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电器网上商场成立时间(一代苏宁,尚能饭否?)



文|经治所,作者|鹿晗

01

1984年,距离苏联解体还有7年,距离欧盟成立还有9年,距离人类进入宽带上网时代还有10年。

今年9月,一名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的文科生被分配到南京鼓楼区一家区域性企业工作。他就是张。



凭借一句“小平你好”,王石用卖鸡饲料赚来的300多万创办了万科。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柳传志在研究所一间12平米的通讯室里创办了联想。李经纬的“东方神水”健力宝福一上市就畅销全国...改革开放的热潮席卷新青年,27岁的张工作了6年,也毅然决然地从一间年租7万元的不足200平米的门面房开始了创业之旅,这就是日后苏宁电器的前身。



正当兴高采烈的张准备“大打出手”的时候,来自潮汕贫困家庭的黄氏兄弟,已经卖掉了北京东珠市口大街420号经营了3年多的国美服装店,开始“转行”卖家电。

但与半路出家的张不同,黄氏兄弟中的黄光裕16岁就北上内蒙古倒卖收音机和电子表。颇有商业头脑的黄光裕,在那个不缺货卖的年代,靠着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逐渐在电器零售行业站稳了脚跟,并在90年代初开始连锁经营。

然而,初生牛犊不怕虎。张以百折不挠的勇气和长远的眼光,在电视、冰箱成为抢手货的时候,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空这个当时还是“奢侈品”的专属业务上。同时,在普遍缺乏服务意识的市场环境下,率先推出包括送货、安装、维修、保养在内的“一站式”服务,并在第一年实现。

“不吃用户的饭,不喝用户的水,不抽一根烟,不收用户一分钱。”苏宁铁军很努力。空调度业务发展迅速。短短三年,团队迅速扩张至300人,发展批发客户4000余家,分销网络覆盖中国大部分地区。

苏宁的快速发展也给张带来了最早的挑战。1993年,南京八大国有商场联合向苏宁发起攻击,声称统一采购,统一降价,并称“哪个厂家空给苏宁供货,就全面封杀该品牌”。



然而,当时已经站了十年的张并没有退缩。面对八大商场的降价,苏宁也以降价策略回击。凭借“一站式”服务在消费者和空厂商中的良好印象,苏宁在此次空战役中以一敌八,突破了八大商场的围剿。这场商战也成为中国家电业发展史上网络零售市场的第一场“价格战”。所以苏宁一战成名。当年实现空销售额3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空经销商。

1995年,中国家电市场逐渐饱和。为了应对批发业务的减少,张建立了零售终端,从单一销售空转变为销售综合电器。次年,苏宁走出南京,进入扬州市场,开始探索家电连锁之路。今年苏宁批发零售已经达到15亿元。

自此,中国现代零售业走过了以批发市场为主导的早期发展阶段,正式迎来了以连锁零售为主导的历史爆发期。

02

199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全面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首次提出建立健全以保障性住房为重点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住房政策的变化直接导致了住房需求的增加,也为整个家电零售行业带来了新一轮的市场需求。

在看到空之前的发展前景后,于1999年带领国美走出北京,占领天津市场,之后不断加快跨区域经营的步伐,在全国88个城市建立了自己的连锁网络。

而生活在南方的苏宁,也在2000年迎来了全面转型的时刻。张以壮士断腕为代价,砍掉了当时年销售额几十亿的所有批发业务,全面进入连锁经营模式,喊出了“三年内全国开1500家电商”的口号。



当时,南京新街口的苏宁电器大厦处于当地最大商圈的核心位置,大厦内的苏宁南京新街口店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电器卖场。有人劝张把苏宁电器大楼拿来出租,一年净赚至少3000万,但张并不在意,甚至坚定地说,“就算亏4000万,苏宁也要做家电卖场”。

这一年,苏宁电器连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苏宁正式全面推进全国家电连锁事业。从此,南苏宁和北美的平衡被打破。

2001年,苏宁建立了基于“专业化分工、标准化运作”的矩阵式管理架构和电器连锁专业第一代ERP信息系统。第二年,苏宁连锁网络从《西游记》南下走向全国,初步确立了全国连锁发展的战略布局。

随着全国市场的全方位推进,以及2004年国美、苏宁在港股市场和a股市场的上市,两大行业巨头的竞争日趋激烈。



截至2004年底,苏宁在全国拥有84家门店,而国美拥有116家。2005年,苏宁在南昌、呼和浩特等“冷门城市”新开门店65家,门店总数达到149家,营业面积达到67万平方米。同年7月,国美在苏宁“大本营”新街口苏宁旗舰店不到100米处,开出一大一小两家“双子星”店,扬言动摇苏宁根基。

