记者再次打开握手APP,页面弹出一个软件更新提示。新软件更名为“助手网”,原来的蓝色图标改为绿色,但软件内部布局没有明显变化。记者发现,在更名后的“帮主网”APP上,刷单任务仍在不断更新。在它的发布页面上,昨天大概有50单的任务,任务上线后马上就被刷抢了。
■响应
[阿里]今年查出了2800多个刷单团伙
针对新京报关于刷单的报道,阿里巴巴表示,正在不断升级打击刷单的力度,利用社交群反作弊算法、物流空包裹算法、刷单资金网络算法,从刷单的每一个环节入手,建立覆盖全链路的大数据实时风险控制和检查体系。自2018年1月以来,阿里巴巴已监测超过2800家信用投机平台,包括2384个计费QQ群、290个空套餐交易平台和237个计费交易平台。
根据阿里巴巴提供的数据,2016年,共有4.6万家违反秩序的店铺被阿里关闭。随着打击力度的不断加强,2017年这一数字降至2.6万。
从2014年开始,为了从源头上打击刷单,切断上下游产业链,阿里一直在积极配合各地工商执法和公安部门。作为反投机联盟的主要成员,阿里巴巴已向联盟提供了四批投机“黑名单”,包括85家企业、66家投机平台/网站和100个投机QQ群。
今年以来,阿里联合多省市工商对多个计费空包平台和黑产组织进行线下打击,提供案件线索20余条。根据阿里的调查,目前大学生和家庭主妇都在参与炒信刷单这个行业。在数以百万计的网络平台刷手中,70%的人年龄在20-24岁之间,大部分是大学生。
阿里方面表示,刷单信需要行政监管部门、司法机关、行业协会、电商企业、社会组织的共同努力。而电商平台没有执法权,这是刷单行为肆无忌惮、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让平台相当头疼。
[JD.COM]使用大数据识别虚假交易
JD.COM也在努力打击票据。据了解,JD.COM开发了“反作弊识别系统”,利用大数据识别交易环节的异常数据,准确定位虚假交易。被认定的作弊订单不计入销量排名,虚假评价内容将被删除。据JD.COM介绍,JD.COM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管理和处罚措施来打击虚假交易。所有被系统识别为虚假交易的店铺都将受到JD.COM的严惩。商品惩罚性降级下架,情节严重的关闭店铺。
JD.COM一位负责人坦言,近年来,刷单上下游分工明确,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灰色产业链,包括虚假物流、刷单软件、贩卖个人信息、招募刷单等多个环节。因此,反垄断炒作不再是某个公司或机构可以完成的任务,而是整个互联网行业需要跨平台、跨企业打击的不良行为。
■专家意见
吹刷单需要线上线下共同努力
互联网法律专家朱表示,对于网络刷单行为,各家电商平台已经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检测到很多。平台本身有权对商户进行刷单处罚,通过平台协议、违约金、账户管理等问题对商户进行约束。
线下刷单产业链涉及很多不同的问题,从行政处罚到刑事犯罪,工商部门、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公安部门都可以管理。
朱告诉记者,刷单行为存在了这么多年,但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治理。这需要多个部门共同管理。通过技术手段,从平台的线上规则到线下法律,管理部门、平台、商家、网民都要共同努力,综合治理。用户不举报,产业链就断不了,也很难严厉打击。
在朱看来,目前,网上刷单并不仅仅是针对电商平台。“还存在反向刷的现象,部分店铺恶意刷竞争对手,触发平台的检测机制。另外还有刷流量刷点击,都属于这种情况。”朱伟说,现在网上有一个现象,很多人喜欢用数据说话,但是网上的数据很容易造假。“归根结底都是诚信问题,从电商到明星粉丝再到舆论。如果不能控制这些数据的真实性,实际上会导致诚信的崩塌。一切用数据说话。回过头来看,确实需要反思。为了保证诚实,我们应该下大力气监督。”(刘黎明靖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