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一个经常出现在上流社会和富裕家庭语境中的词。
《红与黑》中,因为精通拉丁语,朱利安在市长家里做家教。在《红楼梦》中,贫穷的儒生贾雨村在被介绍给贾府之前是林黛玉的导师。八九十年代,恢复高考催生了巨大的学科指导需求,越来越多的中产家庭开始选择家教。在改革开放带来的消费升级浪潮中,居家家教正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就连新东方和学而思这两家教育龙头企业的创始人,早期都有过家教的经历。
如今,随着国家对教育培训行业整顿力度的加大,监管的收紧,很多课外辅导机构在监管的压力下,要么关停,要么转型。相比之下,教育行业中更边缘、更隐蔽的家庭教育,似乎并没有受到这一波监管的影响。在政策的严控下,教育培训行业的野蛮生长将成为过去。然而,课外辅导的旺盛需求最终需要落实到位。经历了疫情“休眠期”的家庭教育事业能否顺势发展?
如今正值暑假,家教市场比以前更加活跃。在分销微信群中,导师信息中介将收集到的补课需求,按照辅导科目、学生年龄性别、上课价格、授课地址整理成单个“订单”发送到群里。“抢单”后,兼职导师大学生可以直接获得学生家长的联系方式。在美团、58同城等电商平台上。,各种规模的教育培训机构提供的上门辅导课程也堆在货架上。“清北高校毕业生当家教”“海归当高级保姆”等新闻引发社会热议。
根据消费者需求的不同,家教市场可分为学科指导、素质教育、陪伴成长。
学科辅导以提升为目的,也是上面提到的非全日制大学生最活跃的领域。名师一直是家长最喜欢的资源,但是因为公立学校的老师被明令禁止在校外进行有偿授课,迫使更多的家长选择大学生或者培训机构的老师为孩子“另起炉灶”。
教育改革后,中小学新中考、新高考启动,美术、音乐、体育的素质评价结果开始与学生毕业升学直接挂钩。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消费水平的升级,家长们开始将艺术教育、语言培训、体育锻炼等素质教育的消费作为“教育投资”的新选择。篮球家教、钢琴陪练家教、声乐家教、羽毛球家教等素质教育家教开始受到家长的青睐。据媒体报道,今年广州新中考体育推出后,一对一体育家教的课时费可达200-350元不等。
陪读导师更多的是小众和高端的在家上学者。这些家教往往是针对高净值人群,主要服务于幼儿。他们的工作更多的是陪伴,制定学习计划,辅助课外活动等。,而且对学术目标的考核较少,他们的工资通常也很可观。在一线城市,名校毕业的在家上学者月薪起价2万以上。但由于无法积累经验、缺乏职业前景、缺乏对“高级保姆”身份的社会认可等原因,很多在家上学的人并不会长期从事这份工作,而是作为毕业后找正式工作、开拓视野的替代。
除了三类细分之外,目前活跃的家教平台大致可以分为C2B2C和B2B2C两种模式。以前的C2B2C模式辅助老师单独招生,主要包括提供上门辅导服务的教学培训机构,整合辅导信息的中介机构,分散在各大高校BBS论坛、QQ兼职群、豆瓣的信息中间人。此外,还包括红杉住校老师等专门从事家庭学校教育的机构,以及一些提供高级辅导服务的家政服务平台。后者B2B2C模式是辅助教学培训机构招生,典型的有美团、58同城等电商平台。
时光倒流,2014年,家教行业早已乘上了O2O的东风。家长可以通过App找到所在城市合适的家教,既节省了找中介的信息成本,又减少了千里奔波听课的时间成本。老师的教学资质、教学评价在平台上可以一览无余,也解决了传统培训机构信息不透明的问题,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好买卖”。据统计,从2013年到2016年,超过2000家公司涌入家教O2O市场。
当时站在风口浪尖的家教O2O成功吸引了各路资本的目光,各大平台纷纷加入“融资竞赛”。2015年,高图前身“跟谁学”半年内完成1.5亿元融资,轻轻教家获得1亿美元融资用于未来投资,“疯狂老师”9个月内完成5次融资,估值从1000万元跃升至2亿美元。
在资本的加持下,很多平台开始了疯狂补贴老师和消费者的军备竞赛,希望通过价格战在同质化竞争中突围。平台除了通过老师和用户的强力激励来抢人,还会花巨资在地铁、电梯做广告,加强用户的认知度。于是,有人戏称,这种教育O2O的商业模式,与其说是给C,不如说是给VC,用资本铺路,先抓住用户。
但是烧钱大战没多久,各种问题接踵而至。首先,教育消费本身具有低频、客单价高的特点,续购率低、获客成本高是盈利绕不过去的两座大山。平台虽然重金补贴消费者,但在提高用户粘性方面作用不大。对于家长和学生来说,最根本的需求是优秀的老师,但能力强、口碑好的老师大多不担心学生,于是出现了平台老师人数多于学生的情况。
其次,教育本身是非标准化的服务型产品,一百个家庭对教育有一百种个性化需求。而家教O2O的效果不容易量化,可复制性差,很难实现规模化扩张。在慢教育和快资本的冲突下,愿意花时间沉淀用户价值的平台少之又少。一时间,老师刷单、资质造假现象猖獗,消费者对平台的信任度骤然下降,转而选择有品牌的大机构。
此外,家教O2O虽然号称“去中介化”,但本质上是一个撮合平台,提供教育价值的能力较弱,家长和老师不容易依赖平台进而形成品牌认知,平台提取的“中介费”也容易造成跳单问题。虽然“请他教”等平台采取了安排专门经纪人协调订单、安排专人回访用户等措施,但效果并不明显。
总之,最后家教O2O也没能产生一个具有差异化竞争力的巨头,大部分企业在资本遇冷后迅速倒下。2015年下半年,“老师来了”B轮融资失败,资金链断裂,最终倒闭。2019年4月,曾经号称“全中国在线教育都死了,我们会活下去”的“疯狂老师”正式宣布关停。
所有存活下来的企业都经历了转型的阵痛。“选老师无忧”升级为OMO模式,“跟谁学”切换为B2C上课模式,“请他教”转型为托儿服务,“老师你好”转向线上直播和线上1 V 1。去年,曾经坚守在家庭辅导领域的“轻家教”更名为“轻教育”,它已经从“家庭教学”走向“
现在,回到2021年的此时此地,在监管的压力下,课外辅导机构受到了重创。隐蔽角落,家教红火。曾经火爆又迅速沉寂的家教O2O还能重新崛起吗?
