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曹艳军编辑|谭璐
元宇宙是什么,以什么形式存在,如何应用,目前还没有定论。然而,一些共识正在形成:游戏和社交被认为是更适合这一概念的领域。
社交平台Soul App是国内最早提出要做元宇宙的公司之一。在关于元宇宙的讨论沸沸扬扬的时候,Soul副总裁兼产品负责人车斌与21CBR的记者畅谈了公司的业务布局。
“为年轻人建立一个社会元宇宙是我们的核心战略。3-5年内,Soul会朝着这个方向前进。”车斌说。
这个团队正在创造一个共情、共享、共建和共生的虚拟世界。
01
技术必要性
2021年初,“元宇宙第一股”Roblox上市并收购PICO等VR设备厂商,元宇宙概念逐渐在资本市场流行。灵魂提出“社会元宇宙”的定位,也是在这个时期。
灵魂副总裁兼产品负责人车斌
从2021年开始,通过Soul平台上的搜索功能,车斌和他的团队发现,“元宇宙”关键词的搜索量正在迅速增加。
超过70%的Soul用户群是“Z世代”。车斌认为,这个群体的需求会直接塑造“元宇宙”世界的形态。
元宇宙概念爆炸的背后有两个因素:技术和需求。
一方面,这是技术的必然。2016年有过短暂的AR和VR热潮,但受限于硬件和网络,并未推广。
到2021年,AR和VR的软硬件技术相对成熟。
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用户需求的产生。很多年轻人无法在现实中体验蹦迪等娱乐活动,无法在线下完成面对面的社交活动。
Soul发现一些互联网场景可以补充这种社交娱乐需求。
“所有的产品或者成熟的商业模式,左边必须是嫁接技术的底层,右边必须是用户的需求,这样才能完成闭环。”车斌说道。
据Soul团队介绍,一个成熟的社交元宇宙架构具有以下特征:虚拟身份、社交资产、沉浸感、经济体系和包容性。
车斌分析,目前布局元宇宙的公司可以归纳为三类:
第一类是游戏运营公司,如《堡垒之夜》和《动物朋友俱乐部》,它们专注于增强2D场景中的沉浸式体验。
第二类,以Roblox为代表,走的是用户共创的路线——公司提供工具,用户制作好玩的场景或游戏,供其他用户体验。
第三类是以脸书和腾讯为代表的社交公司。“从社交领域来说,与其他用户进行交流,建立关系,并以低延迟流畅地生活在其中,这一点非常重要。”车斌说。
02
社交布局
事实上,灵魂被建立的观点已经具备了一些超宇宙的特征,比如社会资产和虚拟身份。
回到2016年,Soul创始人张路发现,微信朋友圈、QQ空和微博等主流平台存在诸多痛点:有的平台是熟人绑定,有的则是以明星和头部KOL为主。
“有时候想分享自己的想法,但是发到微信朋友圈不太合适,但是微博上没人回复,最后只能发到QQ空,而且只有自己看得见。”于是,张路决定创业,探索传统社交网络之外的机会。
当时陌生人社交赛道的主要玩家是陌陌和坦坦,他们投身直播事业,信奉颜值经济。Soul另辟蹊径,提出“不看脸”社交,让用户“无压力地表达自己”。
不看脸怎么社交?Soul给出的答案是:卡通头像和基于兴趣的用户标签。
在正式使用该应用程序之前,用户需要填写信息,设计虚拟图像,进行灵魂测试,并标记重力标签。虚拟化身成为用户在Soul中的个人身份符号,伴随着所有的交互活动。
这种社交模式奏效了吗?根据用户数据,答案是肯定的。
2021年第一季度,Soul App月活用户(MAU)和日活用户(DAU)分别为3320万和910万,同比增长109%和94.4%。自2020年7月以来,Soul的月MAU增长率平均保持在105%以上。
车斌透露,这个数字还在增长。
在用户参与度上,Soul可谓一骑绝尘。在平台上创建内容的每个人平均每月产生5.9个新帖子。
以2021年3月为例,当月新增帖子6780万条,当月平台内容获得回复5.74亿条。
不仅如此,大量的用户在平台上互动交流,也为平台沉淀了相应的用户画像和社交关系。
支撑这个逻辑的是Soul的兴趣图谱模型——重力标签只是用户的初始标签。用户使用的时间越长,发布的信息越多,平台上就能形成越多基于兴趣的新用户标签,从而实现更精准的推荐。
