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问题调查(遍访48社区,我们拍下的“小细节”|垃圾分类周年调查)

北京小区垃圾分类怎么样?新京报十几名记者走访了北京六个区的48个小区,用照片记录了每个小区垃圾分类的开展情况。

与一年前相比,北京市社区垃圾分类的管理水平、设施、居民意愿和质量都有了明显提升。去过的小区几乎都有垃圾分类指导员值班,大部分都配有四种垃圾桶。



4月20日,在首城国际小区,分类垃圾桶外的雨棚上有四种垃圾分类提示。新京报记者闫剑飞摄

还有许多社区有个性化的送货设施。在石景山区西路北小区,垃圾桶站旁边有感应音箱。居民扔垃圾时,会自动播放垃圾分类宣传引导的内容。东城区清水园小区设置了电子垃圾、过期药品等细分为五类的有害垃圾收集箱。



4月21日,清水园小区有害垃圾收集箱可以分类收集不同的有害垃圾。新京报记者李玉坤摄



垃圾分类问题

4月19日,西路北小区垃圾桶站旁有感应音箱。新京报记者应麝月

然而,问题也很明显。比如混投现象依然普遍,二次分拣压力大。大件垃圾清运难,不同小区垃圾分类管理水平不同,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4月22日13时许,西便门东里小区内,明显可见垃圾混杂。新京报记者吴婷婷摄



4月21日,聚福园小区的雨棚无法覆盖所有垃圾桶。新京报记者张璐摄



4月13日上午9点,方城公园一区的垃圾桶里堆满了等待清运的垃圾。新京报记者马摄

可见,虽然北京的社区垃圾分类还存在一些不足,但它正在一点一点改变北京市民的生活。

新京报记者黄哲成

摄影师马李陆裴剑飞

编辑白霜校对张彦君。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