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物流投诉电话多少(京东“吞下”德邦,昔日“零担之王”陨落)



(观察者网讯/卢编辑/庄毅)停牌14个交易日之后,靴子落地,德邦股份正式出售给。

3月11日,德邦股份发布控股股东拟变更控制权复牌公告。公告显示,公司接到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崔维星先生通知,与JD.COM集团控制的JD.COM卓峰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等相关交易文件。共计转让93,862,533股,占目标公司总股本的99.9870%。

若本次交易成功实施,德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将发生变更,JD.COM卓峰将不再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并将间接控制德邦控股持有的上市公司66.49%的股份。

来自京东物流的消息称,双方将在快递、跨境、仓储、供应链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并将继续保持品牌和团队独立运营,整体战略和业务方向不变。

然而,收购尚未正式完成。公告显示,本次交易尚需提交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局进行经营者集中申报审批,还需京东物流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能否完成交割以及交割完成时间仍存在不确定性。

公告还显示,为提高Debon集团下属物流业务板块的整合效率,本次要约收购旨在终止德邦的上市地位。



德邦股份公告

作为JD.COM集团的三驾马车之一,京东物流近年来频频发力,通过收购来补充业务线的短板。现在,京东物流已经完成了小(自营)、大(德邦)、同城(达达)的布局。当电商和物流都处于红海时,行业整合洗牌加速。

“零担之王”倒下了

自上周2月28日起,德邦股份连续三次停牌,市场传言京东。COM对德邦的收购一直在上升。作为物流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德邦被收购,让外界颇为感慨。

德邦成立于1996年,是物流行业的元老。以快递为传统业务的德邦,曾有“零担之王”的称号。

公路货运行业按货物重量可分为整车、零担、快递三种运输方式。零担介于整车和快递之间,运输单票重量30KG-3T的货物。托运人托运的货物不足以装满一整车,通过多个托运人拼车的方式将货物装满一整车进行运输。

2010年,德邦率先突破零担市场营收25亿元,营收和业务量位居市场前列。2018年初,德邦在a股上市,成为国内首家通过IPO审核机制上市的物流企业,估值高达300亿元。

上市同年,为追求差异化竞争,德邦物流正式将业务重心从快递转向大件快递,并更名为德邦快递。经过四年的战略倾斜,快递已经成为德邦的核心业务。

财报显示,德邦的业务分为快递业务、快递业务和其他业务。目前快递是德邦最大的收入来源。

2021年前三季度,德邦快递业务收入139.13亿元,占总收入的61.7%;快递业务收入79.48亿元,占比35.4%;其他业务以仓储和供应链业务为主,营业收入6.98亿元,占比3.1%。

然而,德邦在快递市场的发展并不理想。由于快递业务起步较晚,错过了需求激增时的红利期,以及快递行业市场竞争激烈,2018年德邦快递市场份额为0.88%,2020年已降至0.68%。

与此同时,传统快递业务规模不断萎缩,曾经的“零担王”已经失去了第一的位置。

物流投诉电话多少

艾瑞咨询的研究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零担市场,从收入来看,2020年将是美国零担市场的5倍。根据满邦集团的招股书,零担货运的市场规模约为1.57万亿人民币,占整个公路货运市场的25%。

与市场规模相比,零担市场格局高度分散。到2020年,中国零担市场的CR10仅为5.7%。在联合智库发布的“2021年中国零担企业30强”中,顺丰以207.76亿元的营收排名第一,德邦快递排名第二。货运量方面,去年11月在港交所上市的安能物流排名第一,顺丰和一米滴答分公司排名第二和第三,德邦已经跌出前三。



2021中国零担企业排名榜单截图,来源:连云智库

德邦在零担快递市场失去了营收和货运量的领先地位。快递核心业务竞争力不够,传统业务失去原有优势。困局之下,德邦物流近年来发展顺利。

一位参加了3月3日德邦股东大会的股东告诉《财经天下周刊》,“以前崔维星说的都是带着德邦长跑,致力于打造百年老店。现在把公司卖了,其实就是说他真的无能为力。”

停牌前,德邦预披露了2018年上市以来的最差业绩。公告显示,德邦股份2021年全年归母净利润为7300万至1.86亿元,预计较去年同期减少3.78亿至4.91亿元,同比减少67.00%至87.00%。

此前发布的财报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德邦实现营收225.59亿元,同比增长19.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88万元,同比下降90.6%。

对于连续亏损,德邦股份表示,一方面,宏观环境整体景气度下降,大型运输领域竞争加剧,使得公司收入增速放缓,全年油价高企对利润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基于长期布局,公司持续加大资源投入,成本费用阶段性承压。

在业绩承压时,德邦股价自2021年2月开始持续下跌,过去一年股价跌幅超过30%。

困局之下,有市场观点认为,卖给JD.COM是德邦最好的归宿,JD.COM或许能为德邦注入新的动力,开启德邦的拐点。

京东物流补齐快递短板

物流资产重,收购是实现短期扩张最直接的方式。近年来,JD.COM动作频频,依靠并购来补充物流板块的业务线:本地即时配送、物流设施供应商,加上大型快递,都被JD.COM收购。

