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保护责任明确,即由快递企业自行承担。在责任安排上,快递企业可以将信息保护责任分解,由下属网点在不同区域负责。他们也可以设立相应的部门承担信息监管的责任,并匹配一定的惩戒措施。
潘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
“双十一”刚过,“双十二”接踵而至。在buy buy愉快购买的同时,快递单中个人信息的保护也成了很多“扒手”最关心的问题。
当你突然接到陌生房屋中介和商家的推销电话和短信时,你可能不会想到,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的源头只是一张小小的快递单。单子上有姓名,电话,地址,快递物品种类。根据这些个人信息,甚至可以找到消费者的社交账号,显示其消费习惯、经济能力等等。随着《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正式实施,快递单的信息安全再次引起关注。
隐私保护纸安全环保
快递单的信息安全并不是一个新问题。为了减少快递信息的“裸奔”,从2017年开始,各家快递公司陆续推出隐私订单。在隐私单上,个人信息被加密,姓名地址的部分字符和电话号码的部分数字被隐藏。快递员送件时,通过App扫码,用“虚拟电话”联系收件人。快递员签收后,号码之间的对应立即失效。
隐私面单不仅有效保护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而且由于面单上印刷的信息较少或者使用了电子面单,快递包装上只有一个条形码,减少了纸张的使用,更加环保。菜鸟提供的材料显示,2014年,菜鸟电子面单率先上线,服务超过1000亿个快递包裹,帮助全行业节约纸张4000亿张,节约成本200亿元,相当于减少碳排放10亿公斤。
然而,在JD.COM,通过仓库无纸化操作和电子面单,JD.COM使用电子面单仅在2020年全年就可减少纸张消耗1.3万吨。
效率低下,普及困难
隐私菜单安全环保,但推广并不顺利。目前除了顺丰等少数快递公司还在坚持使用隐私面单外,在很多快递平台上,隐私面单已经下线,即使还在运行,也大多出现在增值服务中,而不是默认选项。消费者需要手动选择“安全号”和“匿名邮寄”来隐藏面单上的相关信息。
隐私单的使用率不升反降。有什么问题?“关键是配送效率低。”一位快递员告诉记者,传统面单中,信息一目了然,每栋楼每层的包裹都可以快速识别并集中投递,而隐私面单信息不全,每个快递员都需要扫码识别,投递效率至少降低10%。“如果使用隐私面单,扫码后会发现这个包裹属于之前已经送达的楼层,需要退回重新发送,大大降低了送达效率。尤其是“双十一”等业务量大增时,要投递的包裹数量巨大,容易出现快递混乱等问题。另外隐私单信息不全,浪费的时间和精力比较多。”快递员说。
此外,菜鸟快递服务专家李宏宇曾表示,隐私面单对用户手机信息的保护,只有依靠电子面单和云打印技术才能实现。想要接入这项服务的商家需要先安装云打印组件。
如果不能送货上门,隐私单也会影响用户体验。当消费者不在家,或者小区封闭导致快递无法进入时,消费者会要求将快递存放在门卫、收发室或者快递架上,方便的时候再来取。在成堆的包裹中,通过模糊的信息,快速准确地找到自己的快递并不难。
增加违法违规成本
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今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要求,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处理、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泄露他人个人信息。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潘鹤林教授表示,快递单上所列信息属于个人隐私,《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对包括姓名、电话号码在内的个人信息进行相关操作,如加密、去标识等。,这是最基本的安全技术保障措施。
“个人信息保护责任有明确规定,即由快递企业自行承担。”潘麟表示,在责任安排上,快递企业可以将信息保护责任分解,下属网点分区域负责,或者成立相应部门承担信息监管责任,并匹配一定的惩戒措施。比如,对信息泄露等违规行为的快递员,要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并列入行业黑名单。情节严重的,终身禁止进入快递领域,提高违法成本。
“要以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为契机,完善快递行业个人信息保护制度。”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说。(记者李贺)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