这些沉淀了五年的社交资产,成为了Soul进入元宇宙的主要优势。
“无论用什么样的出发点来构建元宇宙,其本质都是对现实世界的映射,而这个平行世界的关键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车斌表示,随着更多用户的加入,Soul将继续加深关系密度。
在这个过程中,算法和技术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Soul上的关系集中度很高,未来我们会继续提供更多的价值,让每一个用户都能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车斌说。
[S2/]03
掘金平台
在Soul的社交元宇宙中,会有更多游戏化、虚拟化的沉浸式场景。它甚至希望有人能在里面“工作挣钱”。
基于虚拟头像的“超萌捏脸”功能,已经率先实现了这种可能性。
“我们观察到,一些用户的诉求是美化自己的虚拟头像。同时,很多关于虚拟头像的交易都是自发的,在安全性方面也需要加强。”车斌说。
今年6月底,Soul推出了“个性商城”板块,邀请捏脸的人入驻上架。目前,商城有近80个面揉机,13000多个原创头像作品上架。
在Soul的个性化商城中,我们可以看到虚拟头像有低中高三个价位,最低的是180魂币,也就是30元人民币。
Soul相关人员告诉21世纪21CBR记者一个做得好的捏脸艺人,在平台上一个月收入4万多。截止到今年11月初,一位捏脸艺人最多卖出了7764张肖像,交易额超过30万元。
来自Xi的宠物美容师王乐妍也是Soul上的“捏脸艺术家”。一个月内,他靠卖虚拟头像赚了近4.5万元,是他工作收入的4倍。
这种现象的背后是Soul的用户共创体系。
“Soul不是一个大KOL组成的平台,暂时没有推某个明星的计划。”车斌表示,Soul的特点是用户自发、分散的参与。
车斌认为,在互联网行业,80%的人消费内容,20%的人创造内容,而这些创造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目前Soul的产品团队正在探索一些个性化的内容,接下来会尝试一些轻度的互动游戏。未来将开辟更多的共创板块,吸引有才华的用户通过平台轻松生产内容并获得报酬。
相比之下,Soul在自己的商业化上要谨慎得多。
作为一个产品经理,车斌深知一个社交产品的商业变现能力。
“社交商业化很灵活,但我们很克制,还没有剥削这些东西。”他强调加强用户体验,保持用户增长是Soul现阶段的首要任务。[/s2/]
2019年,Soul开始探索商业化,开发基于社交功能的增值服务。比如用户可以通过付费获得个性化的装修体验,通过平台赠送礼物拉近彼此的距离。
目前,这项业务是Soul的主要收入来源。2019年、2020年、2021年第一季度增值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100%、97.4%、94.5%。
2021年第二季度的数据发出了积极的信号。
Soul的付费用户达到175万,同比增长80%;每付费用户(ARPPU)平均月收入达到71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
目前,Soul对于社会元宇宙的出现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共情、共享、共建、共生。
基于兴趣爱好,在精神共鸣中实现共情;
基于平等互动的分享,而不是个人主义;
基于责任实现共建,共建元宇宙世界,让每个人都可以建立自己美好的虚拟家园;
基于“和而不同”实现共生,每个人都可以在灵魂中表达自己,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
当这种愿景产生的时候,Soul可能就不会被外界简单地归入“陌生人社交”的轨道了。
来源:灵魂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