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图片|笑傲江湖·东方不败的剧照
文|冯仑(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冯仑马风牛)
01
本不喝酒。因为父亲不抽烟不喝酒,只是学习,所以我从小就被学习“感染”了,但我没有被喝酒“感染”,当然也不抽烟。没想到做生意后几乎每隔几天就要和酒打交道。酒成了不可回避的“朋友”,成了特殊的媒介。
如果说人与人交流时有很多媒介,我相信酒一定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
其实一开始我并不知道这个媒介可以做什么,直到有一天,我接到了龚全的电话。
那是二十五、六年前的事了。全在电话里跟我说:“我已经醉了。」
当时,龚全正和一个叫王的经理谈贷款的事。他告诉我:“王老师跟我说,如果我们要多借钱,我就得多喝酒。现在是100万一杯。我已经喝了将近10杯了,我再也受不了了。是否要添加更多?」
我说:“如果他说的是真心话,那就尽力而为。」
全道:“那我就喝了。」
权如所料地喝了下去。王先生也遵守了他的诺言。我们在原来想借的数额基础上,按照喝的杯数加了1000多万。
经过这次,我才相信,有时候喝酒真的是为了工作,真的能成事。
后来遇到王老师,才知道他和龚全一样,都是东北人。我想,喝酒能做事,也许在东北人中间真的有可能。
不幸的是,王先生太爱喝酒了,以至于伤害了他的身体。后来,他在将近60岁的时候去世了。
虽然很多年过去了,但这件事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02
我不喜欢喝酒,对喝酒也没有太大的兴趣,所以没有因为喝酒而把事情做好的经历,当然也没有因为喝酒而做错什么。
即便如此,有时候三五好友聚在一起吃饭聊天,如果没有酒,就会觉得好像少了点什么,就像有些喜欢抽烟的人,如果手上没有烟,就会觉得难以开口。
所以做生意以后,工作忙压力大的时候,和同事朋友出去吃饭的时候,偶尔会喝酒。
印象最深,喝着喝着就觉得有点。我是在1993年和1994年喝了一点快感。那时候刚创业不久,大家都很年轻,三十出头。他们对公司的发展和未来有很多想法,充满激情。
那时候我们住在保利大厦。我和潘潇,还有几个同事,经常在附近的餐馆吃饭。餐厅叫“大嘴餐厅”,门口的牌匾旁边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招牌或者标语,就像对联一样:“大嘴吃四方,此处还香”。后来好像是这家餐厅被收购了,改名为“这里香”,不过当时叫“大嘴餐厅”。
餐厅在保利大厦东边的一条巷子里。晚上下班我们总是溜达过去,点几个菜,每人要一瓶小二,也就是一小瓶只有两三两的二锅头。
大家喝酒都很放松,漫无目的。几个人各拿一个小二,边喝边聊。这时候我才知道,喝酒还是很享受的。
这是一种怎样的快感?我很好奇,后来就去研究了。
原来,人在喝醉的时候,血液循环会加快,身体上会出现一层浅浅的湿润的汗水,这不是出汗,也不是只是热而无汗,而是身体有点潮湿,有点湿润,就像身体有点浅浅的露珠。这时人的意识似乎不太清晰,处于有意识的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状态,会有一种特别愉悦的感觉。
如果我们在讲台上发言,在那种状态下主导我们思维的是自我意识。当然我会很紧张,很多话会在脑子里冒出来。同时,我也会从水平、道德、思想、观点等方面考虑听众对演讲内容的接受程度。,以及社会观感。所以,人站在讲台上说话是不会错的。
做梦,那是潜意识。没有人检查你在梦里说了什么,只有你自己知道对错。当然,我控制不了自己。你不能控制你在梦里说的话。这是潜意识。
当你为了快感而喝酒的时候,你处于一种意识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状态。有时候,把心里的东西放下一点,有时候,就明了了。考虑到社会环境和周围的观感,我会下意识的压抑自己想说的话。所以,喝到微醺时,血液循环加快,出现出汗。再加上这种意识状态,其实还有一种和高潮反应非常相似的状态。
我专门看了一些资料,发现这种状态叫做非高潮。除了生理性高潮,我们还有非性高潮,即与性无关,但身体也可以有性高潮的这种特征和体验。
非高潮的体验之一就是喝酒。但是不能喝太多,不能喝太多,刚开始也不能喝。当你在喝醉之前喝醉了,潜意识出来的时候,这个时候就会出现非高潮。那么为什么喝酒是一种享受呢?会给人带来非高潮的感觉。这种感觉令人愉悦,令人上瘾。当然,也有其他非高潮发生的情况。