随后,双方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激战。

[S2/]03

商场里有一种普遍的,看似不合理的情况。行业老大和老二打架,最后老三还是死了。当时行业老三是陈晓掌舵的永乐电器。

【/S2/】2005年在港交所上市后,永乐为了跟上全国渠道拓展行业的发展趋势,也走上了规模扩张的道路,但最终在战略失误和背后资本操纵的共同作用下,于2006年被国美并购。



风头正劲的黄光裕给国美电器定下了新的目标:2007年底门店突破1000家,年营业额1000亿元,2008年进入世界500强。与此同时,在公关层面,“苏宁股价虚增”、“国美收购苏宁只是时间问题”、“要打击苏宁合并国美”等各种言论也甚嚣尘上。

面对黄光裕的口头挑衅,张靳东只是反复回应,“苏宁给不了你,我一定给你。”很快,苏宁也打算通过收购大中电器来反击。不幸的是,这次合并最终成为中国现代零售史上最具戏剧性的事件。

2007年4月11日,苏宁首次公开承认收购大中,同年6月进入财务审计阶段。

然而,12月12日,苏宁突然宣布停止收购大中。次日,已经成为国美总裁的永乐创始人陈晓表示,国美重启收购大中的谈判。12月15日,国美宣布36亿曲线收购大中。



在规模扩张的战场上,国美凭借成熟的资本运作所向披靡。一次次成功的收购让国美的规模迅速壮大,从2005年的400多家门店一举发展到1200多家,几乎无人能撼动其家电连锁的头把交椅。

然而,在国美的鼎盛时期,对黄光裕的调查在2008年戛然而止。这或许不是张预期的结果,但也是苏宁愿意接受的结果。

对比2008年国美和苏宁的财报,国美共实现营收485.9亿元,比苏宁少41亿元,国美利润只有10.48亿元,不到苏宁21.7亿元利润的一半。与此同时,苏宁正在通过“租、购、建、并”等多种形式快速拓展渠道。到2012年左右,苏宁1700家实体店已经遍布全国一四线城市。

美苏争霸的结束给整个连锁零售业带来了一个稳定期,但从国美手中接过霸主地位的苏宁很快就遇到了来自JD.COM的挑战。

04

提到苏宁和JD.COM,就不得不让人想起2012年惨烈的“815价格战”。即使在今天,仍有人将此事件解读为“传统零售渠道”和“互联网零售渠道”两大代表的对决。但其实苏宁的电商并不逊色于京东。COM的。

1999年,苏宁推出“新浪电子商城”试水电商。2005年,苏宁成立B2C综合商店,推出“苏宁网上商城”。就连JD.COM最引以为傲的自建物流,在苏宁的布局也早于JD.COM。据说2012年苏宁宣称自建物流可以覆盖全国1000多个城市。



刘凭借自身的互联网属性,在“815价格战”之前,频频通过社交媒体喊话张。除了宣布未来三年JD.COM商城所有家电保持零毛利,“保证比国美、苏宁连锁店便宜至少10%”外,还表示将在全国招募5000名“价格情报员”。如果JD.COM的价格没有便宜10%,JD.COM会立即降价或当场发放优惠券,以确保便宜10%。

刘甚至发了一张京东内部会议室的照片,照片中会议室的玻璃墙上贴着“呼叫苏宁指挥”六个大字。



不过,张并没有正面回应刘,只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们还是孩子,跟我们不是一个重量级的”。

直到相关部门的介入,“815价格战”才结束,但这场战争已经在零售连锁行业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在此次事件中,消费者树立了“线上买家电”的消费意识,苏宁越来越重视线上渠道的建设,张甚至采取线上线下同价策略,直接导致苏宁主营业务利润率逐年下滑。



张此时并没有意识到,这场没有赢家的“价格战”会成为苏宁“误入歧途”的转折点。

[S2/]05

2015年,苏宁和阿里宣布战略互投。阿里以283亿元收购苏宁尚云19.00%股份,成为苏宁尚云第二大股东,而苏宁以140亿元认购不超过2780万股阿里新发行股份。

与此同时,苏宁和阿里一样,开始大举对外投资,开始新一轮扩张。



【/S2/】2016年,苏宁最早提出设立零售、地产、金融、文创、投资、体育六大板块,后来又新增物流、科技两大板块,形成“八大产业”布局。

2018年前后,新零售概念大热。苏宁迅速投入到加速布局线下新零售的战斗中。2018年7月底至12月底,苏宁门店数量从878家扩张至4508家。到2019年3月,苏宁门店数量已经达到5000多家。根据规划,苏宁小店的扩张目标是到2020年达到2万家。

