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做社群运营的东西,往往会陷入这样的误区:社群运营就是每天养号、拉人、发公告、搞福利,很多社群运营人员就是这样做繁琐重复的工作,从而被废除。所以,如何让社群有味道,如何建立一个高度转化的社群?其实是有方法可循的。笔者分享了一个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谈谈如何做好社区工作。
“社区运营是我见过最辛苦的工作。每天都是提号,拉群,发群公告,9.9硬广福利。浪费时间,什么也学不到。我要换工作了,反正我再也不干这个了。”一个同学这样抱怨。
我觉得有很多人都是这样抱怨的。
左联:提高数字,拉群和广告
右:转发,踢,卖东西
横向批量:社区营销
这幅看似玩笑的假对联,也道出了天下社区运营者的委屈与苦闷。一方面是大量重复性、基础性的工作,另一方面还要面对一波又一波的业绩压力。有时候人们就是这样失败的。
如何让社群运营有味道?如何建立一个高度转化的社区?其实是有方法可循的。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如何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做好社区工作。
一、理解社群第一部分,我们来谈谈如何理解社群。
所有接触过社群运营工作的伙伴,如果有一点上进心,愿意多学习,多读书,一定听说过社群的五大要素:相同的兴趣,结构,输出,运营,复制。
然后呢
那就没有然后了。
即使大部分人背熟了这五个要素,仍然无法解决现实中遇到的社群问题。原因是什么?总结是错的还是没用的?
我觉得其实没什么,只是缺乏观察和思考。要了解社群,不仅要看书,还要观察比较自己和别人的社群,然后发现这五行的暗线。
你接触过或观察过什么样的社区?我来说说我的。你可以把我的观察作为参考。前提是要明确这样做的目的,不是列出所有社区,而是分类,细化特征和动作。
以我自己的观察,有四种常见的情况:
第一种
我已经和其他人建立了联系,所以我需要一个载体来帮助我继续和维持我的关系。比如我会有自己的家庭,同学,同事。
这类社群的典型特征是:先有深厚的关系,再有群体,关系深厚,载体单薄。没有这个载体,不会影响我们的关系。
这种社群的核心目的是承接关系。事实上,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深度关系群体并不能视为社群的范畴,因为群体的成员是强相关的,并不直接产生商业价值。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我们主要关注商业社区。
第二种类型
我有一个精神信仰,那就是NBA球员科比·布莱恩特,所以我加入了一个Tik Tok社区来分享科比的曼巴精神。
这类社群的特点是:爱开车,群成员关系浅,载体浅,但内容真实,有共鸣。这种社群的核心目的是寻找认同。这种社群其实有很大的变现机会,但是一定要克制。
第三种
为了学习而加入的社区。比如新媒体写作组,运营传播组。就像现在,很多考生加入考群,考群。
这类社区的明显特点是:目的性强,内容好,管理清晰。加入小组的目的是获取信息和技能。
第四种
还被瑞幸的福利官邀请进福利群,被滴滴推荐引导进拼车群,被淘宝店铺返回秒杀群等等。我把这种小区统称为鱼塘。
这类社群的特点是:福利为诱饵,收获为真,所以活动多,单向交流频率高。当然,加入这个团体的目的也很简单,那就是薅羊毛。
你看,通过观察我进入的社区,我可以很好地定位我们服务的社区。如果我服务于学习社区,我知道我的优势在于两个方面:内容和管理。其实对应的是我们社群五行中的“输出”和“结构”。如果我经营一个鱼塘,我会更关注它的生命周期,保证经营的多样性。
至于最后的文案,其实社群运营的模式贯穿之后,再想想作为中间站如何批量运营。这就涉及到批量社区和中台的关系,工具和人的关系,资源分配的关系等等。
二、打造高转化团队社群运营等于销售吗?
