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宝贝软件下载安装(电子烟未成年人保护调查:仍有微商线上销售,线下有门店不验龄直接卖)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蔡上海报道

微商宝贝软件下载

外观时尚、口味多样的电子烟产品,对没有经验、好奇心强的年轻人很有吸引力。近年来,各大厂商的电子烟产品都在烟杆的造型和烟弹的口感上下足了功夫。其中,“绿豆冰沙”、“橘子汽水”、“陈年冰棍”口味的烟弹尤其受欢迎,甚至有品牌推出随机口味的烟弹“盲盒”,吸引消费者购买。

2019年10月30日,《关于进一步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危害的通知》正式发布,电子烟“网上禁烟令”开始实施。今年6月1日起施行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也明确提出,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电子烟。

电子烟“网上销售禁止令”实施至今已有两年。未成年人还能买电子烟吗?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社交和电商平台上,仍有不少私售电子烟的现象。在平台上搜索相关关键词,可以找到大量电子烟的网上购买方式,一些客户甚至可以在非法电子烟商家的引导下成为新的“网上代理”。

线下访问的情况也令人担忧。记者发现,大部分电子烟专卖店都有明确标明未成年人禁止购买的标志,但很多店名存实亡。在参观过程中,只有主动询问时才会提示检查年龄,但没有身份检查,甚至有些高中生直接在约克店买烟。


线上:199元即可成为代理商

“网络销售禁止令”明令禁止,但在社交平台私售电子烟产品的现象依然屡禁不止。21记者调查发现,在某社交APP中搜索关键词“电子烟”,显示该APP的通讯群里有大量的电子烟销售广告帖,甚至还有专门的电子烟销售群,内容包括扫描二维码加微信购买、招募电子烟代理商、买卖二手电子烟棒或烟弹等。



(图片说明:某社交平台关于招聘电子烟代理商的讨论帖。)

上述平台发布的信息,大多会将客户引向微信平台和一些二手交易电商平台。21记者加了几个自称是某电子烟品牌代理商的微信。记者还没来得及开口,对面“开门见山”,给记者发来了一份电子烟的“产品清单”,并向记者索要了几代电子烟和烟雾弹。

在这些电子烟代理商的朋友圈里,也有大量的广告吸引顾客购买。从这些代理商在朋友圈展示的图片可以看到,约克、柚子、魔笛等电子烟品牌都包含在内,并且有大量的烟弹口味可供选择。



(图片说明:网商在微信朋友圈发布的电子烟广告。)

随后,该代理商甚至表示,如果有意向加入电子烟代理,就要交199元的代理费,然后可以用来批发电子烟产品给他们,以更低的价格进行二次销售。

在电商平台上,也有商家用“挂羊头卖狗肉”的另类字眼继续销售电子烟。在某电商平台上,记者搜索“电子原子化”、“dzy”等关键词,仍有大量购买链接弹出。令人尴尬的是,一些商家试图假装店铺只卖电子烟烟杆套、贴纸等周边配件,而不直接卖烟杆、烟弹。但当记者私信商家询问购买详情时,商家会告知需要添加其微信,直接通过微信沟通购买电子烟。



(图片说明:某电商平台发布的电子烟配件购买链接。)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将用户分流到微信平台的电子烟商家,在购买前并不会确认用户的年龄,甚至当记者告诉他们是未成年人时,还会告诉他们可以通过其私人渠道购买电子烟。


线下:悦刻门店卖高中生烟弹

网上电子烟销售秘密增长。线下电子烟店的年龄验证机制是否相对可控和完善?

