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店潮的冰”[S2/]
2021年跨境电商的大事记之一,一定是关于亚马逊的。今年5月起,美国亚马逊根据《卖家行为准则》等格式条款,对整个平台进行了整顿,一夜之间冻结、屏蔽了中国商家的多家店铺和账户。据统计,包括一些大型卖家在内的约600个中国品牌和3000个账户在此次行动中被关闭,超过5万家商家受到亚马逊打击行动的负面影响,导致行业损失超过1000亿元。
对此,亚马逊全球副总裁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被提醒和警告后,部分商家仍存在“刷单”、“操纵评论”甚至伪造身份、销售非法商品等问题,因此平台最终决定终止与此类卖家的合作关系。
入驻电商平台是很多卖家发展海外业务的首选。成熟的平台可以提供支付、宣传、税务等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电子商务小白在店铺管理上的应用。但为了提高产品在平台上的知名度,刷好评误导消费者的现象似乎成了默认的方式。显然,这种不公平、不规范的做法会让店铺处于潜在的危险之中。近年来,类似亚马逊平台的关店事件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平台风控一直是跨境电商行业最大的痛点之一。国际主流电商平台会对店铺进行实时监管和监督,违规经营的店铺关闭率大多在8%~10%。随着行业与平台之间规则、标准、监管手段的不断完善,可以预见,电商平台的管理正在加强。今年亚马逊对平台账号的封禁率达到35%,为五年来最高,影响力不言而喻。
在平台层面,出口跨境行业中,不仅有全球速卖通、易贝、亚马逊等老牌电商占据市场主导地位,还有敦煌网、兰亭集势等品牌瓜分众多细分市场,平台之间的竞争也在不断升级,无论是从促进卖家入驻的角度,还是从适应时代和行业规律的角度,对平台业态改进和创新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
在业务层面,很多卖家,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开始重新思考平台上的生存法则。贪图快速发展已经不是最好的生存方式。在跨境电商的广泛发展下,很多卖家都很清楚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多平台布局,独立站成为很多卖家的新选择。
“独立车站”火灾
独立站,顾名思义,就是有独立域名的网站。卖家建立自己的产品网站,自主推广营销。在平台政策收紧的今天,独立站模式似乎是更安全的选择。
受亚马逊事件影响,作为跨境电商第一大市,深圳政府出台了独立跨境电商站补贴政策,单个项目最高奖励300万元,鼓励企业转型,共担平台倒闭风险。随着跨境快递业务趋势突出和政策支持,未来,出口企业在跨境电子商务方面的发展将逐步走向“去中介化”、“线上化”、“订单碎片化”,建立独立的跨境电商站将是我国外贸出口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必然选择。
Shein自建平台模式的成功,也让卖家看到了更多独立站的可能性。卖家更注重群内独立站模式。资本浪潮也在加速向独立站靠拢。一些品牌在一年内获得了超过6亿美元的投资,甚至张一鸣也开始布局跨境电商。还没知道项目名称,就已经拿到了3000万美元天使轮融资的疯狂。独立站不再是简单的热态,而是沸腾态。对于有自己品牌的工厂,有自主研发的卖家,可以用独立站来长远发展。
相对于平台上的店铺,自建网站只是为自己的产品服务,后者在数据统计、后台监控、用户数据等方面的处理时间会更快更全面,并且只归品牌自己所有,实现了管理自由,降低了成本,但也意味着物流、客服、引流工作量的增加。出了平台,对于想要在独立站上站稳脚跟的卖家来说,打造爆款和二次复购是业务转型成功的重点和难点。在未来,用户的忠诚度只能由质量和品质来决定。
正如有业内人士感叹的,“独立站模式或者跨境电商其实已经到了第三个阶段,就是真正合规做生意,走品牌路线,注重消费者用户体验。”
深耕细作才能生根开花[/s2/]
只有找到正确的路,才能坚持走下去,走得更远。
针对亚马逊事件,戴也提到,平台在店铺监管过程中,发现中国卖家在使用短期促销工具方面非常积极,但在长期品牌建设和品牌建设方面的投入和决心还是比较欠缺。目前,在电商平台政策趋紧、监管趋严、独立网站建设持续火热的形势下,跨境电商面临的变革、创新、挑战、洗牌越来越近。相比投机取巧,踏实肯干的跨境电商创业者迎来了一个发展契机。
跨境出口电商行业正在慢慢从野蛮生长转向精耕细作。宣传推广是新手起步的“妙招”,但要成功还是需要更加脚踏实地。广告、流量、账号、运营这些有形的推广固然重要,但产品选择、服务、口碑这些无形的力量才是坚实的电商发展的保障。成熟的卖家或有长远眼光的商家更专注于品牌创新、品质提升、产品把控、产品价值发挥和产品开发,既能获得客户的信任,又能打造自己的品牌效应,维持复购率,从而随着品牌沉淀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这是商家无论面对哪个国家,哪个平台,共同的生存法则。
只有暴风雨过后,我们才能再次看到彩虹。跨境业务市场值得反思和整顿。未来的电商,诚实,诚实,守信,只为遇见更好的产品,行业,社会。
(文字/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