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攸关(遵义会议为何是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编者按: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积极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网上宣传。在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务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信息技术部联合推出“党史微课”系列微视频,作为“国史讲堂”第二季的内容,邀请专家学者为广大网友讲解

本期主讲人:

高中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教授

生死攸关是什么意思

本次讲座的要点:

长征途中,1935年1月,著名的遵义会议在贵州遵义召开。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遵义会议最重要的成就是选举毛泽东为常委。第二,任命张闻天同志起草决议,委托常委会审查,最后送支部讨论;第三,常委内部要进行适当的分工;最后,“三人团”被取消,最高军事领导人朱德和周恩来仍然是军事指挥官。这是陈云《遵义会议手稿》中提到的遵义会议的几个重要内容。

会议的影响在哪里?遵义会议改变了我们过去不正确的军事路线,部分地开始调整组织路线。会后,毛泽东开始利用一些军事将领来改变糟糕的军事路线。选举毛泽东领导军队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的意义为什么被称为“生死攸关”?因为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遵义会议确保了我们党的事业转危为安,打开了新局面。

遵义会议的决议值得我们仔细阅读。遵义会议着重分析了军事路线。遵义会议的决议号召全军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党中央的总路线奋斗到底,胜利一定属于我们。为什么我们跨过大渡河,跨过草原,就有了信仰支撑?这直接关系到遵义会议决议的形成和传递。

来源:人民网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