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税物流是指经营人经海关批准,将未征税进境的货物从供应地移至需求地空的服务经营行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物流多元化的发展,保税物流的功能和业态从单一的仓储、物流、配送向供应商管理库存、全球配送、散货混装、展示交易、金融质押等高端业态转变,以满足跨国采购、区域分拨中心、高端制造等现代物流生产企业的需求。保税物流的功能和形式如下:
保税仓库
国际国内生产消费需求从海上钻井平台、大型远洋货轮、飞机、大宗矿石、玉米棉花等农产品、各种塑料颗粒等工业原料,到芯片、笔记本电脑、手机、高端游戏机,以及奶粉、食品饮料、化妆品等电商热销商品。除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外,保税仓库货物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生产和生活商品。综保区的货物可以来自国内外,也可以在区内生产。
延期纳税
相对于一般贸易进口,一次性缴纳货物所有税费,货物进入综保区后会延迟,待国内客户有需求时再支付出区销售。国外市场好的时候,可以运出地区,销往国外。比如贸易商将天然橡胶运入国内外交通枢纽、中国橡胶集散地附近的综合保税区,根据市场情况在国内销售或运往其他国家销售。
以及国际国内物流配送
在保税仓储的基本功能方面,我们可以综合利用综保区靠近国内外物流枢纽、国内外货物同时聚集、暂停征税、全程进出口、报纸集散等优势,发展国际和/或国内配送中心。例如,某高端品牌汽车制造商在综保区设立了亚太地区汽车维修配件配送中心,将从欧洲采购的零配件运送到综保区存放,根据国内经销商和4S店铺以及亚太地区1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订单需求,提供24小时配送服务。与将配送中心设置在欧洲或一般贸易关税缴纳后进口零部件相比,上述方式可以同时响应中国及其他亚太国家或地区的需求,缩短配送时间,降低配送成本。
一线出入境免检
进出综保区的货物原则上不实行进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但少数有特殊规定的货物(如精神药品、特殊种类冻鱼)除外。实行配额、许可证管理的货物,只需在出区进入境内区或境内货物出口入区时提供配额、许可证。企业可以将进口时需要提交许可证和配额的商品先进口到综保区,以争取办理相关许可证的时间,拿到证书后再通过海关通关进口到中国。除配额、许可证管理外,减免税商品还可享受相关优惠。比如,我国近海渔业自捕水产品在国外海域捕捞,运回国内,先存放在综合保税区或保税仓库等保税监管场所,完成相关减免税手续后再进口到我国销售。
增值物流服务
综保区内的物流企业可以对保税货物进行流通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主要包括分类、组合包装、贴膜、打标、换包装、拼装等辅助作业,以方便运输或实现商品增值。比如某知名电脑销售公司组装显示器、键盘、机箱等。由国内多家综保区工厂生产,然后整机出口到欧美发达国家,改变了工厂先将零部件出口到中国香港或美国,再利用当地昂贵的劳动力进行组装的局面。有的企业在综保区对从中国香港或周边国家(地区)进口的大理石或花生进行挑选(筛选)、分类、重新包装,然后运往中国香港。虽然会产生额外的存储和运输成本,但与在中国香港运营相比,成本仍然较低。
显示交易记录
区内企业可以在综保区规划区域内、围栏外、综合保税区外的其他固定经营场所内专门用于综合办公区的展览场所举办商品展示销售活动。企业开展展览活动吸引投资,为潜在的国内客户或消费者进行实物评估和贸易洽谈,并节省海外考察费用。双方达成交易后,办理纳税等通关手续,进入国内流通;如果货物不能在国内交易,可以返回综保区再次进入国内展贸,或者转关到其他国家或地区。
进口货物的预检验
国内某厂进口电子元器件,由于生产需要,对材料和元器件的精度要求极其严格。在出厂检验中发现质量问题,则运输出境,更换后再次进口,导致运营和退货周期长,成本高。后来工厂改变了运营模式。一是组件进口到综保区进行质量预检。合格的物料进口报关后,运到工厂生产。不良品暂时存放在综保区,积累到一定数量后运回原产国维修。操作程序简单方便,有效降低了成本。
货物进出
货物可以从海外或国内大量进入该区域,并根据客户需求零星离开该区域,从而实现货物小批量、多批次的海外或国内运输,避免整批货物一次性销售和纳税的压力。
综合保税区“保税一日游”
什么是“保税一日游”
