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税区和自贸区的区别有哪些(自贸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傻傻分不清?请看这里)



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在日常生活中,这些与海关和进出口有关的名字经常出现在新闻报道中,但你知道它们的具体含义吗?

今天,在漕河泾和奉贤两大综合保税区的揭牌仪式上,上海海关对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行了权威解读。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经国务院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内设立的特殊经济功能区。被赋予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连接国内外市场的特殊职能和政策,海关主要实行封闭式监管。

保税区和自贸区的区别

目前,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有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跨境工业园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六种模式。其中,综合保税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政策优惠最多、功能最全、程序最简单的特殊监管区域。

截至2018年底,中国已批准设立140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其中,上海先后设立了5大类10个特殊监管区域,总受理面积38.786平方公里,分别是:1个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4个出口加工区(松江、金桥、青浦、嘉定出口加工区)、1个保税物流园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1个保税港区(洋山保税港区)、3个综合保税区(浦东机场)。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在上海外向型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特殊监管区域的国民经济指标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第一个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都诞生在上海。最早的上海自贸试验区由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洋山保税港区等四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组成。

2018年,上海特殊监管区域进出口总额1874.5亿美元,同比增长6.0%,占上海外贸进出口的28.0%。工业总产值2601.5亿元,占全国特殊监管区域总数的11%;商品销售额达18864亿元,占全国特殊监管区域总数的52%;物流企业营业收入1638亿元,占全国特殊监管区域总数的51%。上海特殊监管区域的制造和服务已经成为国家特殊监管区域的一个品牌。

作者:张毅

摄影:赵

编辑:朱景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