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家教兼职大学生app(大学生家教突然喊停?最新公告)

来源:新闻晨报

昨晚,华东师范大学辅导中心发布的一则《关于“双减”政策下整改退款的通知》在网上激起千层浪,阅读量不仅瞬间突破10万+,还席卷了整个朋友圈。

大学生家教是兼职吗?还是营利性的学科指导?一时间,网络上各种声音激烈碰撞:有人认为,大学生选择利用业余时间当家教,不仅仅是通过勤工俭学补贴生活费,更是大学生第一次步入社会的一种体验;还有人认为,大学生补习大多涉及学科内容,与“双减”政策相悖,应该停止。



别再按纪律家教了,

艺术、体育等辅导会继续

“华东师范大学本科导师要停了?”即使是很多看了华东师范大学家教中心这份公告的家长,也还是一头雾水。“我请了音乐系的学生给孩子辅导钢琴,却教不了?”“我邀请了大学生和我一起玩,为什么不呢?”

华东师范大学辅导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对此解释,“我们已经停止了学科辅导,对于体育、美术等专项辅导,以及专项心理咨询、陪练等,我们将继续开展相关业务。”针对游艺的市场需求,我们的服务只针对二年级以下的儿童。"工作人员解释道,"如果有家长陪读的需求,要求大学生进行学科辅导,大学生可以拒绝,因为陪读和学科辅导的价格有一定差距,也存在违规行为。"

据了解,家长如果想在华东师范大学的辅导中心找本科生导师,需要缴纳一年200元的服务费,以便在一年内多次在系统上发布相关辅导需求。“因为有的家长就是想找学科辅导,接下来的半年都满足不了他们的诉求。”工作人员解释,“我们会尽快出台相应的服务退款政策。”

目前华东师范大学的导师制也已经暂停。工作人员表示,系统正在维护升级中,需要整理删除一些家长在此之前发布的学科辅导需求信息。以后开放后,对于家长发出的辅导需求,工作人员也会在后台进行严格审核。



随着华东师大家教中心叫停学科家教,上海其他高校的大学生勤工俭学家教服务会受到影响吗?

上海师范大学补习中心值班工作人员表示,学校的操作模式主要是记录家长来电的诉求和联系方式,然后发布给相应的兼职学生,由家长和学生互相协商价格,提供上门服务。至于小学和初中的学科辅导,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没有接到停止相关业务的通知,并给出了小学一小时学科辅导80-100元,初中100元的指导价。

其实上海还有很多其他大学生的群体在做家教。虽然没有官方的学校渠道来协调家长的需求,但大学生还是可以从学校bbs、学生兼职微信群等获取相关信息。面对家教领域对学科化辅导的“顶流”需求,很多大学生都表示,想做,是有办法的。

本科导师是否在监管之下?

家长反应空白...

“以后学科导师不会补吗?”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的刘同学(音译)对辅导中心的通知感到震惊。“这个暑假我没回家,就找了个家教做兼职。我给七年级的同学补数学,一周大概五六次,每次2小时,每小时100元。”算下来,刘同学一个月能挣4000-5000元。“我身边有很多同学做家教只是为了补贴生活费。很多做家教的人都可以向家里要钱。”

但从华东师范大学导师发布的公告的原标题来看,其实是一份“整改”公告。事实上,无论是家长还是大学生,在喊停这种学科指导的时候,都感觉到了意料之外。

因为就在一个月前,家教中心还宣布提高了各种家教的标准。小学课内课外辅导价格在75元-100元一小时,初中课内课外辅导价格在85元-165元一小时。



据了解,成立于1995年的华东师范大学导师中心,是上海最早设立导师中心的高校之一。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工作和学习的方式,通过搭建一个连接家长和高校老师的平台,为不同年级的学生提供一对一的线下辅导。

很多大学生都在为学科家教发愁,因为在他们眼里,学科家教绝对稳稳占据着家教领域的头把交椅。刘同学无奈地说,“以后我们勤工俭学的机会会大大减少,因为在家教中心的体系里,大部分家长的诉求都是学科辅导。虽然有体育,美术,陪读,但是很少。"

和一样,傅(音译)也选择在这个暑假勤工俭学做家教。“我觉得大学生挣生活费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做家教。虽然学校有各种考勤岗位,但毕竟有限。如果我们本来想做家教,就在家教中心系统申请。一般半天左右,父母就会取得联系。”

事实上,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期间都做过家教。这波学科补习甚至引发了很多成年人的回忆。85后的唐先生说,“我的第一份工资是大学里做家教得来的,从此实现了自立,独立生活。现在停止学科补习,可能对那些家庭条件一般但成绩优秀的学生影响最大。”

80、90后毕业生,现在转型升级为家长。他们有的从孩子幼儿园就请了华东师范大学的本科导师,张女士的孩子从一年级就请了一个大学生辅导功课。张女士告诉记者:“我和老公都是工作忙。到家的时候基本都是七八点。请一个大学生帮助我们做作业,并捡起丢失的物品。一天两小时的价格并不比外面的晚班贵。这个要求是不是一个补充问题?学科辅导的边界怎么划定?”

诚然,在“双减”的大背景下,停掉学科本科导师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像大学补习中心这样的机构,是否包含在“双减”政策中明确指出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校外培训机构”中?对此,能否及时出台配套的地方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

面对本科导师叫停,不少家长表示,“勤工俭学可以帮助大学生解决经济困难,成本不高。而且双减政策是周末和节假日禁止学科补习的时间,所以平日里,本科家教不应该一刀切。”

摆脱唯学历唯名校论

真的能减负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如果停止正规渠道,可能会产生更多问题,如学生非法私教和家庭非法私教,双方的权利很难得到保障。“以前学校也发出警告,让学生去做家教,去学校勤工俭学中心。现在没有这个中介平台,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治理家庭私教的问题,就会产生更多的问题。”熊丙奇说。

事实上,虽然禁止校外学科培训机构在节假日、周末、寒暑假进行学科培训,但如果出现培训向别墅、家庭转移的趋势,如何监管就成为必须直面的问题。否则,学生的学业负担不会减轻,家长的培养负担会增加,教育焦虑反而会加剧。

对于地下或者家庭内部的培训,熊丙奇表示,从目前的监管手段来看,监管部门最多只能管住三个方面:一是在职教师进行有偿家教,需要根据举报进行查处;二是培训师在小区租房,进行无资质培训,也需要根据举报进行查处;三是清理发布导师信息的网络信息和APP,不允许有组织的导师。

熊丙奇认为,培训师在社区租房培训,家长请本科导师等,理论上是可以管理的。只要居民举报,监管部门调查培训事实,就可以依法处理。但是有一种家教可能很难管理,就是家庭通过家政公司聘请高端的住家保姆,由住家保姆辅导孩子学习。这种以保姆名义提供学科辅导的做法应该如何监管?“可以取消家政行业吗?或者要求你从事家政,学历一定低于本科?”

家教兼职大学生app

“如果取缔就能减负,那想减负就太简单了。”在熊丙奇看来,减轻负担更需要的是指导。如果不改革我国的教育评价体系,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家长的培训需求,就无法真正遏制家长的培训需求。对此,熊丙奇建议,一方面,学校和社区应履行更多的教育职责,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课后服务、周末服务和假期托管服务;另一方面,要推进教育评价和人才评价改革,打破单一分数评价体系,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打破唯学历论、唯名校论,为学生打造多元人才。否则,在竞争和功利的教育现实中,教育的“内卷化”趋势将难以遏制,学生的学业负担也难以真正减轻。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