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美容美发、餐饮、洗车、家政、教育培训...预付卡销售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方式,但随之而来的风险和麻烦也越来越多。2月14日,市民李先生拨打热线反映,去年在宿迁金鹰国际购物中心一家名为“谭鸭血”的餐厅充值2000元充值卡,目前还剩近百元可消费,且该店从春节前开始停业,近日正式停业。
李先生在电话中称,多次拨打该店客服电话,均无工作人员接听。我在店家微信官方账号查看充值使用情况,页面也显示了错误代码。在此之前,查询充值使用情况时,该店微信官方账号非常流畅。李先生作为店里的一员,几次去店里征求意见,店里都没人。2月11日,李先生见到了该店负责人,负责人表示以后会退还未使用的充值金额。
2月13日,李先生注意到店门口贴了一张二维码图片,门上还写着:想退请联系客服。李先生扫码后发现页面只显示了店铺的一些信息,不知道怎么把钱拿回来。2月14日上午,本报接到李先生的投诉电话后,采访组第一时间跟随李先生前往该店了解情况,却看到该店早已关门,部分招牌已被拆除。店门口贴着李先生提到的一个二维码。采访团现场扫码后发现,这是一个微信名片的二维码,需要点击添加好友,对方同意后才能联系客服。对此,李先生表示,自己年纪大了,不知道怎么在手机上操作,朋友的应用他也没发过。
在记者的帮助下,李先生已经把朋友的请求发了过去。等待店铺客服人员通过朋友后再沟通处理后续退款。“当时为了一些优惠和折扣,我选择了充值。没想到现在这么麻烦。每天电话都没人接,店里也没人。虽然没剩多少钱,但我觉得他们应该把钱退给消费者。这是一个诚信的问题。”李先生说,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情了。他曾经在城市的一个早餐点充过电。结果,钱还没花完,店就关门了。对此,李先生希望大家能向他学习,谨慎选择需要充值的预付卡,以免遭受经济损失。
“现在去各种商店都会被要求办卡,提前从口袋里‘掏’钱。他们不仅会用各种优惠来吸引你,有时候还会利用消费者的心理,让你不得不跟他们打交道。就像我经常去的一家理发店,他们给普通客人的理发价格是60元,而那些充值的会员给的理发价格是30元,很混乱……”市民张女士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需求慎重选择,不要被所谓的预付费优惠所困。
市民徐先生曾经遇到过一次抑郁症。因为方便,他经常在小区附近的洗车店洗车。按照洗车店老板的推荐,花300元买一张洗车卡,每次洗车能省5元钱。没想到,刚花了100多块钱,洗车店就被转让了。采访中,不少市民在购买预付卡后,遇到店主人去楼空空的类似“烦恼”。
你会选择提前充值吗?现在预付卡似乎是各行业销售的一种趋势。运营商为了提前收回成本,固定客户,推出预付卡业务,以折扣吸引消费者。充值的钱还没花完,先关了店。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该如何维权?为此,采访团联系了江苏鲁曼(宿迁)律师事务所律师吴大辉。他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以预付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应当按照约定提供。未按照约定提供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履行约定或者退还预付款。
“根据《江苏省预付卡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经营者发行预付卡,应当在发行后30日内向行业主管部门备案。备案信息包括经营者名称、注册资本、发行预付卡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名称、预收款项、担保情况等。”吴大辉建议,消费者在购买预付卡前,先询问商家预付卡是否在行业主管部门备案,如果没有备案,建议不要购买。一旦发生预付费纠纷,消费者可以通过协商、投诉、起诉等方式维权。
“在实践中,比较有效和常见的方式是投诉。消费者可拨打12312(企业举报投诉平台)、12315(消费者投诉热线)进行投诉。如果相关部门不能有效解决投诉,消费者最终还是要拿起法律武器,向法院提起诉讼。”吴大辉最后说道。
来源:宿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