从需求端来看,虽然教育部门的各种措施都在阻止“学历论文”的膨胀,但在高考主流选拔制度下,社会共识依然是学历至上,学生的最终追求依然是顺利上学。可以预见,在漫长的教育改革过程中,对教育培训的需求会不断上升,家教可能会在政策束缚和应试需求之间起到缓冲的作用。
美团平台数据显示,消费者很少购买离家较远的线下学习服务,近一半消费者会选择离家3公里以内的机构,大部分消费者会选择生活圈5公里以内的机构。线上到线下的家教,自然有本地化服务的优势。除此之外,课外辅导还可以满足家长对教学质量、孩子陪伴、视力保护等方面的诉求。
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家政服务行业市场调研及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知识型家政市场(家教、育婴师、营养师)增速最快,规模达到2776亿元,其中收入排名第一的家教平均月薪高达9290元。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互联网+课外辅导行业市场调查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 40%-60%的中国城市家庭为孩子请家教。结合此前同一机构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K12教育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数据,家教平台产品渗透率为0.03%。如果按照2亿K12学生计算,一年使用或购买家教平台的人数估计达到600万,虽然不如教育云平台和教育云平台。
从供给端来看,曾经粗放的互联网教育,经过几年的规范发展,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体系,疫情也加速了线上线下混合教育模式的成熟。
在老师层面,家教O2O平台可以承接大量受监管浪潮影响的学生、高校毕业生、中小型教学培训机构的专业老师,在充分竞争的环境下,大量的优质家教当然可以从中脱颖而出。
在技术层面上,家教O2O平台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市场上分散无序的培训信息,与中介机构形成竞争优势。新一代消费者的教育消费决策更依赖在线评价。个体户家教O2O可以建立老师的信用体系。对于刷单导致的欺诈问题,目前美团、大众点评等电商平台已经针对店铺刷单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监控体系和惩罚机制。
此外,在之前的教育O2O浪潮中,家庭家教的教学过程监管基本为零。机构没有办法监督老师的教学过程,更不用说老师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教学要求。早年导师性侵学生的新闻更是令人愤慨。目前,智能手术灯等智能硬件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普及率越来越高的智能硬件可以作为家庭辅导的“眼睛”,解决教学过程监管问题。如今,家庭辅导有望实现过程透明,对教学过程进行监督。
在平台层面,互联网家政O2O平台如“天鹅之家”、“好康之家”等也能为家教O2O在统筹师资资源、移动派遣、智能匹配、自动排班、标准执行、监管等方面提供成熟的经验。
然而,在发展机遇巨大的同时,家教O2O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是规模难以扩大。【/s2/】虽然目前家教市场相当热闹,但考虑到家教费用相对于线上1 v 1、地面课等培训形式仍然较高,长期来看,消费人群仍将以收入水平较高的家庭为主,教育培训本身属于低频消费,没有足够的品类,不容易大范围传播。另外,家教O2O平台要想扩大规模,师资是关键,但如何培养新人、如何建立规范、如何保证教学质量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解决。
二是质量难以控制。纵观目前K12教育的头部品牌,新东方、好未来、精英教育、高思教育等。都不提供一对一的上门辅导服务,可能是教室空设置成本高,培训效率低,机构管控难度大等原因。在传统家教市场,家长主要依靠熟人推荐和名校背书来认定老师。但是,对于拥有大规模教师资源的家教O2O平台,如何解决信息不对称、服务难以标准化的问题?这样的问题还有待探索。
总之,家教O2O的市场潜力虽然巨大,但死海还是一片蓝海,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探索。
两个预测:第一,有一定规模和一对一家教经验的机构,短期内可能向家教业务倾斜,凭借师资优势为一二线城市的家长提供服务,但政府部门也会加大监管力度。
第二,一般的家庭家教与现行的教育政策相违背,从长远来看也不利于教育公平。因此,未来的家教O2O将更加聚焦于小而美的细分领域,[/s2/]主要聚焦于兴趣培养、生活方式塑造、素质教育和高端陪伴。除了拥有师资资源优势的教学培训机构和拥有海量信息资源优势的家教信息中介平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互联网家政公司也会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