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了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历史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当前的解决方向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如果你对跨境电商感兴趣,一定不要错过。
付款人和收款人之一(交易主体)在中国大陆境外的交易业务。
从狭义上讲,跨境电子商务基本等同于跨境零售,是属于不同海关的交易主体达成交易,借助计算机网络进行支付结算,并以快件、小包等邮政服务方式,通过跨境物流将商品送达消费者手中的交易过程。
从广义上讲,跨境电子商务也等同于外贸电子商务,主要是指属于不同海关的贸易主体借助电子商务手段,在传统进出口贸易中进行电子展示、洽谈和达成交易,并通过跨境物流进行交货和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务活动。
二、发展历程及现状1.发展历史
1.1 1998-2002年:信息服务阶段
在此期间,中国制造网、环球市场、阿里巴巴B2B、一达通等公司相继成立。早期的跨境电商B2B网站主要提供信息发布和撮合服务,搭建买卖双方的桥梁,收取一定的会员费和营销推广费。
但这种简单的信息匹配平台也存在一些问题:对各行业的服务不够专业和深入,物流和支付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服务平台基本是交易信息撮合服务,缺乏更深入广泛的专业服务;询价结束后,企业转向线下沟通和交易。
1.2 2003-2005年:交易服务阶段
在此期间,出口易、敦煌网、交运四方、海斯商州等公司相继成立。在这个发展阶段,企业的盈利模式主要以交易佣金为主,开始提供一些增值服务。
1.3 2006年至今:资源整合阶段
2006年,出现了DealExtreme、兰亭集势、唐毅等一批B2C跨境电商企业。com,米兰。com,大龙。com和阳投相继成立。这些企业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产业链中间环节,收取佣金和服务费,从产品差价中获取巨额利润,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
2.发展状况
2015年,中国跨境电商规模达5.2万亿,增速29.3%,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7.6%。预计2017年跨境电商在进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渗透率将达到20%左右。
2015年,中国跨境电商出口占比85.4%,进口占比14.6%。目前,中国跨境电商进口仍处于起步阶段,预计未来几年跨境电商进口份额将继续增加。
2015年,中国跨境电商B2B交易占比达到90.8%。由于B2B交易规模大,订单相对稳定,未来B2B交易仍将是跨境电商交易中的主流。但随着跨境贸易主体越来越小,跨境交易订单也趋向于碎片化、小众化,因此未来B2C交易占比也将增加。预计2017年中国跨境电商B2C交易占比将达到10%左右。
三、产业链及相关环节1.中国跨境电子商务进程
从跨境电商出口的流程来看(图001),生产商/制造商会将产品在跨境电商企业的平台上进行线上展示。跨境电商企业在产品采购、下单、付款后,将产品交付给物流企业进行配送,经过两次清关、商检(在出口国和进口国),最终配送到消费者或企业手中。
有些跨境电商直接与第三方综合服务平台合作,让第三方综合服务平台处理物流、通关、商检等一系列环节,从而完成跨境电商交易的全过程。
跨境电商进口流程除了出口流程方向相反之外,其他基本一致(图002)。
2.中国跨境产业链
1.货物清关
通过网上产品展示和网上交易,线下按一般贸易进出口的货物,即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进出口,本质上仍属于传统贸易,以货物贸易方式进出境的这部分货物已全部纳入海关贸易统计。
因为货物进出口是按照传统的一般贸易模式来做的,所以在通关、商检、结汇、退税等方面的操作都比较成熟和规范。这种方式主要用于跨境电商的B2B进出口。
2.快速通关
电子商务交易的跨境商品通过快件运输进出中国。大部分快递货物是按照进出口货物向海关申报的,海关纳入货物统计范畴。只有一小部分是按个人自用物品向海关申报的,这部分尚未纳入海关贸易统计。这种方式主要用于跨境电商的B2C进出口。
3.邮寄清关
邮局的邮寄渠道,邮寄进出口跨境电商交易的货物,主要是指消费者购买自用的日常消费品,只要自用的货物在自用的合理数量以内,可以不纳入海关统计。这种方式主要用于跨境电商的B2C进出口。
五、跨境电商的业务模式1.出口方
目前主要采用“清单核放、汇总申报”的管理模式,解决电子商务的出口退税和结汇问题。
2.在进口方面
2.1直邮导入模式
1)运行模式
消费者购买海外商品,海外商家通过国际运输发货,直接配送到国内消费者手中。
2)优点和缺点
商品丰富多样,中国消费者可以直接买到稀缺、优质、新颖的全球商品,直接与海外卖家交流;但是发货时间稍微长一点,大概7-10天。
3)商品价格构成:商品价签+物流成本+行邮税(具体根据商家调整)。