综合保税区的“保税一日游”要追溯到区外的加工贸易。加工贸易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广东和其他东南沿海地区。比如被称为“制造业之都”的东莞,就与加工贸易的发展密切相关。
在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的模式下,上游厂商的成品是下游厂商的物料,通过深加工结转延伸加工链条,最终加工成品出口国外。以珠三角为例。经过几十年的培育和发展,企业间合作紧密,产业链契合度高,加工贸易企业间货物往来频繁。但由于当时缺乏贸易、税收、监管等配套政策,各地监管联动,手续繁杂,人工操作效率低,深加工结转存在诸多不便,导致“香港一日游”:加工贸易企业先将加工后的产品出口到中国香港。拿到核销单和退税后,以加工贸易方式申报进口,货物以保税状态进入珠三角另一家厂商进行下一道工序的生产,却面临着操作周期长、手续繁杂、运力浪费等问题。
随着我国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在全国各地的发展,企业可以很容易地利用特殊区域或保税物流中心(B型)开展“保税一日游”,而不是“香港一日游”。
综合保税区“保税一日游”是保税物流的一个组成部分,又称“一日游”、出口再进口等。是国内货物出口到综合保税区或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后再进口的业务模式的标题:出口到特殊区域的货物视同出境,进行出口收汇、退税、核销单等操作;货物在区内停留时间短,下游企业从综保区进口货物,根据需求灵活做出保税、免税或征税进口等多重选择。与“香港一日游”相比,“保税一日游”不仅简化了进出口手续,还节省了大量运输成本。除此之外,由于作业时间短,通常可以在一天内(甚至几个小时)完成进出出口区货物的通关。
综保区“保税一日游”是指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手续复杂、增值部分不退税、货物必须按外商要求进出口等情况下产生的一种“国货”。,通过货物出口进区和出区两项作业的集约化关联和协同,综合叠加利用综保区多项政策,在短短几个小时或几天内进行信息流、货流、资金流的集约化作业。
参与主体
随着保税物流业态的丰富发展,“保税一日游”涵盖的企业、货物、运营模式更加多元化。参与者包括出口企业、进口企业、承运商、综保区企业、银行、外商等不同类型。区外主要参与企业大致分为一般贸易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进出区货物性质包括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
出口和进口清关操作(申报、检查等)没有区别。)的“保税一日游”和正常出入境区域。物流路线为:出口报关-车辆通过卡口进入区内(可能被控制和检查)-进口报关-车辆通过卡口离开区内(可能被控制和检查)-运输至国内目的地。货权转让的路径是:出口企业(外商和外资代工厂)-区内中间商(或外商)-区内其他中间商或外商(可继续转让)-进口企业(外商和外资代工厂)。
操作过程
以货物的税务状况为纽带,小刚对“保税一日游”的操作梳理如下:
一般贸易货物-加工贸易货物
境内企业和贸易企业货物中转:出口企业向外商或区内企业销售货物,以一般贸易方式(代码0110)出口至综合保税区,收取货款并获得退税;境内企业或单位以加工贸易方式(对口0615、对口0715、加工0214)进口,享受保税优惠政策,货物作为保税货物出区。比如国内出口企业以一般贸易方式向综保区出口液晶显示器后,国内液晶电视企业以进料加工方式申报进口,然后生产用于电视出口。
一般贸易货物-一般贸易货物
进区申报同上,进口商申报一般贸易(代码0110)并缴税后出区。这属于出口转内销,通常是因为国外的产品在中国生产,但产权和销售权是由国外总部或指定的贸易供应商决定的,国内企业只能按照国外的指令操作。例如,随着跨国公司经营的全球化,集团内部企业之间有时会有大量的交易,以转移利润、增加营业额和合法避税。
加工贸易货物-加工贸易货物
这是最常见的“保税一日游”形式,主要是为了满足深加工贸易的需求,比如中国购买的料件退税、出口商的加工贸易手册核销、加工贸易属性变更等。加工贸易出口企业将增加贸易的货物出口到综合保税区核销手册(进料加工企业也可以收款并获得退税),进口企业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出口报关贸易方式是加工贸易(来料加工0615,进料加工0715,进料加工0214),进口报关也是加工贸易。
