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报资深记者李京
微信上的“学习炒股”群其实是诈骗,大学生寒假“兼职”当帮凶,除了团伙还有团伙...一起诈骗案牵出多条电信犯罪链条,两个40多人的电信诈骗“引流”团伙最终落网。
11月9日至10日,这起利用信息网络非法牟利案由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在虹口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
微信群里学习炒股,8人被骗500多万
2021年1月,上海市民徐先生接到一个自称“某证券公司客服人员”的电话。对方邀请他加入证券交易所微信群,说群里有专业的股票分析师。徐先生加入后,按照集团的指导,下载了一款股票投资软件,投入了190多万元。但不久后,提现通道关闭,App无法打开...徐先生报了警。
警方很快锁定了打电话邀请徐先生入群的“客服”小邵,通过微信聊天记录和转账记录,一个运作成熟、利益分配明确、分工明确的多人团伙浮出水面。
从2020年12月到2021年1月,杨在成都租了几个办公室,招了很多人当组长,雇了很多业务员。他的工作是打电话邀请人们组成微信群。
培训结束后,业务员拿着“客户”手机号和组长分发的微信群二维码,用固定的词语,冒充证券公司客服打电话,邀请人进微信群,然后推荐他们加“群助理”微信。微信群满员后,群主让业务员退群,按邀请人数分配报酬,再打电话组成新的群聊。
在两个月的时间里,8名受害者被拉入这些微信群,被骗500多万元。
微信群是“养猪场”,上佳背后有上佳
杨到案后交代,“客户”的手机号是从非法网络渠道购买的,微信群二维码是从之前的“李小姐”处购买的。建起来的微信群会返销给上一家,他们从中提取“中间费”。
不久后,“李小姐”到案。后来,李小姐的最后一个家人熊先生也到案,检察官发现,熊先生的背后,还有他的最后一个家人...
业务员做的只是最基础、最初期的“引流”工作。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组建的微信群,会通过无数个家庭层层卖出,最终成为诈骗分子的“养猪场”。
一月后,杨一伙散伙。当警方锁定一名业务员时,发现他在离开原“团队”后,又加入了张某的“团队”。
结果也锁定了一个同样犯罪模式的团伙。5月13日,上海警方远赴成都,一天之内抓获两个团伙43人。
经审查,张刚以“推荐股票”投资为名,骗取5名被害人90余万元。两个团伙中,43名犯罪嫌疑人各参与建立10余至30余个微信群,非法获利1000元至20万元不等。
寒假非全日制大学生有条件不起诉
这些“业务员”大多是“95后”。由于缺乏法治意识,他们成了诈骗分子的帮凶。虹口区检察院认为,上述两个电信犯罪分流团伙为从事股票投资电信网络诈骗的人员组建通讯群实施诈骗,其行为均触犯刑法,应以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追究其刑事责任,遂提起公诉。
同时,对犯罪嫌疑人小邵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尚笑还不到20岁。他是大一新生,寒假兼职。考虑到他还在接受教育,检察官要求小邵的父母和学校做出后续教育处罚和留校观察。在这个前提下,经过公开审理和审查,他最终决定不起诉。
11月9日至10日,该案在虹口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导报记者从庭审中获悉,目前,法院一审判决,本案被告人犯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主犯杨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张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九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其余业务员分别被判处六个月至一年三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编辑:高文
校对: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