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英宝
这群年轻人,又盯着他们的时代。
1996年,发生了许多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历史性事件:凤凰卫视中文频道开播,克隆羊多莉诞生,王菲成为首位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华语歌手。
此外,《新周刊》也成立了。
这一年出生的孩子,有一种与“前辈”不同的独特特质。在国内,他们是第一批特立独行的95后;在国外,他们也被称为“Z世代”。
我们挑选了六位有代表性的人物,与你分享他们不同的故事和生活。
新锐、活力、无畏是他们的标签。/电影《破风》剧照
竞争,飞跃
游泳运动员傅慧远
傅3岁时,每季咳嗽不到半个月。医生说她有哮喘倾向。这句话在她五岁的时候实现了。
听说她强健的体魄能抗哮喘,父亲傅春生送她去学游泳。在游泳池里,很多孩子使劲地抓着教练的腿,生怕被甩到水里去,而傅却一边用手背模仿着摆动的翅膀一边跳进了游泳池,对着妈妈大喊:“水里玩得开心!我是小鸭吗?”
教练说,不怕水是傅的天赋。但是,人才变成实力的过程是波动的。
2012年,傅以59.99秒的成绩获得伦敦奥运会女子100米仰泳参赛资格。然而在真正的国际赛场上,她成为了唯一一个60秒不游泳的选手。
那段时间,长年泡水导致的中耳炎让傅耳朵发麻。再加上心理压力大,她经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整夜坐在黑暗中。傅春生觉得对不起女儿,劝她退了,她却反悔了:“别闹了。”
2016年里约奥运会,傅刷新女子100米仰泳全国纪录,获得铜牌。当记者问她有没有力量储备时,她奇怪地回答:“没有储备,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
到了晚上,连不关注奥运会的人都知道了这个“野丫头”。
在今年7月公布的中国游泳队参加东京奥运会的名单上,傅和另外两位著名运动员叶和刘翔缺席。据体育记者分析,三位女运动员的年龄都是25岁,而东京奥运会女运动员的平均年龄是20.3岁。
此外,它们近年来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此前,在东京奥运会选拔赛中,傅因跳栏被取消资格,未能进入决赛。
傅曾在媒体镜头前检讨自己:“没什么好推卸的,但我会尽力做好每一件事。”
傅就是这样的人。做真实的自己,不要逃避。
2017年1月7日是傅的21岁生日,她在微博中写道:“我永远不会忘记曾经脆弱的我,以及这一年最痛苦挣扎时的样子。那是一种深深的绝望。”2019年,她的微博风格开始变得积极:“让时间翻开新的一页。”/微博,傅
篮球运动员周琦
周琦被粉丝称为“魔鬼”的时候才15岁。
2011年,中国国家青年篮球队参加U16土耳其国际男篮邀请赛,夺得冠军,七连胜。中锋周琦以场均20.5分,10.3个篮板和5.4次盖帽而出名。在新闻报道中,亚洲篮联盛赞是“继姚明、王之后,中国男篮又一个具有统治潜力的中锋”。(拦网:俗称拦网投篮,投篮时对方球员在空内将球击出的动作。)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周琦的表现备受争议。2019年篮球世界杯小组赛在北京五棵松体育馆进行,主场作战的中国队不敌波兰。
球迷们把矛头指向了周琦——在比赛的最后7.2秒,中国队仍然以72: 71领先。此时,他有球权,但发球失误,被波兰球员抢断。结果中国被拖入加时赛,最终以76: 79的小比分落败。坐在场外的姚明被直播镜头一扫,眼圈红了。
即使影响比赛结果的因素很多,比如易建联和郭都因为犯规提前离场,也改变不了这场比赛被钉在耻辱柱上的事实。曾经有一段时间,粉丝们把周琦百度百科的标签改成了“波兰中心”和“波兰卧底”,还创造了网络成语“摇头叹气”。
在综艺节目《吐槽大会》中,范志毅说,“我看了好几遍周琦的发球。我上去可以用脚传给别人,但你不能用手。”在舞台边上,周琦抱着篮球苦笑。
今年5月,周琦在2020中国运动员传播影响力排行榜上排名第十,证明了他的实力还在,他能对社会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他也在积极调整发展方向。近日,周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想从新疆队转会到辽宁队,因为后者能提供更好的平台。
失败不要紧,重要的是反思和调整。
今年,周琦加强了训练,试图找到光环。/微博,周琦
天,地
中国最年轻的火箭发射女指挥员周成宇
综艺节目《创造101》当晚,节目组公布了女子组合“火箭少女101”的限定名,寓意翱翔天际,无拘无束的未来。
用“火箭少女”这个词在周成宇身上其实更合适。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空发射成功三小时后,连接器系统总指挥周成宇发了一条朋友圈:“连接器完美脱落,连接器家族牛!祝嫦娥五号顺利返回!"
