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如今AI已经成为热门赛道,一批创业者跃跃欲试。如何让AI成为用户满意的产品?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结合自己的创业经历,从五个方面分享了一些关于AI的想法,希望能给相关行业的从业者和“有预谋”创业的朋友们带来一些启发。
文章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
大家好,我叫张国凤,是“标准证件照”小程序的开发者。
这一次,我们将把人工智能技术落地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与我们的产品开发分享。
不能谈说教,因为我们还在路上,人工智能的应用浪潮才刚刚开始。
01不要用AI锤子找钉子。项目的选择,任何时候都要从需求出发。
我们公司成立于2014年底。成立的前三年,主要为咪咕等大型企业提供视频直播解决方案。
由于大客户流失,公司从2017年底的35家锐减到5家,被迫转型。
当时我面临着新项目的选择。因为当时AI已经成为热门赛道,我和我的伙伴们都做过AI项目的研发,所以我们毫不犹豫的选择了AI领域。
但是,对于选择哪个项目,我们很犹豫。
一是钱快用完了,需要新的项目快速获得收益;
第二,当时我们在AI方向没有任何积累优势,缺乏核心竞争力。
当时的做法是研究学术界最新的AI研究成果,思考哪些场景可以用。
这是典型的技术导向思维,用AI锤子找钉钉,结果是三个月没有实质性进展。
那段时间很痛苦,因为每天都有“新的科学发现”,但研究后发现,要么是“大科学”对我们来说太大了;或者说“枯萎的科学”,市场需求很弱。
这是我们第一次犯用锤子找钉子的错误,但不是最后一次。
我们意识到找项目要从市场需求出发,不能漫无目的的用锤子砸钉子,否则公司就砸钉子了。
所以我们调查了应用市场上的各类app,发现应用宝上的证件照app下载量比较大,但是同类产品很少。
因此,我们决定研究证书照片的市场。
我们做了大量的调研,当时得出的结论是:证件照片的线上制作市场不大,是刚需,产品复杂度不高,能快速创收。
好在它的核心技术门槛是利用AI实现自动人像抠图,符合我们对发展方向的预期。
我们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推出了微信小程序“标准证件照”,在阿里云上推出了地图自动绘制API和证件照制作API的接口。
小程序上线后,长期每天只有几百个用户和几十个付费用户,收入远不能覆盖成本。
是继续优化证件照产品真正满足用户需求,还是利用AI自动抠图技术寻找新的应用场景?
这个时候我们又犯了一个锤子找钉子的错误,分别推出了“闪电p图”和“独特美颜定制”小程序,一个是背景自动变化的娱乐应用,一个是个性化照片定制的电商应用。
自动背景变化的娱乐应用是弱需求,就不赘述了,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虽然个性化照片定制是一个很好的新市场,但核心门槛在于灵活的供应链。
但是我们团队没有供应链管理的经验,非常不匹配。最后以失败告终。
早期,鸽子用我们的头像抠图API,让个性化照片定制项目蓬勃发展,现在已经是这个领域最大的厂商。
02让AI成为“神奇”的魔术师,神奇的是AI本身也能吸收。
虽然证件照小程序起步阶段很小,但我们从未放弃对AI抠图技术的持续优化。
不是我们相信小程序能行得通,而是API接口的客户在抱怨制作ID照片的效果,这迫使我们不断改进。
我负责AI技术优化的任务,因为我在研究生期间做过人脸识别的研究。毕业后做了图像识别、推荐引擎、计算广告等AI项目,以技术研究为主。
那段时间,我感觉自己又回到了读书的状态。每天只有学习和实验,没有娱乐和社交,一度达到了出世的境界。
经过半年的技术优化,AI人像抠图效果超过包括Face++在内的所有竞品。
同时提高处理速度,GPU服务器成本降低到之前的十分之一。
随着证件照制作效果的提升,我们惊讶的发现,证件照小程序很快就达到了每天上万的用户。
而 80%的用户来源都是“对话”,也就是用户在帮我们传播。
这说明我们的产品不仅满足用户需求,而且超出预期,所以用户会主动传播。
相比之下,我们以前花钱在微信上打广告。
而证件照属于低频刚需产品,这个需求和用户画像关系不大,和“时间”关系很大。
比如有某类考试报名需要提交身份证照片,用户只需要在那一刻制作身份证照片即可。
所以ID产品很难通过广告被用户推广,所以AI本身就成为核心推广能力。
AI提高效果,达到甚至超过用户的预期,从而实现用户的口碑传播。
其实AI本身可以吸收的事实已经被验证过很多次了,从滤镜Prisma到黑咖啡相机再到她的脸+。
AI以其“神奇”的魔力创造了许多爆款应用,但对ID照片的需求却无法像娱乐类应用那样被引导和引爆。
虽然AI本身有吸纳量的能力,但前提是“符合甚至超过用户的预期”。
经常看到一些小团队甚至大公司做的AI相关产品。效果和用户的预期还是有很大差距。产品再怎么营销也不会引爆。
比如有些只能说“是”,远谈不上“优秀”,比如他们把抓拍的视频变成二阶效果,把人脸图像补上。
如果对AI效果没有信心,就不能指望用户有积极性。
持续优化可能是唯一能给用户惊喜的方式。
03AI项目不能只靠AI能力,AI赋能产品,但产品本身也要进化。
在AI效果提升的同时,我们也在功能层面不断探索。
AI项目的落地过程需要忘记AI本身,所有的优化还是需求主导。
这里的矛盾在于,AI技术人员通常缺乏产品思维,很容易放大AI本身在产品中的作用。
产品经理虽然能洞察用户,但不知道AI的技术边界在哪里。
