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假货怎么判定怎么进行假货处罚(以案说法:拼多多买到假货,卖家被惩罚销售额十倍违约金)


——电子商务系列四


当买家收到假货后,不仅可以直接向卖家索赔,还可以向网购平台投诉,网购平台在核实相关条件时会根据平台规则对卖家进行一定的限制。平台如何确认商品是否为假货,对卖家的处罚措施在多大程度上是合理的,通过分析这个案例可以有更深入的了解。


拼多多假货

案情介绍:

福州久农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卖方”)是上海寻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品多多”平台(以下简称“品多多”)的注册用户。

2017年5月25日,拼多多以卖家店铺销售的衣服涉嫌售假为由,冻结卖家账户26.44万元(含1万元保证金)。卖方起诉至法院,要求拼多多支付25.44万元及利息。


该案于2018年2月8日公开开庭。2018年5月17日,拼多多以销售假货为由从卖家账户中扣除264043.73元,并于当日向消费者支付相应金额的代金券。


在审理过程中,查明了以下事实:

2017年4月2日,拼多多委托“神秘买家”(以下简称“买家”)向卖家购买一件t恤(以下简称“问题服装”)。买家收到快递后,会送到爱富趣贸易(上海)有限公司(简称“正品方”)进行鉴定。真品方随后出具鉴定意见:1。该服装是侵犯其注册商标的假冒服装;2.从未要求或授权上述单位或个人生产、加工、销售或储存带有其商标的成品、半成品或包装材料。

2017年5月26日,拼多多向卖家发出站内函,告知卖家存在假货,并要求卖家提供投诉材料。同时还告知卖家,逾期不提供材料,根据拼多多平台合作协议和拼多多假货处理规则,将扣除卖家10倍违约金。


此外,经查明,根据拼多多平台合作协议第8.5条,通过消费者投诉、品牌投诉、甲方品控部门调查等方式,发现商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商家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或过期商品...甲方可对问题严重的产品立即下架处理,并通知商家提供相关证据,包括但不限于进货证明、授权销售证明、产品进口证明等。如商家未能及时提供或投诉经调查核实,甲方有权采取以下一项或多项措施:(2)要求商家支付商家通过拼多多销售的存在严重问题产品总金额的十倍作为违约金;如果商家拒绝支付违约金,甲方有权从商家账户中的销售额中扣除违约金(4)扣除商家支付的保证金。


另查明,2017年3月21日至5月25日,卖家在拼多多平台销售问题服装共计84834.30元。


法院判决:

1.卖家与拼多多的协议是否有效。虽然协议是格式条款,但拼多多已经以合理的方式进行了提示,双方是平等的主体,拼多多作为电子商务平台的经营者,负有维护交易秩序和安全的义务。制定了商品和服务质量安全标准、消费者权益保护、争议处理方式、经营违法行为处罚等规则,也是可以理解的。相关内容不排除对方主要权利、免除自己主要义务的,应当认定为有效。

2.关于卖家是否卖假货的问题。本案中,拼多多的行为符合平台规则和证据规则,有买家购买、邮寄第三方鉴定过程中的明示信息和视频为证。鉴定报告是真品人出具的,其证明力比被告出具的进货单等证据更有力。因此,拼多多出具的证据材料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可以证明销售者的售假行为。

3.拼多多对卖家的罚款是否过高。本案中,拼多多在扣除金额后,将所有物品以优惠券的形式发放给从卖家处购买了问题服装的买家,而非平台自己所有。所以这种行为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违约金,而是按照平台规则进行的自律管理,既起到了维护网络环境的作用,也起到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平台商誉的作用。所以品多多平行于法。


总之,法院决定驳回卖方的所有诉讼请求。


卖方不服判决提起上诉,但随后申请撤诉,判决生效。


律师声明:

1.本案中,卖方还提供了采购清单、销售明细、美国商标管理部门的查询记录、翻译件等证据,证明所售商品不是侵权商品。但在拼多多已经找到商标实际所有人出具证明的情况下,证明力明显高于销售者出具的证据材料,最终认定销售者销售假货。卖家从代理商处进货,要查看代理商是否有正规授权,同时结合一般的进货价格等综合鉴别。

2.虽然卖方败诉,但仍可因买卖合同纠纷提起诉讼,向卖方主张违约责任,并要求赔偿对方销售假货行为造成的损失。

3.本案中,拼多多在诉讼前冻结了买家的账户,在法院审理后扣款,并以无门槛券的形式向消费者发放相应金额。拼多多没有盈利,法院认可拼多多的规则。但如果拼多多将上述款项全部转入公司账户,显然违约金高于其所受损失,卖方仍有权请求法院调整。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