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作为电商平台之一,拼多多的发展不容忽视,而拼多多能够获得大量用户,与其营销策略布局密切相关。那么,拼多多的营销策略为什么能奏效呢?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从用户的角度对拼多多的营销活动进行了分析和拆解,大家来看看吧。
品多多的这个产品我想大家都不陌生。毕竟今年拼多多更加接近淘宝,拿下第一,可见势头之猛。回顾品多多是怎么发展起来的,脑子里能看到五个字。帮我切一刀!哈哈的笑声...但不可否认的是,买这个是非常成功的营销!
其实电商的本质是流量+物流+用户体验(品控、售后、客服)。线上体验相对可控,线下物流和品控很难处理。但前期是以营销为导向,营销主导设计及其产品。
营销对于产品推广其实是极其重要的。
目前平台活动可以分为四类:营销活动、社交活动、竞价活动、推广活动。
营销手段也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线上,二是线下,三是信息推广,比如微博中的热点。
我同意一个说法,目前营销自动化的工作流程和基本特征已经基本成型,正式进入行为触发营销的3.0阶段。而且我也认为拼多多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是营销方式的产物。
我一直认为拼多多是基于微信的思路,也是基于微信的扩散逻辑来尝试的。
可以说,拼多多其实是一个社交电商,因为一方面是根据用户的社交关系、喜好和接近其消费阶层的人,另一方面拼多多通过低价吸引和分享帮助扩大延伸圈子;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到“人分群”,同时也能积累相同的需求,并向上游推,以需求促生产。
就像拼多多推广的四招——秒杀、团战、砍价、红包小程序,都不谋而合人性的特点,就是钱少实惠多。迎合用户痛点的推广会不利。
从2015年上线至今,仅仅几年时间,它已经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应用成为电商巨头。能在JD.COM和淘宝两大巨头下杀出一条血路,就知道营销的重要性了。
一、营销成功的关键在哪里?首先,我们要知道营销的落地点在哪里。
其实基本上有三个:
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拼多多的营销就是针对这些的,我们来举几个例子。
1.盘活用户,抓住对用户最有杀伤力的点。
拼多多有很多活动,比如“九块钱九区”、“砍一刀”、“免费分享权力”等等。
一个新成立的公司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用户。我觉得除了花钱没有更快的方法,但是花钱也有方法。
而拼多多恰恰抓住了免费这个词来获取新的和用户。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一开始拼多多主打鲜果菜单,这类用户都是家庭主妇。这种用户的圈子扩散也很广,使得用户可以通过微信群、朋友圈等社交平台邀请好友拼单。当达到指定用户数量时,拼单生效,用户可以低价购买新鲜水果。
这样,拼多多也在短时间内利用用户的资源进行了病毒式传播,达到了高效推广的效果。换句话说,它就像一个超市。超市总是吸引很多爷爷奶奶早起排队,通过打折来实现超市的客流和商品周转!
