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问你,中国最强的快递公司是哪家,你会想到什么?四通益达?还是SF?真正的答案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是中国邮政!
而且,它不仅是中国第一,也是世界第一。
在大多数人,尤其是城市居民的眼里,中国邮政已经成为一个近乎消亡的象征。虽然如今的电商行业如火如荼,带动了快递行业在空之前的繁荣,但在这场行业盛宴中似乎没有绿色身影的一席之地。就像一个悠闲的老人正在被这个时代的年轻人迅速超越,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根据国内主要快递公司的年报,2020年,申通总收入将为215.7亿,大云为335亿,童渊为349.1亿。相比这三家,顺丰作为行业龙头,1539.9亿优势明显。得益于行业的东风,几大快递公司似乎都赚得盆满钵满。看似奄奄一息的中国邮政呢?
据统计,2020年中国邮政集团总收入为6645亿。你没看错,比这些后人加起来都多。
在2020年福布斯财富500强公司排名中,中国邮政击败阿里巴巴、JD.COM等互联网公司,跻身全球百强。中国邮政也是包括欧美在内的各国领先的快递公司,连续四年全球行业第一。
是不是出乎你的意料?你以为它是一辆五菱洪光,但没想到它配备了科尼赛克的发动机。
其实中国邮政从一开始就没那么牛逼。它有过辉煌,有过低谷,也有过绝地反击。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邮政和电信捆绑在一起,统称为邮局,基本覆盖了中国所有的通信业务。当时邮政在高富帅,邮政贡献了80%的收入,当时的电信还是个灰姑娘,还得靠邮政支撑。
但所谓河东河西三十年,不一定是三十年。仅仅过了十年,双方的角色互换了。
20世纪90年代,随着电话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引入,电信业务迎来了井喷式的发展。曾经的灰姑娘踩着现代科技的水晶鞋,变成了白付梅。另一方面,邮政方面,由于业务的冲击,情况每况愈下。
电话普及率
1998年全国邮电通信业收入总计3500亿,邮政贡献了多少?287亿,只占8%,曾经的高富帅变得落魄,沦落到靠电信姐姐支撑。
但中国电信没有给邮政一个“少奋斗30年”的机会,毫无爱惜栈心的果断分手。1998年通信体制改革,邮电分营,邮电局拆分为独立的邮政局和电信公司。
拆分后的第一年,中国邮政就出现了疲态。当年亏损179亿,中国国企最大亏损。中国邮政之所以在短短十年内走下坡路,除了电信业的冲击,还有内部的原因。
中国邮政自诞生以来,一直在做一件艰难而又失落的事情,一项叫做“信达世界”的事业。
情系万家,信达天下如果你想邮寄东西,你会选择哪个快递公司,童渊,大云还是顺丰?如果邮件的目的地是偏远的村庄或者山区怎么办?至此,在你的选项框里,恐怕只剩下一个答案了,那就是中国邮政。
中国邮政从诞生之初,就从来不追求速度。他们一直在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上努力编织一张无所不知的网。通过这张网,从最南端的海南到最北端的漠河,从戈壁到珠穆朗玛峰,无论你在偏远而孤独的角落,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无论是山区还是海岛,信件或包裹都可以送到每一个中国人的手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没有电话和互联网的年代,家信和汇款通过中国邮政的系统缓慢而坚定地传递,那些泥泞或平坦的小邮路,连接着乡愁、挥之不去的牵挂和“金书难信”的爱情故事。
对于那些在大山里与外界隔绝的人们来说,中国邮政就是他们与外界的一个纽带。通过这个环节,他们知道了世界的变化和亲人的消息。组成这个环节的是一个普通的邮递员。他们骑着自行车,或牵着骡马,或乘着简易的小船,在悬崖峭壁、森林、江河湖海、雪山戈壁中穿行,走出了一条条狭窄崎岖的邮路。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东南部,有一个叫楼兰的小县城。因为地处沙漠,比较人烟稀少,国内主流的大型快递公司如四通一达、顺丰JD.COM都到不了。只有中国邮政的绿色工作车,几十年来往返于这片不毛之地,为这里的人们架起了与外界沟通的桥梁。
1985年,王顺友接替父亲的工作,成为四川省木里县的一名邮递员。这个县在大山深处,29个乡镇中有28个不通公路。邮递员是他们和外界的联系纽带。县内邮路584公里,来回要半个月。在这条路上,王顺友要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还要穿越河谷和原始森林。他被狼袭击了。