2020年8月,京东物流与专营“限速服务”的速递易签署最终收购协议,收购速递易现有股份,并认购速递易发行的新股,总对价为30亿元人民币。

今年2月,JD.COM以每股4.35港元的价格增持了物流基础设施开发商和运营商中国物流资产的股份,从37.02%增至65.67%。根据JD.COM集团最近发布的财报,截至3月1日,JD.COM持有中国物流资产约80%的已发行流通股。

不久前的2月25日,JD.COM集团宣布以现金5.46亿美元认购达达普通股。完成后,JD.COM集团持有达达股份由46.46%增至约52%。达达,2014年成立于上海,主营同城即时快递,拥有达达快递和JD.COM到家两大核心业务平台。



同时,京东物流还投资了很多物流科技公司,如易达仓(智能快递柜)、悍马物流(同城配送)、极客修、富友货车(货运)、路创新和深度智能(智能物流)等

收购德邦的考虑是京东物流可以快速弥补在零担和大件快递方面的短板,成为零担市场之一。

交通运输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忠新指出,目前整个行业零担供大于求,处于洗牌期。在全国网络中,只有德邦在盈利,嘉吉、华宇等老牌都有不同程度的亏损。新型网络平台,如一米滴答滴答、上桥、德坤等。,还在打磨,难免亏损;虽然能快递已经实现盈利,但是由于快递的拖累,还是很艰难。

与JD.COM的仓储配送网络相比,零担网络更难形成,运营也更具挑战性。目前行业内全国零担网络只有德邦和安能两家,百世和一米滴答滴答的网络还处于亏损状态,目前还不能称之为成熟网络。

所以德邦是一个合适的收购对象。

网络经济与社会事务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陈虎东认为,在快递市场,垂直管理的直营模式在物流寡头中相对成熟,因此Debon借助自身优势在零担快递市场进行整合,以自身业务流量收购德邦快递,最终占领零担快递市场,优势远不止于此。

目前,京东物流的布局已经囊括了仓储配送、运输、快递、快递、大件商品、冷链、跨境、农村物流、医疗配送校园配送、最后一公里配送、无人配送、供应链、物流广告、云仓、智能车载设备系统、家电安装维修售后等10多个细分赛道。

3月10日,京东物流公布上市后首份年度业绩显示,2021年,京东物流总营收达1047亿元,同比增长42.7%。其中,来自外部客户的收入达到591亿元,占总收入的56.5%,全年首次超过总收入的一半。

截至2021年12月31日,京东物流运营超过1300个仓库。包括京东物流管理的云仓面积,总仓面积超过2400万平方米,京东物流一线员工超过30万人。

采集后,需要在中运行

长期以来,物流行业处于内卷化之中。我国道路货运市场巨大,进入门槛相对较低,从事点对点或区域运输业务的小规模企业众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高度同质化。无论哪个赛道,激烈的市场竞争都是常态。

近年来,快递行业多次发生大规模收购。2020年顺丰收购嘉里物流,2021年极兔收购百世。龙头企业集中度提高,市场整合步伐加快。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多年来,快递行业经历了一个不断整合和集中的过程:2013年至2016年,市场新玩家增多,集中度下降;2017-2019年玩家大战激烈,价格战风生水起。行业集中度指数CR8在2020年2月达到峰值86.4%。2020年,由于极兔、钟繇、汪峰等新玩家的进入,价格战进一步加剧,行业集中度再次下降。



快递行业集中度指数,途远同花顺iFinD

市场上,通达系、顺丰、菜鸟网络,以及去年出现的“黑马”极兔快递,都是京东物流的强劲对手。其中顺丰曾经是德邦在快递和大件快递方面的强劲对手。Debon收购德邦后,顺丰与Debon的较量即将开始。

网经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总监、高级分析师莫岱青表示,物流、快递行业竞争激烈,通达系、顺丰、菜鸟网都愿意牺牲部分利润来换取市场。与此同时,极兔发展迅速,汪峰抢占了电子商务的市场份额。赛道竞争激烈,对于JD.COM来说,需要不断挖掘资源,自主创新,带动更多的客户群体,实现持续的“造血循环”。

莫岱青认为,京东。COM在物流方面的竞争力有待提高。通过将快递和空运空件延伸到德邦和德邦各地,加上自身的业务流量,增持达达,“京邦达”的形成可以帮助JD.COM成为物流行业的巨头。

但京东物流的优势在于时效和服务,但劣势也很明显。它主要依靠JD.COM电子商务平台,快递业务有明显的弱点。成功拿下德邦并不容易。

网经社会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董毅智律师董毅智表示,京东的风险。COM收购德邦的M&A,就是后期整合之后,财务、管理、企业文化是否会有一个很好的过渡和衔接,包括大规模裁员或者内部调整以及对客户的影响,还是蛮大的。

莫岱青认为,目前,JD.COM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物流体系,各种业务运作也比较成熟。德邦合并后,还需要时间磨合。摩擦、碰撞、差异等。会在期间出现。如果能深度融合,就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反之,就有可能被边缘化。

本文为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