同时,记者采访了几位经常购买电子烟的年轻用户,询问他们最近购买电子烟时是否要求出示身份证,但得到了否定的回答。

“我在上海一家电子烟店买烟弹的时候,店员没有让我出示身份证。”上海一位吸烟3年多的电子烟消费者告诉记者,她在9月初购买电子烟产品时没有经过认证。不过,她补充说,可能是因为她看起来不像未成年人,导致店员忽略了认证。另一位来自浙江的电子烟消费者告诉记者,两周前他在北京一家电子烟专卖店买烟时,店员并没有核实他的年龄。

9月初以来,21路记者走访了上海四大品牌电子烟专卖店,发现大部分电子烟专卖店都设立了禁止未成年人购买的标识,通常标有“未成年人禁止购买和使用”、“购买时请出示身份证”等标语。

在走访过程中,四家电子烟专卖店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详细介绍了各自品牌的产品,强调了其烟杆功能和丰富的烟弹口味选择。

一家电子烟龙头企业的店员表示,按照规定,顾客购买电子烟需要出示身份证。“如果没有实体身份证,也可以用手机显示电子身份。如果顾客未满18岁,则不允许购买。”

然而,记者在走访其中两家头部电子烟专卖店时,竟然发现消费者往往可以买到没有年龄验证的电子烟产品。其中之一是位于上海普陀区一个大型购物中心的约克商店。记者注意到,一名看起来像未成年人的男孩走进店内,直接拿起一盒烟走到收银台与店员交流。但店员只是简单地向这位高中生介绍了烟雾弹的味道特点和用法,然后让他扫描付款码购买。这个年轻人在整个过程中没有被要求出示任何身份证明。

记者与买家交谈后得知,他今年17岁,目前在上高中。他抽电子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店员直接让我扫码付款,也没确认我是不是未成年人。”这位高中生告诉记者。



有高中生在约克电子烟店消费。

当你直接问店员是否需要出示身份证时,有时会得到否定的回答。当记者走访位于上海徐汇区某商场的另一家柚子电子烟店,询问店员是否可以直接购买电子烟产品时,店员表示“直接购买即可”,并拿出一个写有收款码的提示牌。买了烟弹后,当记者再次向店员核实是否需要出示身份证时,店员的态度有些变化。“原则上我们不允许未成年人在这里购买,但是你不喜欢第一次购买电子烟,所以不需要验证身份。”店员这么说的。


监管:未保需源头打击和扭转观念

为什么允许未成年人偷偷购买电子烟的网络私下交易屡禁不止?

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高延东21日向记者分析,在社交平台或电商平台私售电子烟的现象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电子烟的供应渠道没有得到有效监管,使得私贩可以大量获取电子烟;二是电商平台监管力度不够,让很多穿着马甲的电子烟卖家在夹缝中生存;此外,普通大众对电子烟产品的性质认识不足,仍将其作为普通商品买卖。正是由于这些原因,这些私营供应商有机会通过在线交易向未成年买家销售电子烟产品。

他注意到,由于销售电子烟有完整的生产销售环节,打击非法销售电子烟可以沿着环节,从源头打击。除了直接打击非法销售电子烟,还可以打击非法生产、储存、运输电子烟,提高电子烟市场准入门槛,严格审查商家资质。行为严重的,还可以非法经营罪追究刑事责任。

观念的改变可能也需要同步跟进。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副教授曹伟认为,要推动我国对未成年人电子烟的保护,要克服一个难点:扭转未成年人对电子烟的印象和看法。

他分析说,很多未成年人认为电子烟对香烟没有伤害,而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由于对电子烟缺乏全面的了解,又追求新潮的东西,“这个群体的诱惑和对身体的伤害会更大。”

虽然市场上仍有很多不规范的电子烟销售,但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落实,电子烟行业内部管理也在逐渐规范。

6月29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在官网发布《保护未成年人远离烟草滥用守护成长专项行动方案》。本次方案制定的八项专项行动中,针对电子烟的规定有两项:一是全面严格监管电子烟经营行为;第二,引导电子烟店在合法范围内经营。

高燕东建议,在推进未成年人保护政策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政府、公司、相关机构等各方的配合。在加强打击非法销售电子烟的同时,应推动全社会的共同行动。电子烟行业的所有公司在谋求利益的同时,也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只有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才能带来长远的利益,一味追求利益而忽视有害结果只会耗尽资源。”他说。

此前报道:

电子烟合规调查①:电子烟“分销战”持续升级,同质化竞争叠加恶性价格战,行业未来在哪里?

电子烟依从性调查②:1000万青少年在吸电子烟

更多信息请下载21金融APP。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