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这是梁曼琳说得最多的话。这位原籍深圳的全国政协委员,现任香港深圳社团联合会常任会长。宝玉道:“小草有多少情,赏你三缕春光。”"和在座的乡亲们一样,没有祖国怀抱的温暖和乡亲们的大力支持,我是走不出任何地方的。2013年3月31日,梁曼琳在主题为“同心同德传递火炬”的香港深圳社团联会第四届成立典礼上发表了上任后的首次演讲。他的成长经历伴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发展。
年轻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全国政协委员梁曼琳。很荣幸能把深港两地工商业者的声音传递到两会上。我的NPC和CPPCC号码是19。19年前,我创办的深圳第一家综合性商业物流公司华南城正式成立。在此之前,我有30年的创业经历。
我出生在深圳宝安县(现光明区)。20世纪60年代初,我和家人经常挨饿。6岁那年,父母在香港流浪,另谋生路,留下我和奶奶两个人。后来父母把工资寄回来了,我的生活渐渐有了起色。当时我想香港一定是花生之乡。
1972年,16岁的我也来到了香港。高楼林立,霓虹灯闪烁,我仿佛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然而,父母家的局促简陋让我大吃一惊。我现在才知道,我父母很节俭,会多寄钱回来。当时我立下誓言,我要有所作为,让我爱的人过上好日子。很快,我找到了一份在洋服店当学徒的工作,一周工作七天,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两年后,在老板的建议下,我们决定合伙开办一家服装加工厂。
加工厂建立之初,工厂没有经验,没有资金……没有订单可接,每天只能早出晚归,寻找商机。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服装裁剪厂的经理,促成了我人生中的第一笔订单。但由于工人的职业经验和本人的管理经验不足,这份订单不仅没有达标,还被对方要求赔偿。但是工厂不仅返工重做,还会给优惠价。秉承“以诚为信”的理念,一次又一次赢得了对方的信任,成为其长期的合作伙伴。创业初期,为了节约成本,大大小小的活都是我们自己干。
1983年,随着春风内地的改革开放,我决定回深圳建厂。从那以后,我创办的服装厂在深圳投资超过12亿元,建了10多个工厂,工人超过1万人。我们在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都设有办事处,并在菲律宾设厂。我创办的公司已经成为香港四大丝绸服装厂之一,我也成为了别人口中的“服装大王”。
随着香港服装业的没落,我决定转行,专注于深圳。随着珠三角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原材料市场需求巨大,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贸易日益频繁,对贸易物流的需求也很大。我觉得在深圳建立商贸物流中心肯定是有前途的。当时恰逢中国入世,珠三角地区成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转移生产的首选。深圳作为改革开放新城,背后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于是2003年,华南城成立。华南城项目总规划面积100多万平方米,总规划建筑面积220多万平方米。短短几年间,高楼大厦在深圳贫瘠的郊区拔地而起。
开业之初,华南城9空10号房,当时全国没有类似的商业体,我们也没有之前的路可以参考。为了吸引商业客户,我抛出了“商业居民2年免租,9年8%年回报”的橄榄枝。此外,我还为商家提供免费餐饮、营销、会展营销等“一站式”商务服务。“种下梧桐树,引来凤凰。”在伙伴们的精心经营下,华南城很快变成了一座繁华的城市。
纺织品、服装、皮革制品、电子产品...现在华南城什么都有,已经从一个工业原材料中心转变为集展示、交易、仓储、配送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商贸物流平台。此后,华南城陆续进驻南宁、Xi安等8个城市,取得丰硕成果。华南城为当地贡献了上亿元的税收,创造了数十万个就业机会,自身也为城市经济发展增添了动力。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我一直希望和家乡一起成长。这些年来,我一直关注着深圳的发展和进步,也提出了一些建议。2021年,我提交了《关于加快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区科学集聚展示的建议》和《关于把握粤港澳大湾区时代机遇,促进“一区一核”同频发展的建议》两个提案,得到了广东省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这让我感到非常荣幸和激动。今后,我将继续在两会上为深港两地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如果我每天多一个小时,我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深港两地社区活动的组织上。深港两地相互依存,社团组织是加深港人对祖国了解、促进两地合作的重要平台。从2014年开始,华南城每年邀请5000名内地和香港电子商务专业的大学生进行深度创业交流,以深圳华南城为窗口,帮助香港学生走进内地,了解国情,促进民心融合。
我将继续深化深港青年的合作与交流。爱国主义的接力很重要。年轻人是社会的接班人,我们需要更多的关心和引导。我们应该潜移默化地宣扬和影响他们,使他们成长为建设繁荣香港的中坚力量。为此,中华全国总工会每年都组织许多外联、联络和培训活动,以配合深港之间的新一代交流。
梁曼林
“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潜力不可估量,深港两地将迎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两地要深化互动交流,利用差异化优势,优势互补,实现共赢。”梁曼琳对大湾区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谈及最近香港的疫情,梁曼琳说,“香港一定要‘做对’!”有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香港一定能够战胜疫情。“携手走向未来,香港的前景将更加光明!”
策划:岳洋沈秋阳
记者:沈秋阳惠心怡(实习)隋平生(通讯员)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建设性新闻学工作坊
联合生产
来源: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