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07年6月25日电(中央广播电台记者钱程)每到假期,很多家长都有给孩子“补课”的想法。有些家长觉得孩子成绩不好,想利用这段时间提高。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有余力学习,可以走得更远。也有一些家长,不能因为别的孩子在补课,就把孩子丢下不管。于是,随着暑假的临近,各种兼职家教又忙起来了,尤其是一些名师和一些大学生兼职,受到很多家长的青睐。
张是河北某大学的学生。在此之前,他通过社交软件搜索兼职信息,加入了一个有兼职导师的QQ群。简单沟通后,负责人给他介绍了一份家教兼职。按照要求,张支付了320元代理费。
张告诉记者:“他说先交中介费。如果你不交费,父母的信息就不会给你。中介费是按照河北某中介标准算的,他说多少就多少。"
张某支付中介服务费后,负责人发来退款说明。张觉得这些条款太苛刻,想申请退款,但被负责人拒绝。几次沟通无果后,张被踢出了群。
中介平台发布的兼职信息
记者在社交平台上搜索“兼职家教”这个关键词,出现了很多发布兼职信息的平台。记者进入一个兼职群后,负责人并没有要求记者提供相应的学校证明和身份证明,并要求记者支付一定的中介服务费。
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目前,熟人推荐仍是家教市场的主流方式之一,而微信和QQ群的“接单”交流则是另一种补充。线上线下虽然有很多中介,但普遍比较分散,没有形成大量专注的头部平台。
他提醒想当家教的人或者有需要的学生家庭,尽量选择正规渠道。“比如像本科导师,他找导师(兼职)的途径往往是通过一些网络平台。我们应该理性对待这个虚拟空房间。虚拟空房间可能为大学生节省了一些成本,提供了很多便利,但其中隐藏的一些问题往往被这些孩子忽略了。”
记者了解到,除了在网络平台上自行搜索,大部分学生导师的兼职信息都是由校园社团组织通过社交平台上的聊天群提供给在校学生的,而这些社团组织一般都会选择与正规企业或平台合作,可信度相对较高。
导师提供的指导文件
对于是否聘请家教,家长也给出了不同的态度。有的家长会通过熟人推荐一些名校名师辅导孩子,有的家长喜欢让孩子和大学生交流。
然而,一些家长表示担心。一位家长说:“我总觉得家教有好有坏。关键是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所以我觉得我不会考虑补习。没完没了的辅导班让孩子觉得很累,所以我想让孩子在家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加强锻炼,培养动手能力和他的自学能力。”
对于想做家教的大学生来说,更注重家庭安全和中介平台的信息管理。一位大学生在接受采访时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如果女生一对一进学生家,而不是进家教机构,如果兼职家教的信息是假的,可能就不安全了。"
为此,很多大学也成立了相关的公益组织。某高校公益组织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平时基本都是和正规企业、平台合作,核实包括家教在内的各类兼职信息的真实性,同时提供一定的保护措施。她说:“女生第一次做家教,我们会请一些在校的大一大二学生组成专门的陪护队。在第一次面试之前,我们会要求护送队跟随这些女孩去工作场所。”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分会秘书长陈志文表示,近期家教市场的活跃与今年教育培训行业的整顿有关,一些培训机构的老师进入了家教行业。
陈志文认为,家教市场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家教是一个非标准化的行业,这个行业很难做到质量控制和过程控制。这也涉及到孩子的安全,因为他是在家里进行心理咨询,经常是在单独的房间里。这些都是问题。”
陈志文建议,为了促进家教市场的规范发展,教育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可以设置一定的行业门槛,鼓励从业者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并取得相应证书。高校也可以面向社会,通过继续教育、网络教育等多种形式进行专项培训,为培训后的员工提供相应的证书,提高员工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