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牛头摄周琛
牛头社在深圳“路演”和上海“路演”的间隙与陈雷对话。
说到读书,说到西班牙徒步,前者是输入各种知识,后者是他至今为止人生中为数不多的“出走”。
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陈雷,职业生涯中的重要履历是,毕业后在四方快递的IT部门工作了4年。2013年,陈雷从跨境卖家ERP和海外仓WMS开始,创立了E仓科技。在他看来,他创业的意义是对之前工作的拓展、延伸和深化。
如今,e仓库从无到有,构建了“SaaS+物流+货源+资源”的跨境生态。在深圳、广州、杭州、武汉、厦门、青岛、成都等七大城市设立分公司和R&D中心,逐步实现全国覆盖。截至目前,公司拥有800多名员工,其中R&D技术团队超过400人。陈雷也见证了跨境电商SaaS产业从一开始到数万亿的增长。
“寻求改变”是陈雷目前的重要事情之一。他在创业的第七年,也就是2020年,决定接受外部资本,然后分别在2021年2月和2021年8月收到了不同金额的投资。目前融资金额已超过7500万美元,并于2021年8月“战略投资”以跨境电商大数据为核心的创新型科技企业——亿达讯。
“充足的资金将赋能E仓构建智能化、协同化的全球跨境网络,引领旗下E仓软件、跨境眼、E鸥派、E链四大业务板块,努力为客户和行业创造更多更高的价值。”
陈雷表示,他对E仓的期望是在2025年建立一个万亿美元的跨境生态,由10万个工厂、1万个跨境卖家和1000个物流商组成。
2021年8月的一天,陈雷在朋友圈写了一句话:你看十年后的现在,会是多么壮丽。站在新时代的脉搏上,创造新的价值,才是艰难而正确的指南针。
以下是对话内容:
牛头社:能说说你眼中的跨境电商行业吗?
陈雷:几年前,跨境电商行业是残酷而脆弱的。很多卖家都是白手起家,大多数中国制造业对跨境电商并不了解。长期以来,行业内一直没有垄断企业。
直到近几年,制造业的生产线、员工、老板的思维都被跨境电商重塑。
跨境电商的本质是能否快速组织起符合消费者需求的高性价比商品。在当前的竞争周期中,我们面临的是如何将用户、数据、制造、创新、服务固化为企业独特的组织力量,进而附加品牌情感溢价,从而在未来十年成为全球化企业。
从某种意义上说,危机和机遇都来了,被跨境电商抢了先机的竞争对手不会坐以待毙。最近,我经常和一些朋友聊天。现在跨境电商的情况和2015年很像。流量红利期,全世界都是用中国供应链收割,比当年更强的是对手连扑克桌都上不了。
如果这是一个新的循环,要想安全穿越,就要想好循环稳定下来会剩下什么?我觉得一定是企业特有的,能够持续满足用户需求的价值链:供应链,员工,用户。跨界是新的,产品差异化不是选项,而是必须。
在我看来,跨境电商的利润还是来源于信息不畅和汇率。但是这个红利正在慢慢消失,这个行业和以前不一样了。如果还像以前那样,赚不到钱,就做不下去。在这个时代,做一个长期的行动派是有意义的。
牛头社:2013年“易仓”成立以来,进展顺利吗?
