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清单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做“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




“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最早出现在外商投资政策领域,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管理的各个领域。

正面清单,即允许市场主体做什么的清单。

正面清单中列出的项目都是政策鼓励、允许和支持的行为。

负面清单,即市场主体不得从事的事情的清单。

只要是列入负面清单的,都是政策禁止和限制的。

我国首个正面清单、负面清单的产生

1979年7月1日,中国颁布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为外商在中国投资提供了法律保障。

但外资可以进入哪些行业和领域,目前还没有明确统一的规定。

1995年,中国制定并颁布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这是中国第一份“正面清单”,规定了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四类外商投资。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外商投资领域不断放开,迫切需要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控制重点,放开市场。

2013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首次提出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清单是什么意思

该计划要求改革外商投资管理模式,在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充分体现内外资一致原则。

正面清单与负面清单的区别

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管理理念上。

  • 正面清单明确了政策支持方向,体现了一种调控思路。
  • 列入正面清单的项目得到大力支持,而大多数未列入正面清单的项目面临着一个模糊选择区,不能做,可以谨慎做。

    例如,跨境电子商务中的零售进口清单包括1,142个8位商品。

    不在前面清单上的商品不会通过BC直邮或BBC保税商业模式购买。

  • 负面清单规定了政策不允许的事情,体现了“简政放权、加强监管、改善服务”的思路。


  • 告诉市场主体什么不能做,至于什么能做,什么应该做,由市场主体根据市场变化做出判断,从而放宽市场准入门槛。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对于市场主体来说,就是“法无禁止即行”

    对于政府来说,就是“法无授权不可为”

    例如,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发布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9年版)》,努力打破各种形式的市场准入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小结

    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体现了不同的管理理念,负面清单已经成为现代管理的一种常用模式。

    未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措施的深入,如优化营商环境,中国各行业的负面清单将越来越短,市场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