2.2保税进口模式
1)运行模式
境外商品入境后会暂时存放在保税区,消费者购买后携带个人物品离开该区域,包裹通过国内物流送达国内消费者手中。
2)优点和缺点
缩短物流时间,通过海关监管保证质量,方便退换货等售后服务,优化购物体验;然而,可供选择的商品范围是有限的。
3)商品价格的构成
价目表+行邮税(以商家调整为准)。
2.3货物集中进口模式
这种模式相当于直邮模式的升级版,用集中运输代替分散运输,节约成本。
六、发展特点及未来趋势1.发展特点
1.1参与者
2012年以前,跨境电商的参与者主要是小微基层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网商。从2013年开始,外贸企业、工厂、品牌商家等传统贸易的主流参与者开始进入这一领域,并逐渐走向规模化经营。
1.2产业链
针对影响跨境电商发展的营销、通关、商检、物流、支付等环节的问题,跨境电商企业级服务企业不断向产业链其他环节延伸,整合各种资源提供一体化服务,新的服务商不断涌现。整个产业链和生态系统的服务链越来越清晰和完善。
1.3操作模式
早起的跨境电商利用中国的制造能力,卖物美价廉的产品,贴牌代工。近年来,大量企业开始考虑走品牌运营之路,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开始考虑规模化,建立自己的平台,将品牌引入海外市场,通过品牌提升自己在跨境电商中的价值。
2.发展问题
2.1产品同质化严重
近年来,跨境电商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商家的涌入,加剧了行业竞争,销售一些利润较大的热销产品空和众多跨境电商,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甚至行业价格战恶劣。
2.2品牌尚未建立
跨境电商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制造力量的优势,用低价产品吸引消费者。
目前跨境电商行业很多产品都是一些小厂出货,包括一些3C、服装等。相对来说,整个产品质量控制还存在一些问题,大部分跨境电商企业还没有涉足品牌化阶段。
2.3物流时间长,浮动幅度大
跨境电商很难像国内电商那样通过自建物流来解决跨境电商的物流问题,因为涉及跨境复杂,各国政策差异大。
2.4通关结汇困难
随着跨境贸易逐渐向小规模碎片化发展,除了B2C,小型B2B企业也面临通关问题。由于小额B2B、B2C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与一般出口贸易的区别,在出口过程中存在快速通关难、结汇难、退税难等问题。
在进口过程中,存在着通过非法进口渠道逃避海关监管、进口商品质量难以鉴别、消费者权益缺乏保护等问题。
2.5跨境电商人才荒
由于语言限制,能力要求高,综合型外贸人才严重缺乏。
3.未来趋势
3.1交易特点:产品类别和销售市场更加多元化
跨境电商企业销售的产品类别从服装、3C电子、电脑配件、家居园艺、珠宝、汽车配件、食品、药品等交通便利的产品,扩展到家居、汽车等大件产品。
以美、英、德、澳为代表的成熟市场仍是未来跨境电商零售出口行业的主要目标市场,并因跨境网购理念普及、消费习惯成熟、整体商业文明和标准化程度高、物流设施完善等优势,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与此同时,俄罗斯、巴西、印度等新兴市场正在成为跨境电商零售出口行业的新动力。
3.2交易结构:B2C占比提升,B2B和B2C共同发展
随着物流、金融、互联网等国际贸易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新技术的出现,利润空较大;有利于树立品牌形象;把握市场需求;由于市场广阔等原因,跨境电商的B2C商业模式逐渐受到企业的重视。
3.3交易渠道:移动端成为跨境电商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线上和线下商业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以互联、无缝、多屏为核心的“全渠道”购物方式将快速发展。未来,移动和PC两大平台将会深度融合和结合。
从B2C的角度来看,移动购物使消费者能够随时随地、随心购物,极大地刺激了市场需求,增加了跨境零售出口电商企业的机会。
从B2B的角度来看,全球贸易小规模、碎片化发展趋势明显。移动使得跨境交易能够无缝完成。卖家可以随时随地做生意。白天,卖家可以用手机上传仓库或工厂的产品图片,实现即时销售。晚上,卖家可以回复询盘,接收订单。基于移动终端的媒介,买卖双方的沟通变得非常便捷。
3.4产业生态:产业生态更加完善,各环节协调发展
跨境电商涵盖了真实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单据流。随着跨境电商经济的不断发展,软件公司、代理运营公司、网上支付公司、物流公司等配套企业开始向跨境电商企业周边聚集。服务包括网店装修、图片翻译描述、网站运营、营销、物流、退换货、金融服务、质检、保险等。整个行业生态圈越来越健全,分工也更加明确。
本文由@木易原创发布。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