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线,看清楚界期;
见微知著,洞察内在动机。
今天的内容很干货。我们用3分钟的时间,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深入分析一个人的性格和做事的逻辑。
文末,你还有一本操纵人心的手册。
这个案子是我朋友圈发现的。
先给你看几张截图。
(一)
(二)
你可能有点困惑。让我简单划一下。
大致情况是这样的:
一个女的交了7块钱,加入了一个课程群,在群里转发了自己的小视频,求赞。
该群的管理员立即要求他撤回该消息。
过了一段时间,这位女士因为加班不能撤,就留言说“你把我踢出去了”,然后管理层就把他踢出去了。
这里的事情才刚刚开始。
这位女士在被踢出的群里留言说客服是naocan,但是被踢出后无法显示。这时,她把这张截图发给了课程组的老板。
然后和老板吵了一架,最后把老板黑了。
老板也很生气,发了朋友圈让大家评论。
我正好是老板的朋友,看到了上面的一幕。
首先,我不偏袒任何一方。我们只是从精神分析和心理分析的角度来分析这个案例。因为它太有代表性了。
我先问你一个问题。你如何评价这个女生的行为?
现实中,你能接受吗?
和老板两个人吵架背后的核心诉求是什么?
作为一个女孩,她将视频转发到小组,希望小组成员给她反馈。在初级阶段,她希望被“看到”。其次,如果她能喜欢就更好了。
这是一种自然的心理诉求。心理生存,或者说精神生存,是每个人除了肉体生存之外的刚性需求。
当然,她转发这个视频的时候,心里是有预设的。(这里就不说这个预置了,后面再说。)
当管理员拒绝他的行为时,她的反应不是意识到这个客观事实,而是主动打!
看她的话:“对不起我不能撤,请把我踢出去”,她又补充了一句:“不好意思。”
其实心理保护机制已经启动了。
之前说过,心理保护什么时候开始?
当一个人受到伤害时。
想想看,如果你是她,你满心欢喜,带着些许期待,把视频发到群里,希望大家有个好的反响。
“哐”!一盆冷水泼下来,你疼吗?当然疼!
但是重点来了!!
重点来了!
和人根本不同,在这个时候:
客服用的是温和语气词“先撤”,是温和的回应。
一般来说,这个时候大脑会接手,理性客观地认识到发视频不合适,有些人出于社交礼仪会发“对不起,我撤不了,下次注意”。这件事结束了。
但是这个女人,在心理保护机制的怂恿下,变成了心理动物,她的行为完全是由心理驱动的,就像我们之前视频里说的。
要知道,心理学是为了生存,是为了逃避痛苦,所以才有了你的“主动申请”把我踢出去。
这个退群的“申请”在底层有两层意思。
第一,她在维护个人身份时,与违反群体规则的行为相悖,会产生自我冲突,这是她不想面对,也不想被看到的。
其次,她有心理路径的依赖,即通过别人的特殊照顾,给自己维持心理生存的能量。
这是小女生和男朋友常见的吵架模式。
比如女生说“哦,我们分手吧!”
本质上,她不是想分手,而是想要更多的爱和关注。
从19: 25到22: 20,这一段扣费时间,大概是没看到她的视频,或者是赞少了。她被踢出群体后,会叠加一种挫败感。
这种复杂的情绪威胁着一个人的心理生存,我们应该通过指责和诅咒他人来释放它,使之合理化。
22点23分,经过三分钟的自我消化和调整,女孩的大脑和人格并没有出面协调自己的心理和情绪。这时,心理的暗流推动她继续寻找出口。
她想到了这群人的老大。
也许老板会出来主持正义,批评客服,给她心理安慰。
但是老板看到她的行为,尤其是员工莫名其妙的咒骂和对她工作的否定,也硬起了背。
女生继续站在道德制高点批判。
这段对话中有很多词,
值得一提的有三点:
先说,这个女生,不管是说加入群需要学点什么,还是指责对方没有用户思维,天花板低等等。
其目的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心理生存,通过对自己受情绪驱使的违法行为进行道德指责,使自己的生存空合理化。
(你熟悉这个套路吗?在你身边很常见吗?)
其次,这个姑娘终于在这里承认了,她很生气,被告知把自己踢出去,但是客服真的把她踢出去了。
这里的根本问题是她没有边界感。
想想吧。小组学习是一种商业关系。她这种挖苦人的行为可能适用于能容纳她的关系,但商业关系是一种价值交换,没有人会承担额外的成本。
第三个,她也终于承认没有感受到对她的关心。
其实很好。这是对真实自我的事实和诚实的表达。(这是治愈的开始)
但从整篇文章来看,她选择了一种自杀的模式来博取对自己各种寻求关注和关心的行为的同情。
换句话说,看起来就是一个情绪化的乞丐。
心理语言是:“我需要你,但是我不能直接说出来,因为我要维护我的自我形象,我要维护这种感觉,这是我的尊严。你最好能看到我,看到我的独特,只是为了满足我,给我想要的那种安慰!我可以做我自己!”
老板,也是钢铁直男,对对方的攻击也有一定的心理保护行为,和对方争论也很认真。
最后这位女士“带头”删了老板,因为她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得到一个心理上的支持,反而得到了更多的打击。她不想再忍了,就切断了沟通渠道。
这是一次不成功的争吵,因为大家都在说自己的事情。
贯穿始终,我们对这位女士,或者说一个人的心理结构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
第一,人对自己的判断
缺乏爱,缺乏关注,缺乏自我满足,缺乏,有压力,缺乏个性。
这些基本构成了她的自我。
二、人对自我与外部关系的判断
也许是对周围关系的过度包容,导致她认为自己是与人交流的中心,认为自己可以得到特殊待遇。
三、结合以上两点采取的生存策略。
一个缺乏爱和关注并渴望被他人看到和认可的人,
在之前的“自我世界”关系模型中,由于某种原因(这个需要深入探讨),她可以通过自怜自艾获得关心的路径,并依赖于这条路径。
但是这种模式在社会关系中已经不再有效,因为它自身的能力还没有成长起来,不具备一些通过社会关系的运行规则来获得爱、关注和认可的手段。他们仍然使用原来的生存策略。
老板对“贵族脾气”的定义其实是不准确的。
有这种精神结构的人,绝对不是老板所说的“贵族”,更多的可能是独生子女家庭,或者是在不健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至今没有改变的普通人。
嗯,在这个分析点上,
如果你在这个女孩身上找到了自己,我要恭喜你!
因为...
著名的哲学家
苏辙男孩说,“没有考试的人生不值得活”。
你已经通过这个案例审视了自己。
可以通过唤醒大脑,切断有心理保护的身份认同来调整,让人格勇敢面对痛苦,尝试建立新的关系模式。
如果你是对面的老板,想利用她做成这笔生意,那就哄她。毕竟她也不容易,根本不可能是坏人。她只是需要你更多的付出和赞美。
好了,如果你觉得你学会了这篇文章,请喜欢,收藏。
我是你的顾问,
注意,开导。
@苏哲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