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在即将开业的拉拉站商场,上海第二食品商店总经理周拿到新店的食品经营许可证,感叹道:“我那天上午在办公室交了材料,下午看了电脑,批下来了!”
以前办理营业执照、营业执照等相关证照,离不开提供居住登记材料。申请人不得不去产权人办公室、出租人办公室、房地产交易中心等地跑了至少5次,却未必能收集到几份甚至十几份符合要求的材料。
像拉拉站这种新建的商业综合体,一旦有新的商户入驻或改变设计,就需要更新原单元平面分区图,并上报监管部门。一旦某个环节跟不上,申请人手中的材料与市场监管部门保存的资料不一致,申请人就会白跑一趟,如同集齐“龙珠”一样困难。
为什么我不仅可以在闵行网上办理,
而且当天就能这么快搞定?
这一切都离不开“Min地址交换”的创新应用。
民智汇本质上是闵行区大数据中心开发的“标准化企业住所数据库”管理系统。集场所平面划分、网上生成《住宅(经营场所)使用证》于一体。通过该系统,出租人可以规范经营场所的地址,经营场所的使用者通过选择住所、填写承租人信息,即可完成《经营场所使用证》的制作。
“民治会”出具的《住所(经营场所)使用证明》可作为个体工商户开业申请等行政审批事项中的经营场所证明材料,出租人信息、房产证等电子材料可自动调用,申请人无需花费时间和精力准备繁杂的材料。
此次拉拉站对商城地址进行了标准化,商城内商家只需调用相关信息即可生成居住登记证明。商城首批近90家商户成为“敏地址交换”受益者,最快可完成。
主动对接、主动应用,闵行区打造了数据赋能业务、业务反馈数据的数字化转型新模式。“Min地址交换”打通了多个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让数据真正做到精准服务企业。
一方面,闵行区大数据中心依托上海市大数据中心空地名地址数据库数据和区门牌地址登记数据,进行清洗、融合分析、建模处理,形成了闵行区空地名专题题库。
另一方面,打通监管部门的不动产数据,开发线上平面划分工具,并依托该工具将标准地址中的门牌号细化到楼层号、房间号,通过市场主体设立、变更等一系列事项收集更新地址数据,不断完善补充闵行区地名专题题库空,形成“公共数据赋能政务服务+政务服务完善公共数据”的良性循环。
记者:方玉斌
作者:区行政服务中心
编辑:方玉斌