苏宁小店疯狂扩张的初衷是在收购家乐福中国后,与家乐福中国建立苏宁全场景零售体系,与产品、供应链、会员深度融合,依托家乐福中国大型超市和遍布全国的仓储中心,为苏宁小店的快消产品线和供应链提供后备支持。同时,苏宁小店与家乐福中国的会员体系整合后,苏宁小店将继续享受家乐福中国带来的流量红利。

在扩张的过程中,苏宁小店也在不断推出新的增值服务。3.0版本苏宁小店已经可以提供苏宁自营服务,包括苏宁彩票、苏宁文创、苏宁帮客、苏宁金融、苏宁物流、苏宁油坊等。还兼具餐厅、酒吧的功能,成为了一种极度理想化的线下消费场景。



但事实证明,苏宁小店在疯狂扩张中“失速”,最终成为加速苏宁衰落的催化剂。因为苏宁小店虽然保持了高速扩张,但从一开始就没能解决盈利这个核心问题。苏宁2018年10月发布的公告显示,截至2018年7月31日,苏宁小店2018年前7个月营收1.43亿元,净资产-3.1亿元,净亏损2.96亿元。为了保证苏宁小店的扩张和成长,Suning.cn还借了6.53亿元为其输血。

持续亏损终于给苏宁小店的扩张踩了刹车。2019年开始,苏宁门店开始陆续传出关店的消息。截至2020年3月底,已有近4000家苏宁门店快速关闭。当时有消息称,苏宁门店计划年内减少到1000家左右。

苏宁门店的失误无疑给苏宁带来了不小的流动性压力,苏宁在国外投资的项目也未能带来惊喜。

据不完全统计,仅苏宁的投资项目就包括:

2012年以6600万美元收购母婴平台哄孩子;

2013年,联合弘毅投资4.2亿美元入股PPTV苏宁,获得44%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随后以5.23亿元收购江苏国鑫舜天足球俱乐部,20亿元收购意大利国际米兰足球俱乐部70%的股份。

2014年,1000万美元全资收购Manzao.com;

2015年投资中兴努比亚19.9亿元,持股33.33%;

2016年,我们以3.2亿美元收购龙珠直播;

2017年,以42.5亿元收购田甜运通,投资恒大200亿元;

2018年投资华泰证券34亿元,成为第七大股东;

2019年又拿出75亿收购万达百货和家乐福中国。

苏宁电器网上商场

截至2019年,苏宁总投资已达716亿元。然而,苏宁投资的这些项目大多没有得到一个好的结果。苏宁唯一可能的现金收益是2015年与阿里的战略互投——2017年和2018年,苏宁分三次清仓阿里巴巴股份,获利近155亿元,这笔钱成为苏宁扩张布局的“弹药”。

[S2/]06

疯狂扩张对苏宁的影响显而易见。从2020年开始,关于苏宁资金链紧张的消息就不断传来。苏宁不断关停、出售业务的动作也印证了苏宁深陷流动性危机的现实。

去年2月,深圳国资委传闻收购苏宁,让市场短时间吃了一剂安心药,但直到上个月,传闻中的交易仍未能落地。

这一年多来,苏宁不时传出一些令人不安的消息,包括去年疫情期间实行全员营销任务考核,强制全行业员工进行社区推广销售。今年苏宁内部员工理财产品延期,引发员工投诉等。苏宁也对这些传言进行了回应和逐一澄清。

最让人不安的是7月2日苏宁置业将宣布破产的小道消息。据说苏宁物流和电商将由阿里接手,只有金融业务仍在张手中,公司35岁以上、L10以下的员工将被解雇。



针对这些负面新闻,苏宁只能否认传言,声明“已报警”。直到江苏国资伸出援手,苏宁才在7月5日晚间发布十二条公告。但张对苏宁的控制是不可挽回的。



7月8日晚间,再次发布公告称,7月6日至7月7日,张、苏宁控股、苏宁电器合计减持股份6.67%,张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降至32.03%。这种份额变化是为了履行已经做出的承诺、意图和计划。

在全国工商联去年公布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苏宁控股集团以6652.59亿元的营收排名第二,仅次于华为。[/s2/]不知道张本人能否接受这样的结果和“提前退休”的结局。曾经的老对手黄光裕如今重回江湖,准备重振昔日的“国美帝国”,但张已不在其中。

30年河东,30年河西,31岁的苏宁老了吗?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