总之,我在“大嘴餐厅”喝二锅头的时候,才知道喝酒也可以是享受的。
后来也参加了很多酒博会,包括一些所谓的“高大上”的酒博会。事实上,我回忆不起我快乐的回忆。才一直怀念那个地方的二锅头。
[S2/]03
在做生意的过程中,也参加过一些尴尬的酒博会,喝得很凶。
我的印象是90年代,我们去山东某县谈事情。吃饭的时候,一个县领导进来了。他一进屋就让两个大个子提了两筐酒,有啤酒也有白酒。
然后大汉出门的时候直接把门反锁了。然后领导说“酒后不要出门”。当时我有点害怕,但我想,一个房间这么多人,我又不是一个人,估计能做完。没想到,喝完之后,我醉得不省人事。
本来是愉快的交流,突然觉得喝酒变成了一种破坏,一种蹂躏。好像他开心是因为他想看到你难受。
把正常的交流喝酒变成互相破坏,把自己的快感建立在看到对方的痛苦上。我觉得恶心,觉得特别排斥,想拒绝,但是除了继续喝,我们也没办法。
更有甚者,后来我的一个同事坚决戒酒,领导居然和他翻脸,突然生气地说:“张书记,你怎么陪酒?跪下!”他让秘书给我们下跪,坚持要我们喝酒。
这段经历让我觉得,劝人家喝多了,喝不了也得让人喝。无异于蹂躏他人,奴役,谋杀,对人的不尊重。
从那以后,我对酒变得特别警惕,还是有点愉快的。喝酒的时候,只要有人喝,我绝对不会喝。我觉得一旦强行劝说,喝酒的性质就会改变。他在毁灭你,奴役你,玩弄你,或者谋杀,我有逆反心理。
04
当然,如果你选择大饮,那就是另一种情况,我们可以称之为“自得其乐”。
最近五六年,我有过两次喝多了和片段的经历。
一次在青岛。当时我正在海边和一些商界的朋友聊天。我们一边喝酒一边愉快地交谈。最后喝酒喝到爆,我就坏了。
可能太老了,喝不动了。我不记得我说过什么,做过什么。
第二天醒来,发现自己在一个房间里,身上没穿衣服。我赶紧打电话问。他们说:“你昨晚吐了一夜,所以我们脱了你的衣服,给你洗了,然后放在那里。」
我觉得很尴尬,然后就休息了。一天没怎么吃东西,肠胃很清,只喝水,慢慢恢复了精神。但是回想前一天晚上,我过得很开心。我还是觉得很幸福,不后悔。
还有一次去延安参加一个活动。正式活动结束后,想听听陕北民歌。本地朋友带我去了一个地方听歌。听着,听着,大家都很兴奋,一起喝酒唱歌。我也喝了很多,然后就打碎了。
当我醒来时,我发现自己又躺在旅馆的床上。再看,我穿着衣服睡了一夜。当时是秋天,衣服挺多的。还好这次没吐。但他们把我背回来,扔到床上就走了。
当我醒来时,我觉得这首歌还在我耳边回响。人还在那首歌的场景里,还挺幸福的。
所以,我觉得喝酒应该是自愿的,这样我们才能互相玩得开心,而不是强迫。
总之,做生意之后,我真的有了很多关于酒的经历和体会。感觉酒变得像朋友一样,基本上陪伴着自己。
[S2/]05
也有人说“看来不喝酒是不行的。”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因为我有一些好朋友,事业很成功,但是他们不喝酒。
其中之一是王石。大概十六七年前,我们沿着戈壁的“玄奘之路”走。在那之前,他喝了点啤酒什么的。在行走的过程中,他到达喀什正好赶上斋月。他说:“我也会经历,所以我不喝。”」
当时大家都以为他只是随口一说。我没想到王石是认真的。从那以后,他真的戒酒了。现在十六七年过去了,我完全不喝酒了。
有时候吃饭的时候,大家反复劝他,他就拿起酒杯举起来,但是他不喝。他没喝酒,但也没耽误什么事。这也体现了王石的自律,说不喝就真的不喝,一滴都不喝。
有时候我觉得不是原则问题。如果有人建议,少喝点。他说:“如果有人劝我,我就少喝一点,别人会认为我在装,最后我还要多喝,所以我干脆一点都不喝。」
刘永好也不喝酒。我认识刘永好二十七八年了。我经常一起吃饭,但从没见过他喝酒。不喝酒,不影响他把生意做得这么好。
所以,我觉得生意和喝酒关系不大。可以喝也可以不喝,这不是绝对的事情。不是说只要创业或者做生意就一定要学会喝酒。
没有不喝酒就做不成生意的事,也没有不喝酒就一事无成的事。恰恰相反,我觉得人与人的交往主要不是靠喝酒,而是靠事情本身,你的价值观,你的真诚。谈生意的话,关键在于是否互利,你的产品和你的服务水平是不是别人需要的,这些东西才是根本。至于喝酒,只是为了调节说话时的气氛。
如果能用别的方法把事情做好,几乎可以不耽误喝酒。当然,没必要使劲喝。
我觉得人也不用学喝酒。喝不喝酒是根据自己的心情、性格和交往的具体环境,以舒适为原则。喝的舒服,那就喝,喝的不舒服,那就不能喝。