2.振兴商家,持续组织秒杀活动。
这种秒杀营销方式主要分为限量秒杀和品牌秒杀。正如名字一样,秒杀活动是帮助商品快速发货的活动。售完即止,先到先得。而且这个优势也很明显。
首先是销量快。
我觉得这是减缓商品库存或者想冲击销量的最快方法。其实说白了就是双11活动的精简升级版,因为秒杀时间短,见效快。每分钟几万单的出货量。既能帮助商品在初期快速销售,又能帮助店铺在季末有效清理库存,回笼资金。缩短消费者购买决策时间,提高商品转化率。
再者,曝光量大。
在app页面的设计中,首页的比例是最重要的。基本上重点活动都是在首页首屏banner显示,秒杀模块往往位于拼多多APP首页活动的第一个位置。这样的设计显然代表了拼多多平台超高的购物效率——不需要其他展示方式,只需要展示商品和价格,就足以让用户下单购买。是拼多多中曝光率高、流量集中度提升、个性化推荐权重提升的流量和转化率最好的活动模块之一。
3.积累大量初级用户,培养种子用户。
随着获客成本的上升,电商平台开始寻找新的获客方式和渠道,拼多多的营销也是如此。
如何培养种子用户?那就是不断的刺激他们,培养他们。
可能我们经常参加这些活动会觉得累。没关系。逆向思考。不想主动就被动;然后让你的朋友推荐给你。通过与好友分享,与好友组织,用户可以以低于单笔购买价格的价格购买商品。
其实人在心理上是有“占便宜”的感觉的。这种朋友圈一起买东西的方法,让客户的信任感不断增强和提高。
这时候,不间断的推广活动、自由互动、互动活动就诞生了。
我妈就是这样,品多多果园,天天浇水,还号召我们天天浇水,哈哈,终于得到一箱免费水果。每天登陆拼多多,不断购买低价商品获取水滴,不断活跃。
说实话,拼多多的运营营销真的是运用了逆向思维,相当熟练。
4.与生产工厂建立直接联系,减少中间环节。
可以说,拼多多真正做到了产品连接消费,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工厂直供,商业贸易真正做到了消费倒逼生产的目的。
为什么便宜?一开始可以是广告,可以便宜很久。一定不是活动,而是厂家直供。
因为只有厂家直供才能达到最高的性价比和最好的用户体验。只有工厂直接供货,产品才能有最低的价格。只有工厂直接供货,产品才能生存。
因此,这就是支持和成功营销的原因;拼多多以“拼团”的方式降价,借助娱乐和社交,减少了买家付款时的顾虑,也增加了商家商品的销量;所以便宜不是降价,而是这个商品链条环节的调整。
5.设计流量增大。
产品在网上展示,大多数情况下是以图文结合的方式为主。所以产品页面的设计承载了太多转化流量的任务;拼多多的界面设计,方便启动、选择功能、购物。
界面的产品展示依然是瀑布,但次要功能区的主要产品logo突出且路径较短,通过视觉语言将繁杂的产品信息有序分类,让用户被动或主动关注分类。
二、拼多多营销活动的缺陷是什么?品多多虽然很成功,是一个还在高速发展的新平台,但远没有达到稳定发展的阶段。
1.伴随“省”而来的质量问题
拼多多通过省和闲两个关键要素与用户建立了连接关系。“省”是拼多多用户的特点,大部分用户也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因为他们的闲暇时间,他们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在拼多多,以获得收入和娱乐。“省”和“闲”是产品设计中的重要部分,以便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当然,每个产品的好评都很重要。人们常说,好的产品不便宜,便宜的产品不好。所以拼多多的产品在便宜的同时也难免有质量问题。
在产品设计分析方面,“好评”和“差评”其实反映了用户对产品的心理。
对于拼多多的“好评”,其实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商品维度:即便宜的价格可以省钱,商品丰富。
二是娱乐纬度:是这个软件设计的乐趣,这个活动设计的乐趣让你打发时间。
拼多多差评:
主要是因为价格低导致的产品质量问题,这就是上面那句话,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
总而言之,拼多多的商品最关键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产品质量。
这也导致了品多多的用户并不能真正买到几千元的产品,因为毕竟价格往往是对商品价值的直接反应,而品多多主要的是便宜,所以高端产品卖的不多。
最近拼多多也开始引入旗舰店,无疑是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但也是任重道远,毕竟先入为主的想法。
2.营销手段导致的用户“疲劳”
1)我对拼多多采用的用户成长套路,对传播者的骚扰,以及不断讨价还价、权力辅助等新的传播手段给用户造成的任务失败的挫败感感到厌恶。我个人有这种感觉。一开始第一刀砍价幅度很大,最后每人降价0.001%,就是这么0.001,能气死你,就是这么烂。
2)有些免费的活动是需要分享的,分享的模式是用户需要努力通过和朋友一起购买来获得利益。可能很难让很多朋友花时间帮你做免费活动,也可能是造成别人对分享者的厌烦;而且软件并没有真正规定多少人能成功(往往写了多少人,其实没有),很容易让用户有被骗的感觉。
所以营销也要讲究平衡,平衡活动的条件和结果,平衡用户的心理和想法。
最后,我想说,就像价格歧视的原理一样,价格歧视本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通常是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档次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
同理,市场营销也适用这个原理。
本文由@梁原创发布。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