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可以赚钱的软件提现无门槛(“提现软件圈套”需要合力破解)



张春义

北京朝阳区的刘女士是一名家庭主妇,经常在网上刷短视频。今年4月,她偶然看到一个“听歌猜剧,轻松赚钱”的短视频广告。出于好奇,她下载了这个名为“小猜歌”的软件,每天花两个小时在软件里答题。当我完成任务准备呈现的时候,发现退出要求突然提高到了“猜对5000首歌”。(10月20日《法治日报》)

不仅仅是刘女士,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所谓的“听音乐猜歌名赚钱”不过是“提现软件陷阱”的另一个变种,和前几年一些软件推广的“走路赚钱、看新闻赚钱、刷视频赚钱”一样,都逃不出“好像任务做得越多赚钱越多,但任务难度越来越大,一直提不出来”的套路。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提现软件陷阱”中,商家没有事先明确、全面告知消费者提现方式、奖励形式、提现限制等问题,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信赖利益,也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不仅如此,一些软件还打出“轻松赚钱”、“提现无门槛”等口号,吸引人们下载该App答题、做任务,但花费大量时间却无法提现,甚至涉嫌虚假宣传、诱导下载。

真正可以赚钱的软件

目前,在安智、App Exchange、豌豆荚等手机应用市场,以“赚钱提现”为噱头的App不在少数,涵盖新闻阅读、音视频播放、手机输入法、健康运动等诸多领域。相关应用最高下载量超过1000万,下载量超过百万的也不在少数。但是,这种商业模式本身的合理性却存疑。走路、听音乐、看新闻、刷视频等行为,并不能创造经济价值。通过这种无伤大雅的动作,用户怎么可能真正盈利?

事实上,只有商家才能真正从中获利。“提现软件”的背后,是商家以此为诱饵,吸引用户下载使用软件,等待足够的流量来吸引广告。这种引流利润的业务,不仅不会给用户带来收益,还可能有风险。因为这些app大多需要用户填写真实姓名和手机号码,有些还需要绑定微信和支付宝账号。一旦商家通过收集个人信息,第三方出售、倒卖等方式套利,也会使用户信息面临风险。

“撤软件陷阱”需要共同努力破解。一是强化应用平台的审核责任。根据《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应用程序商店服务提供者应当对应用程序提供者的真实性、安全性、合法性进行审核,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并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备案进行分类。提现软件能不能提现,也应该属于真实性审核的范畴。应用平台必须严格履行管理责任,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将诈骗app拒之门外。

其次,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提现软件陷阱”涉嫌虚假广告、合同诈骗等多个违法行为,甚至可能构成犯罪。公安、文化、网监、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合作,联手整治,确保监管永远在线,无处藏身。在责令欺诈App下架的同时,查出幕后操作者,依法严惩。

此外,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天上不会掉馅饼。面对鱼龙混杂的手机应用,消费者一定要擦亮眼睛,面对广告诱惑冷静思考,避免陷入贪小便宜的陷阱,浪费时间和精力为无良软件贡献流量。

漫画/陈彬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