加工贸易货物-一般贸易货物
这也属于出口转内销,申报分别是“加工贸易货物-加工贸易货物”的出口入区和“一般贸易货物-一般贸易货物”的进口出区。比如某知名日用品零售商,从世界各地进货供应中国多家门店,80%的国外品牌商品都是在各自的中国代工厂生产。该公司在综保区设立了全国配送中心,代工厂生产的商品通过“保税一日游”出口到综保区,再与国外品牌结算、缴税、进口后在国内配送。
“一日游”的功能
而不是“香港一日游”和深加工结转。
货物进入综合保税区视同出境,可办理退税、收汇、核销单等业务。尤其是相对于“香港一日游”,国内通关速度更快。一般情况下,进出口(区)作业可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节省了物流运输成本,缩短了交货时间。
实现(跨国)多方贸易
通过“保税一日游”实现(跨国)多方贸易,有可能实现货权转让、三方四方外汇收付等。比如某知名品牌指定国内企业贴牌生产货物后,先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到综保区,再要求国内批发商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这就是三方贸易。企业还利用地区交易中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的优惠待遇进行商品买卖和收付汇。
加快加工贸易手册的审核
区外加工贸易企业手册已到了核销周期,但仍需继续执行。企业可以申请延期或结转剩余物资,也可以选择“保税一日游”解决问题。
尽快获得出口退税。
在一般贸易出口模式下,出口企业只有在货物实际离境后才能向税务机关申请退税。在“保税一日游”模式下,申报进入综合保税区的货物视同出境,获得退税,缩短了退税时间。同时,货物可以在区内无限期保税储存,待机后销往国内外。
结转国家物资进行进一步加工以获得退税
区外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业务增值部分不能获得退税。借助“保税一日游”,上游饲料加工企业货物出口入区后,生产用国产料件可申请退税,解决了深加工结转业务用国产料件无法退税的问题,提高了国产料件利用率。
加工贸易方式的转变
加工贸易分为来料加工和来料加工两种。在海关监管、货物产权、收付汇、退税等政策上存在差异。两种类型之间进行商品深加工和结转有很多不便。但通过“保税一日游”,可以从加工环节实现加工贸易方式的转变。
解决加拿大贸易制成品国内销售税率倒挂的问题
进口料件和加工件或制成品内销时,按该零件的原进口价格和税率征税。如果成品价格不随零部件变化太大,进口零部件税率远高于成品(如加工成电器的进口电子元器件),加工贸易内销的成品多缴税。针对这种情况,采取“保税一日游”方式从综保区再进口时,按规定缴纳的产成品税,扣除运输等附加费用后,可能低于加工贸易产成品内销的税负成本。
违反规定
综保区保税一日游是“出口入区”和“进口出区”高度关联的操作。为了解决贸易、税收、监管体系面临的问题,其运行全部在海关、外汇、国税的监管体系内,符合法律法规要求。但也有不法企业非法经营,一直是各部门密切关注、持续打击的风险对象:
假洋货,中国制造
比如前几年的达芬奇家具事件,企业利用专区粉饰国产家具的身份,然后以国外高档家具的名义进口,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高价购买。
用“道具柜”骗人工验证。
这主要体现在大宗商品加工贸易上(如棉花)。据媒体报道,非法企业为了非法核销手册,采用“一日游”的方式,用同一辆车在该区域内循环进出。
虚假交易
不法企业增加账面流水,虚增交易量,美化财务报表,提高授信额度。此前,一些不法企业利用境内外利率和外汇价差,对同一商品进行“一日游”密集往返,实现跨境贸易套利。
技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和服务增值税、消费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39号),出口企业进入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向区外单位或个人销售的货物,视同出口货物,适用增值税退(免)税政策:即只有出口企业向综保区内企业或外商销售货物,实现货权。如果买卖企业都在区外,就有法律风险。
来源:中国海关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