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吕东]
正在大举扩产争夺iPhone代工订单的Luxshare突然失去了苹果的青睐?
2月21日,台湾媒体《经济日报》报道称,Luxshare尚未获得苹果下一代智能手机的试产订单,这意味着去年曾为苹果代工Pro机型的Luxshare今年可能无法代工iPhone 14高端系列。如果传闻属实,无疑将对电信精准争夺苹果订单的目标造成打击。
受此消息影响,2月21日Luxshare跌幅超过2%,最终收盘下跌1.5%,市值3034亿元。
在过去的几年里,苹果的订单一直是Luxshare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然而,随着智能手机市场趋于饱和,与苹果捆绑过深已经成为李勋不可忽视的风险。因此,为了撑起千亿市值,李勋必须让业务布局更加多元化,同时精准布局下一个风口。
新能源汽车也因此成为了Luxshare的最佳选择。日前,该公司宣布,Luxshare计划与奇瑞新能源组建一家合资公司,专门从事新能源汽车的R&D和制造。
然而,Luxshare董事长王来春透露,该公司并没有自己制造整车,而是与奇瑞新能源合作,“为别人制造好车”。苹果进军造车的传闻不断,Luxshare此举是否是为苹果汽车的后续代工和零部件供应做准备,也让市场心存幻想。
Luxshare董事长王来春(后来)陪同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参观工厂。
被传无缘新一代高端苹果
2月21日,台湾省《经济日报》报道称,苹果新一代智能手机iPhone 14近日进入试产阶段,但中国大陆企业Luxshare尚未获得新产品试产和量产服务的NPI。会错失代工销量最好、单价高、利润高的高端iPhone 14系列。今年可能只能拿到基本的iPhone 14订单,成为第二家供应商。
观察者。com就此事致电Luxshare董秘办,但电话无人接听。
台湾媒体报道截图
岛内人士解释,每年2月中下旬,苹果一般会向代工厂下达新手机产品的试销订单,即苹果会向代工厂介绍今年新品的计划,然后代工厂会准备物料清单(BOM)和合适的生产测试机器,还必须建立质量监控流程。
开始试生产后,代工厂要收集数据,纠正异常,评估生产过程和需要改进的项目,评估试生产的产品是否符合标准。试产中需要改进的项目通过验证后,就可以开始后续的量产了,所以NPI被视为接单进入量产的前期。
台湾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Luxshare仍未拿到苹果的NPI,这意味着该公司无法代工高端iPhone 14,只能作为第二供应商代工基本款。这种情况也代表了Luxshare的竞争对手富士康,将扭转李勋抢高端iPhone订单的局面。
据日经亚洲等外媒报道,Luxshare在2021年获得了约3%的iPhone 13系列代工订单,首次获得了高端iPhone 13 Pro的代工订单。相比之下,富士康去年获得了约75%的iPhone 13代工订单,更高端的iPhone 13 Pro Max由富士康独家代工。
Luxshare正在积极扩大生产,与中国台湾省的代工厂争夺苹果订单。
2021年12月,日经亚洲报道称,Luxshare正在江苏昆山建设28.5万平方米的大型生产基地,占地面积相当于40个足球场,总投资110亿元,最终将拥有39条生产线。该公司的目标是在苹果的支持下,打破富士康和和硕在iPhone代工领域长达十年的垄断。
来源:日经亚洲评论
2021年10月下旬,Luxshare与昆山市政府举行了新生产基地的奠基仪式,数千名工人正在加快工厂的建设。日本媒体援引的政府文件显示,Luxshare将在2022年年中左右完成新生产线的第一阶段。当时,Luxshare的创始人兼董事长王来春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表示,多亏了昆山市政府的帮助,公司才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关键批准。
知情人士称,在新工厂的帮助下,Luxshare将努力将其iPhone的OEM份额从2021年的约650万部大幅提高至2022年的1200万至1500万部。目前,Luxshare在昆山的另一家工厂代工iPhone,该工厂于2020年夏天从台湾企业纬创资通收购。此次收购也宣布Luxshare正式成为首家大陆iPhone代工厂商。
日本媒体评论称,Luxshare新项目的巨大规模不仅反映了该公司对未来的“雄心”,也表明苹果对中国供应商的依赖越来越大。从长远来看,这一趋势可能会重塑全球技术供应链。另一位苹果供应商的高管表示,虽然2021年是Luxshare独立制造新iPhone的第一年,但该公司的组装能力不容小觑。