严格来说,这种说法是不恰当的。因为社群运营作为运营的细分,要看具体的业务,放在哪里,需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社区只是一个接触用户的工具。我们应该在理解社区特征的基础上实现我们的商业目标。
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承认,很多商业社区运营是有销售属性的。这是实事求是,不能隐瞒。
原因很简单,因为社区对交易简直太友好了。
所以我们会发现,大部分公司都会把社群营销放在转型过程中。当然,大部分的新增链接、留存和推广链接也使用社区工具,但最终目的是为了方便转化。既然“转型”是社群运营的必然命运,那就要研究如何让社群变得有味道,变得高度转型。在这里,我想强调一个概念。味道其实有三层意思:
对于这三种意义,我会分别交付一套有针对性的公式来解决“味”的问题。请注意,不是一个,而是一个。
1.有趣又有用
“有趣有用”是用户的感觉,感觉是行动的内在指南。如果用户想采取行动,就要深入用户,了解用户的感受。先公式,再解释。
有趣=干货大众化+形式多样化+人民设计丰满化。这种感觉来自三个方面:一方面是内容,一方面是形式,一方面是人物。
所以,你在化妆品的鱼塘里,不能只扔购买链接,你得解释美白小贴士,而且这个美白小贴士不能扔一堆“5%烟酰胺”之类的官话,你得告诉用户“敷这瓶面霜相当于敷5个美白面膜”。
追求新鲜感是大多数人的本能需求,喜新厌旧也不是什么秘密。所以你分享的东西不能只有一种形式,它必须改变。海报、视频、音频、问答互动、众筹参与等。多做设计,不要让社区只是成为聊天的工具。充实是很重要的,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比人与产品之间的联系更强。
让用户感受到你的真实,你的用心,你的品质,这些都决定了你发送营销信息的那一刻,用户感受到的是“如果没有服务,他知道怎么卖东西”还是“他这么好,推荐什么都不会错”。
2.有效操作
“运营效果”在公司层面其实更重要,但作为社群运营的执行者,一定要有“先让用户满意,再让公司满意”的意识。所以,作为第一步,我们讲了“有趣有用”的公式,这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作为保障,就谈不上接下来的“作战效能”,作战效能就是高转化。
运营=注意力吸引+价值影响+期待氛围+推广转化。请仔细阅读本部分。我给大家分享20个转型技巧,帮助社区伙伴提升转型。注意力吸引是每个转化活动开始时的发令枪。这一策略落地,意味着一场转型行动已经悄然展开。
这将涉及五项技能,它们将一起提供给你:
注意力是行动的伏笔,也就是学会讲故事。有什么故事?说说为了这个产品花了多少人力物力,受了多少委屈。说说这个产品克服了多少困难,遇到了多少困难,设计起来有多少困难不容易,来优化成品。
前一种方法叫“产品故事吸引法”;此外,还可以采用“福利吸引法”,比如先进行一波抽奖,然后说明这个活动的背景,为产品做一个预演。
影响是产品包装。是用户判断“值”和“不值”的原始依据。这时候可能会有合作伙伴问“不是应该先找到用户的需求,然后再满足用户的需求吗?现在怎么能直接估值呢?”其实不然。因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理论也修不好。
洞察和匹配要在产品上线前完成。“价值影响”这一步只需要完成证明即可。证明我的产品能满足你的需求。这一层还向每个人提供了5个提示(以下示例用于说明):
期待氛围是产品转化前的最后陪衬,是突破用户心理防线的关键一步。这一步就像暴风雨前夜晚的暗流,拼命想要得到,却又挣扎着想要得到。营造期待氛围的五个技巧打包发给你:
晋升是检验前几步成绩的时候,也是捅破那层窗户纸的时刻。在社群中转型,总要拿出一些额外的好处,给对方一个“此刻向你购买”的理由。请检查此步骤的5个提示:
3.有价值的
最后说一下员工本身。如上所述,“先满足用户,再满足公司”是作为社区运营者的基本意识。但员工的个人成长也不容忽视。员工的个人成长应该由谁来负责?第一责任人应该是你自己。因为只有你才是成长的最大受益者。第二责任人应该是上级。
大部分人的成长都和上级有直接关系,所以在这里我想说一句诚恳但不一定正确的话——你要学会选择上级。你相信吗?上级也有公式。好上司=技能+培养意愿+职业发展匹配一个好上司一定有比你更好的地方。在这里,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去看待,不要挑毛病,要发现美。
不是什么都比你好,而是能帮你弥补它的不足。当然,你得保证这种能力是后天学习才能达到的,否则就不叫“本事”,叫“天赋”。上级的能力不代表你能学到东西。动作=能力*意志*触发。不要高估自己“偷学”的能力,要知道“偷学容易走火入魔,向老师学习可以事半功倍”。
最后一点是职业发展的匹配,也就是说,你所学的东西必须对你的未来有意义。比如独立思考和深度思考的能力就有意义。比如教你做饭的本事,除非你以后想从事这个行业,否则意义就大打折扣了。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建立在自我成长的基础上。我有三点建议供参考:
如果做到以上三点,仍然没有上升空间空。及时止损是最好的选择。相信有时候“适合”真的比“努力”更重要!这就是本次更新的全部内容。
本文由@运营转学生原创发布。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