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多多成立于2015年。这家神奇成长的公司只用了两年就破了1000亿GMV(JD.COM用了10年,淘宝用了5年)。目前活跃用户7.3亿,市值2000亿美元。拼多多的领域是实物电商,是红海中的红海。就连美团也选择了发展服务电商。拼多多是如何在一个看似饱和的市场中找到成倍增长的方法的?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介绍一下哈佛商学院教授克里斯滕森的颠覆性创新理论。在这个理论中,他提出了一个超性能效应。随着技术越来越让高端客户满意,对于低端用户来说,技术本身就表现过度了。当这种过度的性能效应出现时,就会出现巨大的市场空白,为后来的颠覆者创造机会。拼多多的发展是教科书般的低端颠覆式创新。拼多多从低成本工人的需求出发,这个低成本市场才是中国真正的大众市场。据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除发达城市外,我国城镇人口月可支配消费不足2000元,全国本科及以上比例仅为10%,90%家庭年收入不足20万元。拼多多从低成本人群的需求切入,然后找到匹配的供给端。2015年5月,淘宝上市后迫于舆论压力,开始打假行动,一键删除24万中低端商家。2015年9月,拼多多上线。拼多多接受了这些被淘宝“抛弃”的商家。大部分都是低端供应链,质量差但是价格非常便宜。而且他们积累了很多电商运营经验,非常了解低消费用户。
所以左边是低消费用户,右边是低端供应链,微信群把他们连在一起。在智能手机出货量在一二线城市达到饱和后,小米的红米手机在农村和四五线城市迅速崛起,价格低廉。随着红米和微信的结合,出现了一个新的巨大的流量池,这个流量池一直被忽视,直到拼多多的出现。2018年微信月活跃用户9.3亿,淘宝5.5亿,3.8亿用户的差距是新的大众市场缺口。
低价用户,低端供应链,微信群,构建了拼多多的商业版图。但也是实物电商。为什么拼多多的增速能超过淘宝和JD.COM?第一,拼多多最初不是像其他传统电商那样烧钱买流量,而是利用用户自己的微信流量。拼多多依靠微信分享快速获客,获客成本仅11元,远低于淘宝JD.COM近300元。其次,与淘宝JD.COM相比,拼多多的经营品类不同,淘宝是服装,JD.COM是3C产品,拼多多是食品。比食物频率高,比3C频率高。然而,拼多多用户能如此快速地“繁殖”,其实是选择了一个极其高频的品类——瓜子、零食、水果。拼多多曾经在两周内几乎不花钱就获得了一百万微信用户。他们用了微信逻辑的一个规则,下单就默认关注。拼多多用原价一块,现价一毛钱做了一堆东西,很快就以非常便宜的价格获得了一百万用户。第三,更具有颠覆性和启发性的是,淘宝和JD.COM,在人、货、市场的电子商务三要素中,最关键的要素是市场。他们不遗余力的获取流量,然后人们通过搜索选择产品,人们在寻找商品。在淘宝和JD.COM用户的购物习惯中,直接搜索、按销量购买和评价占93%,而拼多多用户通过搜索想要购买的商品仅占45%。拼多多的最小单位元素是人货匹配,拼群识人,以人荐物,以货寻人。
然而,在低价用户切入的拼多多,“假冒伪劣”问题却一直伴随着他们。如何解决这个假冒问题,拼多多会效仿淘宝,采用“天猫”吗?品多多创始人黄征回答:不会,品多多会根据低端市场和大众市场的需求来发展,为大众用户提供物美价廉的正品。看历史,小米手机是正品,便宜,从而敲掉了山寨手机的市场。所以,拼多多每一个假的背后,都可能诞生一个小米。供应链的升级将是拼多多长期的战略重点,拼多多最终的模式是让上游做大规模定制生产。拼多多将利用人的推荐、关系、兴趣的相似性,将每个人的个性化需求整合成具有一定时间富裕度的计划需求,实现中小型大规模定制生产的半市场经济。淘宝一直在提倡C2B,但是做不到,只是因为淘宝的千人千面相当于个性化搜索,但是搜索本身就是长尾,你很难做反向定制。在拼多多,海量流量集中在有限的商品上,达到规模后再进行反向定制,大大降低了成本。这也是沃尔玛和好市多的区别。拼多多的终极定位是针对不同人群做不同的costco。
你可以看到拼多多的成功是一种奋斗,这只是在需求端,这是第一步。你没看到品多多最厉害的接班人是在供给端,是供应链的升级。微信拼法任何人都可以模仿,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构建供应链的核心壁垒。一个叫张的年轻人在河南中牟的一个大蒜基地买了很多大蒜。在拼多多拼了一批后,他把大蒜卖到北京,价格是北京超市的1/4。拼多多计划在2018年投入100亿营销资源,培育500个像河南中牟大蒜这样的产地,培育10000个像张这样用互联网平台连接农民的新型农民,从而缩短更多商品的交易环节。
作为需求端微信群,升级供应链的供给端和智能匹配的平台端是拼多多的三个飞轮。如果三个飞轮都成立,更多的需求就会有更多的供给。更多的供需之间,会有更智能的智能匹配,三个飞轮快速运转,拼多多的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