“包括Luxshare在内的许多中国制造企业不仅可以提供更低的价格,而且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可以快速调整以满足苹果的要求,这一点得到了苹果CEO的高度重视。”海通证券高级技术分析师Jeff Pu指出,Luxshare和文泰科技等中国企业长期服务于小米、OPPO和vivo等国内智能手机制造商,现在它们需要扩大市场份额,寻求新的增长机会,包括切入苹果的供应链。但他也表示,富士康在产能和运营管理方面仍然是苹果供应链的领导者,一直是苹果新产品的关键合作伙伴。
手机市场饱和,挤入新能源汽车赛道。
成立于2004年的Luxshare与富士康有着很深的渊源。该公司董事长王来春是富士康内陆工厂的第一批工人。成立之初,Luxshare的主要业务是生产和销售连接器。2012年后,Luxshare开始进入苹果的供应链,逐渐拿下AirPods代工订单。作为苹果供应链的龙头企业,Luxshare一度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最高市值超过4000亿元,但最新市值已降至3000亿元左右。
Luxshare连接器产品来源:公司官网
涨跌之间,是资本市场与精准的未来想象之间的预测空。此前,在为苹果代工的帮助下,Luxshare的业绩一路攀升,但随着与苹果的绑定越来越深,公司需要面对的风险也变得更加集中。这一次有消息称其错过了高端iPhone订单,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2020年以来,Luxshare的营收增速和自产净利润增速均大幅下滑。财报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Luxshare营收329亿元,同比增长42.42%,环比增长21.40%。但其净利润仅为16亿元,同比下滑25.28%,环比下滑8.01%。
Luxshare财经数据来源:wind
虽然李勋已经成功进入iPhone代工阵营,但要想争夺龙头富士康的订单,并不是那么容易。去年日媒提到苹果每年出货约2亿部iPhones,其中富士康代工近六成,和硕代工约三成。所以,为了支撑另一个千亿神话,Luxshare的故事不应该局限在电子领域。风头正劲的新能源汽车无疑是这块令人垂涎的蛋糕。
2月11日,Luxshare宣布计划与奇瑞新能源组建合资公司,专门从事R&D和新能源汽车制造。其中,李勋拟认购5亿元持有合作子公司注册资本的30%,奇瑞新能源认购11.67亿元持有注册资本的70%股权;双方的合作是排他性的,即奇瑞集团不能与其他汽车整车厂企业进行整车厂业务合作,但可以独立进行整车厂业务或与汽车品牌企业进行整车厂业务合作。
与此同时,Luxshare控股股东李勋有限公司准备斥资100亿元收购奇瑞控股等“奇瑞系”公司股权,即100.54亿元从奇瑞控股第一大股东青岛五道口收购奇瑞控股19.88%股份、奇瑞控股7.87%股份、奇瑞新能源6.24%股份。
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饱和,手机OEM厂商正在寻找新的机会,汽车的电动化将给OEM厂商带来新的可能性。很多苹果代工都在布局新能源汽车,比如富士康押宝代工,文泰科技进军汽车半导体,所以李勋涉足汽车业务并不奇怪。
但最大的问题是,李勋已经比其竞争对手慢了半拍。过去几年,李勋的“模仿对象”富士康在汽车领域动作频频。从拜腾、FF到菲斯克再到大举投资汽车工厂,公司的汽车战略逐渐浮出水面。新能源热门赛道,小鹏、理想、哪吒、零跑等造车新势力。都在加速推出新车型抢占市场。另一方面,吉利、比亚迪等老牌车企也在这条赛道上狂奔。
关于李勋是否能跟上这个步伐,有很多疑问。市场上有一种观点认为,未来新能源汽车赛道洗牌不可避免。在进入的时间节点上,李勋无疑已经将同行甩在了后面。
但是李勋对自己充满信心。12月13日,Luxshare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来春在电话会议中表示,李勋不做整车,而是与奇瑞新能源合作开发为别人造好车的ODM业务,旨在抓住机会窗口进入全球领先的Tier1 (Tier1,即一级供应商,指直接向整车企业供应零部件的制造商)。
Luxshare公告截图
王来春指出,智能电动汽车(Smart EV)对国内汽车制造商来说是百年一遇的新商机,它将吸引许多新的行业进入者,这不仅会给汽车制造商带来机遇,也会给第一级制造商带来机遇。Tier1的市场规模相当可观,几乎占到所有车企总产值的70%。世界著名的四大Tier1制造商——博世、电装、ZF、麦格纳等。-成立50多年,营收都在300亿美元以上,但四大厂商中没有一家国内企业。在全球排名前100位的Tier1制造商中,中国企业只有8家。
“对于国内汽车行业来说,渴望借助智能EV的东风改写汽车行业格局,而李勋也希望抓住这股东风,成为汽车行业领先的Tier1厂商。”据李勋介绍,目前公司ODM业务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落地项目,将在未来12-18个月内投产。至于合资公司的主要目标业务,预计将是国外传统品牌车企的业务和国内新型Smart EV品牌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