好在我的合伙人不仅懂AI技术,还善于把握用户的需求。
我们在产品层面做了两项开创性的工作:
在B端客户的API服务中,有些客户既需要身份证照片的制作,也需要检测。
事实上,这两类需求所涉及的人工智能技术是非常不同的。证件照制作就像游戏里的大boss。虽然不好玩,但是只有一个。
而且证件照考的像个怪物,每一张都不难打,但是有很多。
因为检测指标那么多,需要大量的AI技术集成,这也是国内很少有公司做证件照检测的原因。
04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需要持续的R&D投资和数据投资。
目前AI技术发展还是非常迅速的。在高校中,不仅每年都有大量的AI人才产生,AI学院也在大量建立。
学术界的AI论文数量猛增,别说连业界都在疯狂输出论文,这在其他IT领域并不多见。
除了自建AI R&D团队,我们还与中科院、华师大等学术界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招聘硕士、博士作为实习生开展研究工作。
我们的自动抠图技术每年迭代一个大版本,整个神经网络结构完全升级。
因为更新更好的AI算法不断涌现,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都在往上走。
我们AI技术的研发成本已经超过了公司整体成本的60%。
另一种需要连续输入的训练数据。
好的算法就像好的厨师,好的训练数据就像好的食材。要做出好吃的,两者缺一不可。
所谓好的训练数据,一方面是类似于业务场景数据;另一方面,数据规模足够大,使AI能够准确学习,同时学习很多。
我们成立了数据工程团队,为各类AI模型的训练持续提供从数据采集、清洗、标注到验证的全流程服务。
我们自动抠图的训练数据已经达到200万。我认为这是公司的核心资产之一,是产品真正的护城河,是竞争中的有力武器。
基于我们在AI自动抠图和人像训练数据方面积累的优势,我们还布局了视频人像细分产品,覆盖服务器、PC、移动终端等平台,并以SDK的形式对外提供服务。
应用于视频会议、娱乐直播、短视频剪辑等领域,为合作伙伴提供视频中自动更换背景的能力。
其中视频人像分割的R&D投入更大,周期更长,竞争更激烈,考验团队的决心、信心和勇气。
05利用AI技术创业的四点建议。
首先,我不是学术大牛,对AI技术前沿的发展不能给出任何建议,更不能参与大厂的大型AI项目,更不能指导AI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只是一个冲到AI创业第一线,把AI从技术化变成产品化的有经验的人。我想分享一下我的AI创业知识。
搬家前做出决定
对于AI技术型创业,我的建议是:先做决定再动。
这里的“计划”主要是对市场需求的考虑和验证。
只有当你首先知道你要去哪里,你的每一步才是有价值的。
不要指望成为一个“有趣”的AI玩具,投入市场就能爆发人气,很可能会伤害自己,带来挫败感。
当前AI技术的发展已经过了开垦期,进入了精耕细作期。
而且基础的、通用的AI能力已经更加普及,尤其是大厂提供的AI云服务已经能够满足很多业务场景对AI的需求。
但不代表AI技术型创业没有机会。如果你的AI技术比市场上的竞品有明显优势,比如图像识别率高很多,还是有很大机会赢得市场的。
或者你的AI技术适合某些细分市场。比如把大图中闭眼的人像变成睁眼的人像,可以帮助摄影师解决头疼的问题,在细分市场会获得足够的收益。
2.主动拥抱AI
对于希望将AI技术应用于现有产品或业务的企业,无论是提高生产力还是创造新的价值,我的建议是:积极拥抱AI。
这种主动的拥抱不是态度,而是行动。我们要学习AI技术的原理,知道AI技术能做什么,边界在哪里。
事实上,人工智能这个词对公众来说有些误导。现在的人工智能浪潮应该是“机器学习”的浪潮。
也就是说,机器根据人类指定的确定性任务,通过学习大量训练数据,获得完成任务的能力。
比如让机器用AI神经网络算法看一万张人像照片,告诉他每一张的搞笑值,那么AI训练完成后,就获得了搞笑人脸识别的能力。
在展示AI徐志胜的照片时,可能会给满分。
在我看来,AI空最大的应用是与任何行业现有产品或业务的结合,这也是AI成为国家战略的原因。
3.正确理解AI
在与非AI行业的朋友交流中,我发现很多人对AI的认识不够,有的期望过高,有的目标不明确,有的忽视数据甚至不知道自己需要训练数据。
积极拥抱AI,了解AI是如何工作的。不要指望AI专家会替你思考。
对于想把AI作为生产力工具的内容创作者,我的建议是,除了搜索和使用各种AI编辑工具,还可以关注几个AI领域的专业微信官方账号。
这些微信官方账号会报道AI技术的最新进展,可能会帮助你了解新的生产力工具,在第一时间获得优势。
4.人工智能充满了商机
对于普通人来说,我相信AI也一样充满商机。
为了不误导大家,我在这里不提具体的想法。建议你主动去搜索了解AI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案例,知道AI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
然后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去寻找AI工作的场景,说不定就能发现新的商机。
用AI实现你的创意,已经有一大批做AI技术落地的工程师,你可以请他们帮你实现。
作者:张国凤
原文:https://www.huxiu.com/article/469975.html
本文由@张国凤授权,以产品经理的身份发布给大家,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