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孟婷)2月28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2年将是全省市场主体建设年。为促进全省市场主体倍增,省发改委、省行政审批局、省财政厅等八部门对促进我省市场主体倍增一揽子政策进行了深入解读,力争2025年底实现目标。
在我省开展市场主体倍增工程,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简政放权、加强监管、改善服务”改革决策部署的战略举措,着眼于培育和激发市场活力,是我省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目前,我省已初步建立起市场主体倍增的“1+1+8+1”政策体系。从市场主体需求关切出发,努力通过全周期、全流程、全要素的政策创新,为我省市场主体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政策体系中的第一个“1”,即《关于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的意见》,主要包括加快全省市场主体发展的48条指导意见,其核心实质是从制度层面打破各类市场主体平等进入相关市场领域的约束,引导和鼓励市场主体蓬勃发展。政策体系中的第二个“1”,即《关于加强市场主体增殖要素服务保障的若干措施》,共78条,从财政、财税、土地利用、环境能源消费能力、科技创新、政府服务等6个方面为空前的省内市场主体提供了一揽子“政策套餐”。政策体系中的“8”是农业、制造业、文化旅游、商贸物流、个体工商户、创业创新、城市烟火气聚集区等八个行业的专项实施方案。政策体系中的最后一个“1”,即《关于建立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多元化省级专班的方案》和近期重点工作计划,形成横向纵向的实施工作推进机制。
据介绍,“1+1+8+1”政策体系大幅放宽市场准入,大力消除招投标和政府采购中的隐性壁垒,嫁接转化省内兄弟省份先进做法,提供一体化服务,部分政策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同时,省财政在信用担保、税费补贴、创业就业、产业集聚、科技研发、普惠金融等方面提供了43亿元的真金白银支持。,并专门制定了工作方案和专班,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省行政审批局局长李东红表示,我们通过建立“六项”工作机制,跟踪监督政策落实情况,实行矩阵式管理、挂图作战、精准调度、全程跟踪、强化考核、严格奖惩,构建了高效执行的工作闭环。同时,督促各市、各单位按照市场主体倍增政策措施,建立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措施清单、结果清单“四个清单”,实行清单管理,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句句兑现。
来源:山西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