[S2/]06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酒似乎无处不在,酒的广告铺天盖地,酒企的股票也很好,甚至还有企业家在现场卖酒。你为什么喝这么多酒?这说明酒是有一些社交属性的。
虽然我觉得喝酒比较简单,但是很多人把酒当成了重要的社交媒介。比如在一些比较高大上的场合,大家都要喝茅台,这就好比有些人要开好车,穿好衣服,用好器皿来证明对方的身份。
所以把酒做成媒介,在社交场合带来话题,拉近彼此距离,放松彼此,拉近彼此距离。
喝醉后,对于以前不容易开口的事情,现在可以开口了。喝酒之前,互相吹捧有点尴尬。喝多了可以随便聊聊。喝酒前不好意思低头求助,被问者心情也不轻松。喝多了,更容易说什么我求你帮忙,上级的人答应的时候更轻松,他就答应了。甚至“我爱你”“你爱我”都可以说得很直接。酒在麻痹神经的时候就会起到这样的作用。
有时候私会找个包间喝一杯也是常有的事。
当然,很多时候,我们边喝边聊的东西不一定有那么大的效果,但是喝酒的人觉得会有效果。
有时候,有人会炫耀“我昨天和谁喝了一大杯”,说明我们关系很好。但是一切都可以做到吗?其实要看事情本身,而不是喝酒。事实上,很多在酒场上说的话,最后可能都不算数,尤其是你喝醉了,80%都不算数。
如果把酒作为社交媒介,我觉得应该有诚意。很真诚的交流,喝点小酒调节一下说话的气氛,还可以。当事情做不到的时候,如果你试图通过喝酒甚至喝酒来把事情做好,这种动力是有问题的,很多时候是做不到的,甚至是坏事。
2007年
酒也会带来一些很麻烦的东西。比如小说里西门庆和潘金莲的故事,他们做爱,一直喝到最后才出事。
也就是说,男女之间,酒也是一种媒介。然而,在这种媒介的背后,往往是一些悲壮的故事,浪漫的故事只是偶尔出现。
以前有句话很有意思,“爱茶是火柴,酒是颜色的媒人”,意思是酒的背后总有颜色。所以,爱喝酒的人,或者经常和酒打交道的人,往往会陷入色的陷阱。
这样一来,就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以酒求色,通过喝酒得到他追求的对象,或者陷害他追求的对象,所以喝酒的时候要特别警惕。看环境,看周围,看左右,大概判断一下大家为什么喝酒,喝酒的动机是什么,以免掉入陷阱。
当然,酒还有一个特殊之处,就是礼仪,礼仪的作用。比如国宴上,有敬酒词,说为什么要举杯,祝祖国富强,祝友谊地久天长,祝客人身体健康,等等。这种喝酒是通过敬酒来完成一种正式的礼仪。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大型的正式活动也是用酒来表达一种尊重和祝福。
2008年
在家庭中,酒也是调节气氛的好东西。接待会增加亲密感。有些家庭,不管是过年还是平时,都会喝一杯。
尤其是过年的时候,一家人在一起,或者一堆亲戚朋友来了,吃饭的时候都要开点酒。这个时候没有谁会被逼着喝,但是喝了一点酒之后,大家都会多聊一点,说说一年的经历,成绩,遇到的问题,互相提建议,说说父母的不足。所以,酒还能增加家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拉近彼此的心。在家庭氛围中喝酒,我认为是非常健康的饮酒场合。
前几天看到一个视频,很有意思。一男一女,两个很淳朴的农村老人,都90多岁了,坐在那里没有饭吃,各自拿着一个小杯子喝着。视频底部有一条评论,“这叫互相帮助,引用梅绮的话。」
哪怕一句话不说,举起杯子碰一下。这个时候,彼此之间的情感流动和心心相印的感觉是非常强烈的。正因为如此,这个视频才让人动容。类似的场景在一些电视剧中也会出现。这个时候,其实酒是次要的,才华才是主角。
2009年
最近十几年又出现了一个小时尚,很多人开始喜欢喝红酒。这没有错。但是有些人把喝酒变成了炫耀,然后过分强调自己的专业性,酒的产地和价格,把喝酒的过程变成了炫耀的过程。其他人可能不喜欢这种做法。因为在这个过程中,真诚的东西比较少。
只有感情真挚,言语坦荡,才能让你喝得舒心,喝得尽兴。
三国里有个故事,叫英雄煮酒。曹操和刘备的酒虽然跌宕起伏,“据说英雄出其不意”,但他们之间总是互相猜忌,互相试探,所以很难说这是一场宾主尽欢的酒宴。
总之过年了,再说喝酒的事。希望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不喝酒的人可以远离劝酒的烦恼。爱喝酒的人,喝好酒,喝好酒。
图片来自互联网
主编|王涛编辑 |陈顾问[/S2/] |王书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