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品会是正品吗化妆品(唯品会,真的有“品”吗?)

荒诞剧第一部:


有个小伙子在唯品会花了106元买了一条裤子。





第二天,裤子收到了,快件包也托运了。里面有货物袋,包裹完好无损。他开心的试了试新裤子,还挺合适的!


作为一个酷酷的男生,手口袋肯定是凹的。不凹也没关系。我手一伸进口袋,就从里面掏出了两张身份证和一本驾驶证!





这种买赠活动,小伙子买裤子的时候没听说过。好心的小伙子决定去问客服,于是客服说,我给你50块钱。


小伙子说,不是钱的问题。


客服说,我给你100元...





但是100块钱怎么了明明是6个品牌的保障,8个检查都没能打脸!


荒诞派戏剧第二部:


5月28日唯品会被罚款。


原因是唯品会的关联公司广州唯品会零售有限公司涉嫌销售不合格的女士大衣。


被广州市天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结果没收违法所得,罚款1008.8元。

唯品会是正品吗


对于唯品会来说,也就一千块钱。不疼不痒,付钱就好!


结果6月7日,这件事被爆了。


从当日开盘价23.43美元/股,最低暴跌11.42%,最终收于21.55美元/股,市值下跌1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83亿元。





但不是1000元或者83亿元左右。讲的是100%正品唯品会当面卖假货的承诺!


唯品会打脸


唯品会从进入大众视野的那一天起,就标榜100%正品。但是,假货被处罚也不是一次两次了。网络时代就是这么神奇,消费者的每一次伤害都会被网络无情地记录下来。





在黑猫的投诉中,关于唯品会的关键词多达15000个,其中大部分是“卖假货”、“拒绝发货”。对于贴着“正品特卖”标签的唯品会来说,频繁的负面新闻消磨了用户的信任。


还有前面的第一个例子,这也是唯品会特点的问题之一。唯品会对找到的商品做任何检查和处理工作吗,还是退货不做检查和处理就发给下一个买家?


唯品会一直声称拥有六大品牌保障,其中唯品会声称坚持全检和抽检。具体来说,唯品会的所有合作品牌,在销售前都会经过五款产品中的三款检验。此外,引入第三方质检机构,对平台上的产品进行滚动抽查。


从很多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和反馈来看,唯品会的实际情况与其标榜的很多标准是相悖的。





唯品会怎么了?


财报显示,唯品会一季度实现营收284亿元,同比增长51.1%,毛利56亿元,同比增长54.7%,净利润15.48亿元,同比增长126%,实现34个季度盈利。





乍一看,这个数据真的很美。


但看似上涨的收入,实际上已经进入疲软期。2016年至2020年,其营收增速分别为40.8%、28.84%、15.93%、10.02%和9.5%。


甚至在增长逐渐下滑的背后,在第一季度4580万活跃用户同比增长54%的背后。都是靠高昂的营销费用支撑的。


现在不管你在演什么样的电视剧,网络综艺,电视综艺,唯品会永远无处不在。2019年“一切都好”的小剧场,陈瑶天天说“天天有七折”。接下来的几年,是汤药无处不在的变化。2020年,无非三十,二十迷茫/姐姐乘风破浪,老婆浪漫旅行等等。真的,借办公室的人,手脚都数不清。





财报显示,唯品会第一季度营销费用为13亿元,同比增长200%,占当季总净收入的4.6%。


营销费用的增加必然会减少利润,这也是为什么19.7%的平台毛利率低于市场预期的20.5%。


但回过头来看,用高额广告费换来的54%的活跃用户增长,并没有带来同等水平的销售额增长和利润增长。“小熊破玉米”的道理连小孩子都懂,但此时的唯品会似乎并不想懂。


唯品会没“货”了?


唯品会诞生于2008年金融危机,当时全球多个品牌陷入困境,产品卖不出去,货款收不回来,现金流紧张。唯品会抓住这个机会。


同时,唯品会依托与传统电商完全不同的路径,为中国女性消费需求构建特卖模式护城河,成功成为电商行业第三名,站在淘宝和JD.COM之后。但随后品多多的cross 空诞生,让唯品会的第三名坐不了太久。


但实际上,抛开唯品会“特卖”的外衣,其实其商业模式的本质是:帮人清库存,和街头清仓大甩卖是一回事。


但唯品会的特卖模式主要是代销模式。所谓寄售,就是品牌会把自己的库存放在唯品会上,但唯品会只是提供一个平台,并不会购买品牌本身的库存,唯品会也会把没有卖出去的尾货打包退回给品牌。


甚至有人用“品牌方的下水道”来形容唯品会。





即便如此,唯品会仍然是一个远离全面电商的平台,比如品类少,吸引力不足,流量获取成本高,特卖模式可复制性强,这也让唯品会在电商领域一路如履薄冰。


后来唯品会做了很多关于男性消费的产品。数据显示,从2020年至今,唯品会男性用户订单量将同比增长80%。沈亚也表示,“男装、运动户外、3C电子产品等品类带来了男装和运动的指数级增长。”


处于自身商业模式的简化和相对保守的运营模式,唯品会的营收增量基本不会出现在因业务创新而带来的营收扩张中。


他们能做的就是多做广告,吸引更多的客户,然后尽可能的降低成本。当一些别有用心的商家知道你追求的是降低成本,自然会有空的孩子来钻。同时,如果你所谓的“八测”都没用,恐怕没人能帮你!


前唯品会高管李奇曾表示:“唯品会并没有犯什么大错,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唯品会也因为“保守”而错失了很多机会。当它越做越大的时候,就更加不敢试错,这也导致唯品会今天缺乏‘战略深度’,不足空去拓展新的增长点。”


小错误太多就会铸成大错。水滴石穿,积少成多。希望唯品会不要被消费者送到千里之外...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