这一年,她才24岁。
周成宇本科就读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前夕,导师给了她一个硬核的论文题目。她一看,觉得自己算不出结果,就想打退堂鼓。导师们翻出了师兄师姐的课题,都是比较难的前沿新兴研究。导师对她说,从手头的题目和前人的题目中选一个。
于是周成宇把他只想扔掉的硬骨头带回家了。
她是嫦娥五号文昌航天发射场近80人科研团队中最年轻的指令长,也是第一位女性指令长。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前辈们抱着照顾小女儿的想法,把更多轻松的工作分配给了小女儿。结果长征五号远程运载火箭测试任务期间,她每天都在二级连接器配气平台上班,却没有一句怨言,让前辈们震惊不已。
通往阀门分配平台的钢台阶有15层,总共180多级,倾斜角度接近90°。别说站着走,四肢着地往上爬都很累。研究者私下称之为“天梯”。周成宇一天爬四次,一次爬60天。
当被问及是否觉得这份工作很难时,她回答说自己“在做毕业设计时经历了更多的困难,所以我认为现在并不难”。
周成宇指挥的连接器系统,是发射场动力系统和加注系统的关键部分。具有设备分布广、协调接口多的特点,即使是有经验的科研人员也要谨慎操作。从嫦娥五号晋升空的结果来看,她做得不错,能够高效有序地调度30多个科研人员协同工作。
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的同事中,有很多国防科技大学的兄弟,周成宇想追上他们。如果时光倒流,回到你选择毕业设计的那一天,她可能会选择前人的问题——
“他们能做好,我也能。”
嫦娥五号发射成功后,周成宇和话题#24岁少女程文昌发射场最年轻女指挥#也同步上了热搜。/央视新闻截图
自然杂志2018年度顶级科学人物曹原
2018年,国际顶级科学期刊《自然》将曹原置于年度科学人物之首,文章为“中国最年轻的潜在诺贝尔奖得主”。
国内媒体更喜欢用“石墨烯的驱动者”来形容他。
在他的身后,有天文学家安东尼·布朗(Anthony Brown),他发布了盖亚探测器对超过10亿颗恒星的跟踪数据,还有系谱学家芭芭拉·雷-文特尔(Barbara Rae-Venter),他通过基因组数据帮助警方逮捕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犯下多起谋杀案的“金州黑仔”。
童年时,曹原对着科学画册,将母亲的银手镯浸泡在硝酸溶液中制成硝酸银。看着“被空”消失的首饰,曹妈妈哭笑不得。曹颖元后来的大学老师、中科大物理系教授丁泽军说:“曹颖元真是为科学而生的人。”
曹原只用了三年时间就完成了初中和高中的课程,然后14岁就以669分的成绩进入了中科大少年班。四年后,他去麻省理工学院读博。
2018年,还在麻省理工的曹源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那两篇轰动一时的石墨烯超导论文。成为《自然》创刊149年以来,第一位也是最年轻的在同一天连续发表两篇论文的作者。
在现代社会,电和水、食物一样重要。“电阻”,顾名思义,会阻碍电流传输,造成一定程度的功率损耗。如果尽可能地减少阻力,人类社会将获得更多的资源。几百年来,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尽力解决这个问题,但都停留在假设的层面。
曹源的论文打破了僵局:当两层平行石墨烯的旋转角度接近1.1°时,就会出现超导效应。有媒体评价,这项技术发现让中国的石墨烯研究提前了30年。
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后,曹源婉拒了学校的建议,选择回国研究石墨烯。“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S2/]。
就在去年7月21日,曹源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新论文,阐述了石墨烯超导研究的最新进展。这是他自2018年以来在顶级国际期刊上发表的第八篇论文。
即使是天才也在奔跑。
曹媛今年才25岁。/网络
