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建国
编者按:朱建国先生的集邮册《中华邮政邮资》(1948年8月1日-1949年9月30日)荣获2021年上海市竞争性综合集邮展览金奖。昨天(2021年11月14日)朱老师在“亚洲邮政论坛”上谈到了这个话题,详细介绍了自1948年8月本币由法定货币改为黄金韩元以来,法币与黄金韩元的过渡期、黄金韩元邮资期、白银韩元邮资期等不同时期的重要邮品及其背后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邮政史集邮的精彩讲座。希望大家喜欢!感谢朱老师同意转发他的讲稿!
************************************************
前言
民国灭亡的最后一年,两次换了本位货币。1948年8月19日,政府下令用黄金券代替国币,规定每赢得一枚黄金相当于300万元国币。由于新邮票不能及时印刷,在货币变化之初,国家货币的邮票以与黄金券相同的价格出售。同时,加盖的金圆邮票将进行加急印刷,自10月7日起广泛发售。各种法定货币面额的邮票自1949年1月1日起停止发售,公众手中的邮票可使用至1月31日。从1948年11月6日开始,国际信件的邮费从0.35元(折合105万法国元)到1.1万元(折合330亿法国元),仅用了5个月零11天,平均每10-15天增加一次。当金圆券贬值到一文不值时,只能换成银元再次使用。在银元邮票发行之前,邮资是以银元为单位的,换算比例因地而异,随时变化。据统计,在这13个月里,国内和港澳信件的邮资变化了10次,国际信件的邮资变化了14次。国内及港澳航空空收费改14次,国际航空空收费改13次;国内注册费改10次,国际港澳注册费改13次。
在这里,我们展示和研究中华邮政公司从1948年8月到1949年9月的各种邮资率的变化。包括邮资突变时期邮票面值最高的一批信封,解放前和解放初期武汉、兰溪有特殊邮资的信封,云南半开邮票和新疆、台湾省、四川等地区邮票的真信封,大量增资首日、末日信封,金圆邮票信封,混金圆法币信封,报值挂号信封,汽车邮局信封,国际航空空邮简。印刷品和按印刷品寄的明信片等。,充分体现了这个特殊时期频繁的变化和邮费的飙升,甚至出现了信封粘在邮票上的奇怪现象。
作者:朱建国先生
[作者简介] [/s2/]朱建国,1979年开始集邮,是新中国第一个大学生集邮组织——上海市大学生集邮协会的骨干成员(成立于1981年5月8日),上海市集邮协会的主要代表人物。现为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集邮》责任编辑,中国电力集邮协会副秘书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已发表邮政论文约20万字,邮票和论文在全国和上海市多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