王顺友
浙江省最南端的泰顺县,素有“九山半水半田”之称。境内有179座1000米以上的山峰。在这里,山区信使陈晓明每天要走30多公里,挨家挨户地投递邮件。38年来,他走过了30多万公里的邮路。对于这项工作,
山东微山湖上有一条水上邮路。走一圈要60多公里。邮递员王绍鹏在寒暑中进进出出。一人一船一邮路一走14年。被村民亲切地称为湖上红岩。
王绍鹏
在大大小小的各种邮路上,像这样的人和事还有很多。他们跋山涉水,就是为了把信息传递给等待的人们。你觉得这生意便宜吗?一封信才几毛钱,真的很便宜,但是极其珍贵。这些邮差串联起来,是当时大多数中国人的家,亲情,联系。
至于干这行赚钱?肉眼可见,肯定是不赚钱的,但是有些事情必须有人去做。在中国邮政的官网上,还能看到那两句话,“爱在家家,万物皆有”,这是中国邮政一直在践行并做得很好的。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邮政就已经在全国铺设了5.4万个营业网点、35.5万个便民服务站、10万个村邮站,农村地区覆盖率达到惊人的100%。即使在珠峰大本营,南极科考站,甚至是太空站,中国邮政都有营业网点。总之,其他快递送不了的,中国邮政都能送。
Too 空邮局新闻画面
绝地翻盘中国邮政“疯狂”的网络建设也造成了很大的资金问题,从盈利到亏损,最后被电信踢开。这个时候,中国邮政只能靠政府输血,但这不是长久之计。在各方的号召下,2007年1月,邮政局进行体制改革,政企分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正式挂牌,开始独立运营。从此,中国邮政走上了一条高歌猛进的逆袭之路。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正式挂牌
首先,同年3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正式成立。这标志着中国邮政集团快递业务和金融业务双管齐下的基本格局已经初具规模,这也是中国邮政的杀手锏。
接下来的几年,中邮金融业务体系逐步完善,中邮证券、中邮基金、中邮人寿相继上市。而中国邮政集团迅速扭转局面,扭亏为盈,营收突飞猛进,在国内快递企业中独占鳌头。
可能有人会问,即使要开展金融业务,也需要布局和时间进入市场。中国邮政是如何这么快取得成效的?其实这和中国邮政之前做的“亏本生意”有很大关系。经过几十年的经营,网点遍布全国,形成了空的业务网络,中国邮政的金融业务在人民群众中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这一代人,应该很少有人经历过“邮政汇款”。几十年前的中国,邮政汇款是最主流的“赚钱”方式。它的使用没有什么限制。收款人没有银行卡,没有手机都没关系。它在普通邮件地址找到了你。当然不是简单粗暴的直接送钱。
这个过程在现在看来可能有点落后和复杂,但在当时却代表了无数农民工的安心和整个家庭的希望。
此外,中国邮政多年来可靠稳定的形象深入人心,这也是其金融业务能够快速打开市场的重要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庞大的业务网络、深厚的民间基础、优良的信誉是中国邮政金融业务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是其他金融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可以说过去几十年在邮政业务上默默耕耘的中国邮政,在不知不觉中为自己的金融业务打下了基础,也为自己东山再起。这一波,中邮在大气。
金融业务赚到钱后,继续反哺邮政业务。如今的中国邮政集团,陆海全装备、全发展空,拥有自有货机33架,火车174列,邮政车辆11.5万辆,员工93万人,在无人机配送等高科技应用方面一直走在前列。
但相比其他快递公司,中国邮政最大的优势不仅仅是硬件,而是庞大的数据资源。中国邮政拥有五大顶尖数据库,分别是邮政基本地址数据库,包含中国各地区详细的地址数据和邮政编码;全国组织数据库,包含100多个行业的企业信息;个性化名址数据库和精细化名址数据库,这两个数据库是邮政大数据分析整理的精准数据库;最后,国际地址数据库包含超过1亿个国际地址,覆盖240个国家和地区。这五大数据库是中国邮政在大数据时代引领世界的基础。
现在看来,中国邮政几十年来所做的,不仅仅是一项商业活动,更是一项惠及全球的公益事业,维系着那个时代所有中国人的情感和民生,就像1981年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写在中国邮政发行的邮票上的八个字:“邮政,千里民族脉搏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