陈雷:我们这几年进展不错,从SaaS软件到跨境生态链服务,再到组织两次万人行业峰会。只要打开认知,品牌就起来了。策略一开始是孤独的,慢慢来。
其实做跨境电商SaaS无非是帮助行业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物流成本、资金流、信息能力,营造更公平的竞争环境。总的来说,就是好产品,好制造,和行业一起成长。
牛头社:创业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陈雷:多角度地看待自己。这些年来,通过创业,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坚定的长期积极分子。但是谁又了解自己呢?如果我看到我的长处,可能是领导力,主要是在公司内部。我也看到自己的很多缺点,比如管理能力,所以要找管理能力强的人合作。
创业很孤独。每个人都需要圈子,需要认同。
我有很多业内的兄弟,很多客户跟我关系非常好。他们经常在生活遇到困难的时候给我打电话。他们无话可说,只是漫无目的的聊,获得一些新的想法和认知,因为毕竟每个人的视角不一样。“兄弟”是一个很流行的说法。
这些年,我最孤独的时候是2018年,公司扩张,人太多。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每一次孤独都是提升自己的最好时机。2021年,我很孤独,和专注力有关系。当你坚持长期主义的时候,一些短期主义者肯定会影响你的市场份额。你得想办法告诉团队你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会有投资人的压力,投资人会问:别人做了,你为什么不做?这段时间很孤独。你需要坚持,你需要说服,你需要用自己的行动和决定来证明。
希望行业发展处于理性状态。在理性的状态下,大家都会拼实力,拼产品,拼效率,拼质量。
牛头社:你说2008年跨境电商行业处于野蛮状态。现在呢?
陈雷:这个行业已经开始变得更加理性。比如平台冠名和人民币升值,大环境其实已经不允许短期投资了,包括国家的“共同富裕”政策也会迫使企业思考自己的长期价值。套利者绝对不是。社会和世界环境已经改变。
国家宏观政策也在影响这个行业。比如鼓励大家建独立站,给补贴,建海外仓,给补贴;出口报关,补贴,保税区等等。中国必须鼓励出口。在开放内循环的同时,必须保证外循环的开放。
2015年5月,商务部发布“互联网加流通行动计划”,众多电商平台和出口企业通过建设“海外仓”布局海外物流体系。当时我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急不得吃海外仓》,有朋友问我:你是一个海外仓管理软件的卖家,那么多人都去建海外仓了,你应该高兴才对,何必泼冷水呢?
在别人冲上去的时候,希望行业能冷静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
牛头社:自去年获得第一笔投资以来,e仓库已经获得了三笔投资。E仓获得投资意味着什么?
陈雷:2020年,我们获得了第一笔投资。金额超出预期。我们一开始也没要这么多钱。账到的很快,一周就到了。当时我们是一家盈利的公司,有着清晰的商业模式,持续了六年多。
当时的我,没有太多的激动,反而觉得自己的责任更重了。以前觉得自己失败了,就自己扛。现在,如果你失败了,你将失去投资者对你的信任。后来有了第二次、第三次融资,金额越来越大,然后更渴望做一些更牛逼的事情,负担会更重。
投资不会影响我创业的初心。在短期内,一些销售将推动一些增长,但从长期来看,你必须有一个稳健的商业模式,并上市。上市很严重,不是为了上市,而是在整个社会结构中,你的商业模式卡在哪里,什么是不可或缺的,是否产生了核心价值,从商业势能变成了组织势能。
所有上市公司都有很多人。你的商业模式怎么养活这么多人?必须基于组织势能。组织势能是指你今年做的事情必须为未来三年付出。
短期内做肯定是失败的。当然,也要看你最后想要的是什么。
牛头社:E仓前段时间收购了“亿数联”。是出于什么考虑?
陈雷:主要是战略协调。E-datacom是亚马逊广告的SaaS服务提供商,它的客户也不小。电子数据通信和电子数据通信的结合可以更好地为销售者服务。
同时也是因为很多海外仓宣传不好。很多华侨一直在海外,不回国。我们尽量帮他们做国内宣传,引导他们,介绍客户资源。还帮电商找海外仓,然后给海外仓推荐电商。
E仓的逻辑是希望打通跨境生态链,为行业增值,所以做了很多非SaaS应该做的事情。但反过来,这也成为了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e仓这几年一步一步走过来,发现了行业的问题,一一解决。一部分是在我们的战略规划中,一部分是在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
牛头社:一路走来有没有收到什么印象深刻的指导?