逆行,救援
在汶川援助湖北的护士佘莎
在热门电影《中国医生》中,金银潭医院的院长张涵予在动员大会上问,鉴于病人源源不断,是否有人自愿帮助重症监护室。话音一落,现场安静了5秒。一个女生突然站起来:“我报名。”在她的背后,越来越多的人站了起来。
2020年的现实世界里,会有无数像她一样的志愿者。
舍沙是汶川人。2008年,她的家乡经历了8.0级地震,“房屋倒塌,一片废墟”。12岁那年,她站在余震不断的小学操场上,不知所措。
一群穿着白大褂的军医向她跑来。准确的说是朝着汶川跑。佘莎一家在全国各地医护人员和陌生求助者的帮助下走出阴霾。
2015年,佘莎入职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成为一名肿瘤介入治疗护士。2020年疫情爆发时,她三次志愿帮助湖北,最后被分配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工作——
这家医院是抗疫的第一线,曾经是汶川地震中救治伤员的定点医院。带领舍沙进行抗疫工作的护士长,只是汶川地震中救助伤员的一名志愿者。得知这个巧合后,佘莎表示,善意会在黑暗中继续。
佘莎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负责“预防医院感染”,即预防和控制可能发生的医院感染。她每天跑步、弯腰、下蹲几次,给医疗队驻扎的酒店每个角落消毒,防止医护人员休息期间被感染;当推车等工具都在污染区的时候,她就用人力搬运这种“最笨”的方法,把呼吸机等器械一个个抬进医院。
2020年,佘莎入选中共宣传部、全国妇联联合出版的《一线医务人员抗击疫情英雄人物》,被授予“全国三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红旗手”称号。
回想起2020年的大年三十,舍沙缠着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的领导,吵着要加入湖北的援藏队伍。试问,你真的不怕被传染吗?
佘莎说,哦,我不一样,我是汶川的!
2020年国产电视剧《最美的倒退》中,任敏饰演的护士于丽娜来自汶川,加入湖北的医疗队,报答地震援助。有人说于丽娜的原型是舍沙。/图为舍沙本人新华网。
甘如意,武汉博士
与佘莎一起入选“一线医护人员抗疫英雄谱”的,还有武汉医生甘如意。但她通俗的叫法是“4天3夜骑女”。
甘如意在武汉金口卫生院范湖分院血液科工作。2020年1月中旬,在武汉疫情真正严重之前,甘如意就已经回到荆州老家准备过年了。
疫情的消息让她越来越焦虑。检验科只有三个医生。她早早回家了,剩下的两个同事已经在防疫岗位上十多天了。农历二十九晚上,她对父亲说:“我要回医院了。”
当时武汉已经封城,与之相连的公共交通也停了。她想打车,但是连续问了好几个司机,都不敢靠近武汉。
她决定骑自行车去武汉。从荆州公安县斑竹荡镇杨家码头村到武汉金口卫生院范湖分院285km。预报,需要连续骑18个小时。
实际耗时比预测时间多很多。1月31日,大年初六,她骑了5个小时才到公安县城,却被以疫情防控为由阻止骑上长江大桥前往荆州市区。她把自行车存放在杂货店,走过大桥,然后在荆州扫了一个自行车共享,登上318国道,前往下一站潜江市。
2月2日晚8点,她到达潜江市区时,已经骑了3天126公里,膝盖酸痛,精神疲惫。[/s2/]幸运的是,她在潜江街头遇到了两个交警。后者大吃一惊,第二天安排她坐送血车去武汉。
4月8日,武汉解封。甘如意离家68天后回到荆州,母亲为她做了一桌子菜,说:“你走的时候是冬天,你回来就是春天了。”
上图是工作中的甘如意,下图是她骑的自行车——这辆车现在在武汉金口中山舰防疫馆。/网络
抗压、超越、探索、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善意,是这群96年出生的年轻人所坚守的生活品质。
如果要给他们一个标签,那就是“前沿”。
从1996年到2021年,创刊至今的25年间,《新周刊》也坚持向时代传递这种前沿价值。
新周刊和新锐人物一起成长,一起经历挫折,一起奔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