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11”的到来,南都记者从国家邮政局获悉,2021年快递业务旺季已于11月1日开始。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11月1日,全国揽收快递包裹5.69亿件,同比增长28.54%。广东省和浙江省均收到1亿件快递。
快递业务的快速增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行业乱象:部分快递单被出售,个人隐私被泄露;消费者不能自由选择快递,部分快递服务能力有待加强。
你有没有被这些问题困扰过?将如何解决?
随着快递的增多,个人信息安全也可能面临泄露的风险。在快递包裹上,会有一张“快递运单”,主要用来记录寄件人、收件人、货物种类等相关信息,包括收件人姓名、电话、家庭住址等隐私信息。记者发现,目前这些快递单在网上被批量明码标价出售,情况十分猖獗。
体验快递实时面单。每张售价1.5元。
记者在百度贴吧中尝试输入“快递”、“面单”等关键词后,出现了很多相关的分类群。为了避免打击,犯罪分子会用一些暗语来代替。快递信息通常被称为“料”和“菜”。
“快递吧”中网名os开头的人打出了“收菜中介对接”的广告,并留下了联系方式;另外,有人标榜“工作室对接,历史,可测试”。据记者了解,快递单被收单员分为“实时”和“历史”,实时单也是最抢手的所谓货源。网络专家万仁国说:“实时面单就是面单新鲜出炉。比如今天刚出,这个面单时效性强;这些面一旦卖出去,接触过,加工过,就叫历史面。”
记者通过某即时通讯软件联系了多家买家,其中一家名为“橙”的向记者报价,实时面单1000多张,价格3.5元,精品面单每张4元;历史单只包括汽车,童装童鞋,化妆品,每件1.5元。
另一个网名为“吴空”的卖家,声称自己手里有几十万的历史快递单,货源是一个物流“云仓”;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他还给记者发了一份资料,按照化妆品、母婴、服装等分类。,包括数百名消费者的姓名、购买的商品、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隐私信息,甚至商品的价格。
结果骗子冒充快递员,骗了16万。
据记者调查,诈骗分子在获取个人快递信息后,通常会冒充“电商客服”或“快递员”,使用的诈骗手段包括“发送退货链接骗取银行账户信息”、“快递丢失、商家索赔”等。其中,“网购理赔类”是相对高发的诈骗类型。
9月23日,“UP主称30分钟被骗16万”话题成为热搜。据受害人称,当天她接到一个自称申通快递员的电话,对方称需要对快件丢失进行索赔。在冒充快递员的骗子一步步指引下,受害人在30分钟内被骗走16万元。快递单上的个人信息是怎么被盗卖的?近日,宁波警方侦破一个非法获取并倒卖快递单信息的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9名,缴获快递单照片2万余张。
据嫌疑人何某交代:“照片多的时候,最高的差不多每张8毛钱,最后一家说他这边的营业额是每张1.2元左右。”
犯罪嫌疑人李某说:“一般我们下午五六点钟拍,拍一个多小时,当天获利三四百元左右。”
隐私列表长期以来一直很受欢迎,并面临三个困难。
据了解,快递行业早在2017年就推出了隐私面单服务。与常规的面单相比,隐私面单可以用二维码或星号隐藏用户的关键个人信息,基本可以保证个人信息不被泄露。然而,在推广和使用的过程中,隐私列表遇到了几大问题。
首先,用户很容易错过选择。合肥市民娜塔莉告诉记者,在电商平台购物时,他想选择使用隐私菜单,而不是在快递包装上透露个人信息,但他找不到选项。
其次,渠道和标准不同。在一些快递公司,不同的投递渠道对隐私面单使用不同的标准。顺丰客服人员表示,用户可以登录“顺丰速运+”微信小程序,选择匿名邮寄服务,隐藏寄件人和收件人的个人信息。然而,在顺丰速运App的快递页面,却找不到匿名送件服务选项。
三是影响快递小哥的配送效率。快递某网点负责人迟先生告诉记者,使用隐私面单后,快递员需要扫码读取包裹的具体信息,会影响快递员的投递效率。“快递员看不了一眼。比如快递员扫码看到一个12楼的包裹,送完之后扫出一个8楼的包裹。当他送货到8楼时,他扫出了12楼的包裹。这时候快递员需要从8楼折回12楼。”
快递员余某告诉记者,最近迎来了“双11”的生意高峰,他一天要送400件左右。“如果隐私面单都用上了,每个包裹都拿出来扫描,估计每天会少寄50件左右。”
视角
快递企业不能只考虑配送效率。
2018年5月1日起施行的《快递暂行条例》规定,从事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建立快递运单和电子数据管理制度,妥善保管用户信息等电子数据,定期销毁快递运单,采取有效技术措施保障用户信息安全。
多位业内专家表示,对于快递公司来说,不仅要考虑配送效率,还要进一步提高隐私面单的使用比例,提高用户个人信息的保护水平。
“虽然各方都在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但不排除仍有部分人铤而走险,需要从法律层面加大处罚力度。”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快递分会副会长徐勇说。
A04-07版本:
坐标易傅宏杨存海
南都记者傅嘉陵实习生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