陈雷:没有指导。
我把一切都归因于我更喜欢阅读的可能性。我觉得我在工作过程中不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但是我特别喜欢总结,回顾,简化一件事情。我非常推崇“一页把方案讲清楚”,因为我做产品(写代码)的时候经常用一页来告诉你我是怎么想的,这是我的工作习惯之一。
创业后喜欢读书,有的精读,有的泛读。我的最高阅读记录是一个月读读了7、8本书。我每两周去一次书店。哲学、心理学、生物学、社会学甚至宇宙学的书很多。虽然看起来有点杂,但是参考书很少。
牛头社:读书给你带来了什么?
陈雷:基本上很安静。外面声音太多了。
我小时候也喜欢读书,但是从高中到大学都不喜欢读书。创业后很焦虑,不知道怎么消化和缓解。直到有一天我偶然看了圣经,开始拾起阅读的习惯。
从哲学到宇宙到物理学到生物学,心理学和人类。每天都在下沉,慢慢的,慢慢的。
我喜欢去书店买书,但不喜欢在网上买书,因为网上会根据你的购买习惯推荐书籍,你找不到好书。在书店里漫无目的的闲逛,总会遇到好书。我比较喜欢去社科分类办公室,总能找到我喜欢的书。现在,去书店找书已经成了我的习惯。
牛头社:当你累了的时候,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来缓解自己?
陈雷:2018年,我去西班牙徒步旅行,背着包和一群陌生人走了十天。大家一起参加了一个项目,有两个神父把我们带走了,每天晚上住在青年旅社。那时候我还挺自由的,一路想了很多东西。每天祈祷是非常有益的。目前,我没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在灵魂上,我可能更倾向于禅,更相信灵性的东西。
2018年对我和公司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公司扩张,员工数量爆炸,我的身体也出现了问题。我想通过一次异国他乡的徒步旅行,让自己的身心有新的变化。去之前没想清楚。有人跟我说去西班牙朝圣很好,那就去吧。
我有这样的性格,做了选择就不后悔。中间有过退缩,但后来觉得不符合我的性格,就坚持了下来。每天走路都很累,和我以前参加过的戈壁上走路不一样。在这个过程中,我路过了很多西班牙小镇,也遇到了很多当地的老人。风景也很好,有悬崖和大海。这是我这么多年来为数不多的离开企业的机会。
牛头社:你曾经说过,易仓的最高仪式是沙县。这是什么意思?
陈雷:这是我们的一根稻草。这个梗来源于公司不断有高管加入,高管加入。经常请沙县人吃饭,因为简单快捷,而且离我们公司近。慢慢的,陈老师请吃沙县是最高礼仪,就传开了。现在这个梗没了,因为公司搬到办公室了,沙县小吃离我们很远。还是吃点其他同样普通方便快捷的吧,比如重庆小面。
牛头社:看你的动向,好像经常和一线员工吃饭。
陈雷:我和一线员工吃饭不多,但我更接近客户。但每次和员工吃饭,我都有收获。
前段时间和一线员工吃饭,讨论如何在深圳有安全感。他们说:对鸟来说,树枝不是安全感,翅膀才是。我非常同意,因为能力是最重要的。
我之前也有过很长的写“代码”的工作经历,写代码很容易有成就感。从零开始创建模型,解决bug,瞬间有成就感。但创业不是。创业是长期的。人生会有不同的状态。以前喜欢瞬间的成就感。现在感觉更倾向于延迟满足,快乐的门槛会更高。
公司里的人都叫我陈先生。我们在公司不能被称为“XX总经理”。虽然我们有职级,但公司文化依然是:工作就是工作,私底下随和。即使在工作中,我们也是同行,无论是、杰森(英文名)还是陈先生。我更喜欢别人叫我“陈三爷”(或者:陈三爷)。对我来说,“少年”的意思是:永远长大。
但是到现在都没有人这么叫我,以后也会有。
本文来自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牛头社”(ID: neutr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