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怎么评价快递员(在拼多多上买特斯拉的外卖小哥告诉了我们什么?)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孙兵|北京报道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特斯拉大战拼多多的戏码已经上演了好几集,势头远未达到高潮。不仅拼多多和特斯拉轮番“互撕”,特斯拉还鼓动用户起诉拼多多,并提供法律援助,而“躺枪”的快递小哥则表示要起诉特斯拉...

特斯拉赚钱,拼多多赚流量,快递变便宜...你为什么打架?好像不是商业逻辑。而且不止于此。特斯拉vs拼多多,你站在谁的立场?很快就变成了社交媒体上的“人民战争”:有人说特斯拉太嚣张,那些不容易赚钱的“小镇青年”不配买一辆特斯拉,因为他们贪小便宜?还说五环外的品多多老是热,想靠特斯拉养自己。难怪调性高的特斯拉“不喜欢”...

然而,很多人似乎在特斯拉和拼多多的互撕中嗅到了一股熟悉的味道:奢侈品牌也已经“嫌弃”电商平台,线下商家也对美团爱恨交加的评论,变身货主播的明星也被嘲讽“掉价”...特斯拉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急于摆脱品多多的大牌。

面对“拼多多”及其所代表的庞大用户圈子,“特斯拉”做不好可能会很麻烦。

外卖小哥在拼多多卖特斯拉,“三赢”变成混战?

事件本身其实并不复杂。

一个武汉快递小哥是马斯克的粉丝。他工作十年的梦想是买一辆特斯拉。但是,一年交付6万单,他赚钱也不容易。于是,今年7月,他参加了品多多E车旗舰店组织的“万人团购”活动,非常幸运地成为五名成功购买者之一。他用25.18万元就能买到一辆“100亿补贴”的特斯拉Model 3,比官方售价便宜了4万元,其中国家补贴2万元,拼多多和易车补贴2万元。

拼多多怎么评价

然而,支付补贴的拼多多何仪并没有为买车买单。超过3万名用户参与了这次“万人团购”。对于这样的曝光率和流量,不得不说补贴花得值。当然,特斯拉也赚到了。它收到了汽车的全部货款,并一下子卖出了五辆汽车。

然而,这个看似“双赢”的事件自从在拼多多发布消息后,就陷入了混战:特斯拉首先声明与拼多多没有合作,消费者之间因团购活动产生的任何纠纷,特斯拉都不会负责,特斯拉中国高管也在微博中提醒用户:不要上当。

品多多后来说:“车是真的,补贴也是真的”。而且,一个在拼多多抢购成功的上海用户已经成功提车,而另一个武汉车主却遇到了麻烦。

特斯拉发现了这位武汉用户订单中的“异常”(联系方式中有买车的联系方式),并以此为证据,认定其属于官方禁止的“转售”行为,于是关闭了其订单,取消了用户再次下单买车的资格。特斯拉还建议用户起诉拼多多,并提供法律援助。

拼多多何仪购车平台表示,只是代为下单和支付补贴,自始至终都是用户自己买车用车,并没有转售。随后,拼多多何仪购买了一辆汽车,并以其家庭账户帮助武汉用户成功提车。这让武汉快递的小哥觉得自己被区别对待了,说要起诉特斯拉,“比较真实”。

特斯拉,拼多多,还是快递?

“无论是拼多多坚持特斯拉的热情,还是特斯拉拒绝与拼多多合作,背后都有商业逻辑和相应的公司意图。”北京大学市场与网络经济研究中心陈研究员对《中国经济周刊》分析。

拼多多想卖特斯拉,特斯拉就是不让卖,而且“嫌弃”它降低品牌调性,多半是在媒体和大众的语境下炒作。从最根本的分析,特斯拉还是担心第三方平台拼多多对其销售渠道进行干预后,会冲击其原有的价格体系,尤其是对市场定价权和用户数据的最大化获取。

特斯拉一直坚持“直营”模式,强调特斯拉官网是特斯拉新车的唯一正规购买渠道。陈表示,“直营”模式对特斯拉有很多好处,比如更低的渠道成本,增加的利润,对用户数据的完全掌控,更大的品牌溢价,更有助于保持品牌的“调性”。

事实上,特斯拉无视电商平台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天猫也遭遇了断然拒绝。可以说,对于直营模式,特斯拉一直是强硬而固执的。

对于拼多多,陈分析,热脸掏钱买特斯拉也是出于无奈。品多多从五环外的下沉市场起家,但其最新财报显示,成立仅5年,品多多的活跃买家数量已逼近7亿,远超JD.COM。所以,通过“农村包围城市”回到一二线城市,是这个新的“电商老二”必须完成的目标。但是,即使真金白银的补贴可以用来吸引品牌商家和用户,也不容易突破现有的格局。所以拼多多的策略是“使劲擦”甚至“先行动后行动”。

但在这个“系列”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角色,那就是“躺枪”的快递小哥。大公司“打架”自有原因,但消费者惹谁了?“对于每个人来说,只要他的购买和消费行为是合法的,我们就不能指责他们。任何人都可以拥有特斯拉,只要他买得起,也愿意买。”陈对说:

而用户在拼多多和拼多多,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吗?

陈表示,特斯拉的“拒绝”行为一经媒体报道,立即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对于这一事件,网友的态度出现了非常明显的撕裂。这个所谓的“人民战争”,更多的是因为这个事件发生的时间有些敏感,人物有些对立。他不想过多评论谁对谁错,但从这个案例中总结出一些启示还是很有意义的。

事实上,在特斯拉之前,凯迪拉克等汽车品牌就与拼多多有着“爱恨交加”的关系。今年5月,拼多多以5.5折的价格推出首批30款SAIC自主品牌车型,包括凯迪拉克XT5豪华版、大众途观和大众途观。每辆公务用车最低直接补贴10万元以上,最高可优惠15万元以上。

但对于品多多的这一事件,凯迪拉克高管直言:“翻新车,假货。请经销商和消费者注意防伪。”然而,这并没有阻止消费者的热烈追捧。活动开展后,5辆凯迪拉克轿车、5辆大众途观轿车、20辆大众途牛轿车被“秒光”。来自拼多多的数据显示,活动当天,上述车型累计售出380余辆。另一方面,从5月1日到5月20日,拼多多平台产生了3600多辆车订单。

剧情随后反转。凯迪拉克贴出声明称,上海消费者可以购买“XT5五五折”的产品,并感谢拼多多的选择。

早在2019年,拼多多还创下了18秒卖出400辆五菱洪光汽车、1分钟卖出387辆奇瑞汽车的纪录。2019年拼多多“66拼车节”期间,70小时内,拼多多平台累计用车订单达到9463单,GMV突破800万元。

但特斯拉就应该这么“正义”。当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不愁卖”。而且产能一直是特斯拉最大的掣肘。自营渠道全部断货。当然,我不在乎拼多多的人气和流量。

凯迪拉克的态度“反转”,显然来自于拼多多平台上的流量和销量诱惑。尤其是面对一二线城市逐渐饱和的市场需求,能够触达新兴市场用户的渠道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几乎没有悬念。

在商业逻辑里,有永远的朋友和敌人,特斯拉和拼多多必然会有新的。

编辑:姚坤

(版权归《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摘抄、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